羅興虹
摘 要:隨著互聯網在教育教學中的不斷介入,我們的老師和學生在思維方式、學習方法上都受到了不小的影響,傳統的教學方式更是遭遇挑戰。為了適應新形勢下的變化,國家頒布了“課改”。作為培訓機構,我們亦下到各校觀課、評課,對老師進行指導。在觀課過程中我發現有以下問題存在:1、教學方法過于花哨。信息技術可以使用,但如果用量太大,就不科學。2、教學內容龐雜,不夠精煉,依然在填鴨。3、看似在使用啟發式教學,但“啟而不發”。4、教書與育人依然是兩張皮,沒有很好的統一。但學校教育的宗旨就是在“教書育人”上。如果這兩者沒有和諧統一,那么“真實”的教育也就沒有發生。
關鍵詞:真實教育 重要性 必要性
那么實現“真實教育”的條件有哪些呢?首先從國家層面,要保障有一個好的、健康的社會大環境。只有大環境好了,才可以保障有一個好的學校環境和家庭環境。好的環境對孩子的影響有多么重要,已經不需要再做更多的闡述。
其次要實現“真實教育”,對老師有哪些要求呢?我個人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1、有一顆熱愛教育的心。因為,只有熱愛才會產生激情。而激情才可以吸引和感染學生。習主席說:愛好與工作一致。我無法想象,一個不熱愛教育的人,怎么可以育好人?2、教師要擁有扎實的知識功底。如果自己的知識儲備不夠,何以傳道授業解惑呢?3、在互聯網時代,對教師綜合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在新時期下,我們的教育對象在發生著天翻地覆的變化。因為互聯網,孩子們獲取知識的途徑越來越多,而不僅僅是在課堂上。學生對某學科的喜好程度常常取決于該學科老師的個人魅力上。事實證明教師的綜合素質越全面,其個人魅力就越高。4、教師要有不斷學習的能力。在互聯網時代,知識的更新越來越快。教師若沒有不斷學習的能力,不斷更新的能力,就很難跟上教育的步伐。所以要活到老學到老。5、教師要掌握一定的信息技術以適應時代的要求。在互聯網時代,信息技術已越來越被廣泛用于課堂內和課堂外。它不僅讓我們的傳統課堂越來越出彩,更因其工具性的強大,成為我們教師的不可或缺。
最后來說一說實現“真實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不是一蹴而就,它的終極目標是“育人”。我們當前的現狀是:教育的功利性極強。如果教育脫離不了“功利”二字,要實現真實教育,幾乎是不可能。因為功利,從幼兒園開始就拔苗助長,一直拔到孩子們從小學到初中畢業。接下來的三年高中生活,為了迎接高考,孩子們更是沒日沒夜,哪有時間去領悟教育的真經。義務教育下來,知識掌握了一大堆,但是一眼望去,沒戴眼鏡的還剩多少?心理健康的還剩多少?我們只是教了書,育人的目的達到了嗎?學子們真的實現了“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嗎?就是因為大環境賦予了教育的功利性,才導致“教書”與“育人”完全隔離。只有消除這種功利性,學校環境才能健康,我們的教育才能健康。教育健康了,才能達到育人的目的,才能培養出真正對社會有用的人。
“中美貿易之戰”以毋庸置疑的姿態告訴我們:中國要真正的崛起,需要的是創新型人才,要擁有自己的科技產權。而只有實現了真實教育,才能真正培養出創新型人才。當前我們教育所存在的問題有目共睹:幼兒教育小學化,小學教育中學化,中學教育大學,大學教育幼兒化。這樣的受教育過程必然導致孩子們早早的就厭學。厭學情緒一旦產生,天性也就遭到扼殺。16到25歲,在一個人的發展當中,是精力最旺盛最具有創造力的時期。但這一時期,我們的學子們在干什么?孩子們在應付高考。考上以后進入大學,能夠好好學習的、對自己有明確規劃的是少之又少,大部分都是“一懈千里”。玩的玩,談戀愛的談戀愛。所以現在有很多用人單位對咱們的大學畢業生發出了這樣的感嘆:你不失業誰失業?再加上近幾屆的大學生獨生子女眾多,無條件得到的愛太多,所以“巨嬰”現象相對嚴重。很多大學生畢業以后,啃老的不少。而尤為可怕的是竟然意識不到啃老的可恥!很顯然這是我們教育的失敗。真實的教育如果實現不了,就不可能培養出有健全人格的人;如果人格都不健全,自己都“活不好”,對社會又會有多大的作用呢?所以“教書”與“育人”必須和諧統一。這是一個“從容的過程”,來不得半點功利。如果有”功力”這個東西夾雜在里面,我們的教育就會變成“毀人”的教育,那我們也將成為歷史的罪人!
總之,要讓教育“實實在在”的發生,需要我們全社會的努力。“少年強,則國強”,而我要說:教育興,則國興!
參考文獻:
[1]可以沒有教育理想嗎[J]. 張夫偉. 當代教育科學 2005年05期
[2]博客,讓教育理想在這里生長[J]. 張志明. 山西電教 2010年03期
[3]教育理想初探[J]. 冉鐵星. 教育評論 1996年02期
[4]用教育理想實現理想的教育[J]. 本刊編輯部. 四川教育 2002年09期
[5]教育理想——教育可持續發展的一個理論視角[J]. 李廣. 教書育人(高教) 2003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