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超
摘 ?要:近年來,我國教育改革工作正如火如荼地進行,“遞進循環式”的教學方式也應運而生。這種新型的教學方式應用到小學語文教學中,對教學工作及學生的成長發展來說,無疑是錦上添花,如虎添翼。“遞進式教學”方法一方面推動小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動力,另一方面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本文主要論述如何將這種新型教學方式自然地融入小學語文教學中。
關鍵詞:小學語文;“遞進循環式”;教學策略
引言:
語文是一門包羅萬象的語言課程,它包含著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明結晶,學習這門課程,對小學生綜合素質水平的提高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文字素養和語言應用能力,使得學生對于這門孕育了悠久歷史文明的語言有深刻理解,是所有教學者在教學時都要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遞進循環式的教學方式為廣大師生們指出了可供前進的道路,通過螺旋上升的方式,在循序漸進中領會豐富的語文知識。
一、“遞進循環式”可供實踐的原因
在教學中,遞進循環式對教師的教學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更加精細地分析課文,挖掘課文的深層含義,引申更廣闊的理解,做出更多可能的解讀。這樣一來,文章不再是單一的文本,它變成了“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式的開拓性解讀。多種可能性使得文章不再是死板的語言組合,而是擁有了生生不息的生命。反過來,延伸性的解讀也會開拓視野與思維,思維不局限于單一的文本閱讀,而追求更加廣闊的可能性,創造由此而來。
我們都知道,局限于一隅一角的解讀,就是述而不作,而這種固步自封的方式是最為危險的,容易造成思維僵化死板,扼殺了本可以馳騁向前的創造力。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分外注意對課文深層次的剝白分析,鞭辟入里層層挖掘,引導學生發現更多的可能性。例如,在教授魯教版一年級下冊第一組中的古詩《春曉》時,可以向學生提問:“為什么詩人會在朦朦朧朧的春眠中有這樣細膩的感受?詩人如何選取曉晨、啼鳥、風雨聲、落花這些意象來表達自己的心境?詩人在什么樣的時代生活背景下寫出這首詩?”通過這些引申性的提問,引發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從而尋找解答的方法,對于小學生思維的開拓來說,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循序漸進的基礎教學
小學生正處于智力成長時期,在識字、理解、思考方面的能力還有成長之處,在進行教學時,要考慮到這些實際的問題。遞進循環式的教學模式正好解決了這個困難。根據學生個人實際狀況,進行循序漸進的教學,是一種新的教學方法,教師在授課時要注意摒棄傳統的教學模式的弊端之處,要注重對單個文字進行細致的解讀,讓學生在學習中提高識字、理解詞匯、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循序漸進是最好的教學方式,對處于成長之初的小學生來說更是如此。教師不可能一開始便提出艱深晦澀的理論知識,而是需要從最簡單的地方開始,一步一步,知識積少成多,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學生自然而然就接觸到其中的玄妙。
對于語文教學來說,最基礎的自然是識字教育,基礎打好了,一切都如源源不斷的泉水自然涌現,不識字就無法談對課文的理解。因此,教師要極其重視對漢字的教學。比如,在二年級上冊第一組《秋天》的課文教學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有節奏地朗讀,繼而讓學生進行自由朗讀,在課文中圈出不會讀的漢字,及時向老師請教、糾音。教師要鼓勵學生們積極提出對課文的疑問。與此同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關于秋天的視頻與圖片,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通過這種遞進式教學方式,學生不僅學會了生字,而且對文章的內容也有了更加深刻的領會。
三、深化教學,強化應用
循序漸進的教學方式也是一個不斷強化的過程,從基礎到深入,每一步都對教學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語文是一門需要應用于實際生活的語言。而在語文授課中,寫作是重中之重,它將所學所得應用于實踐,也考查了學生對以往學習知識的總結歸納與應用。因此,寫作是檢驗學習成果的重要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忽略寫作對語文實際應用能力的重要性。在日常授課中,要利用不同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寫作最重要的便是多讀與多寫,沒有另外的捷徑。這需要教師在授課時要注意進行開拓性的字詞解析與閱讀教學,為學生尋找優美的文章,帶領學生進行解讀,同時,鼓勵學生盡量多進行創作,在讀寫中不斷提高寫作能力。在寫作時,要引導學生多使用優美的詞句,特別是古詩詞中的優美字句,為文章添色添彩,要告誡學生,避免使用平鋪直敘的單調語言。優美的文章必然需要不斷地錘煉,所以,教師還要對學生的文章進行不斷地修改,提出修改意見,讓學生在不斷地改正中進步。比如,在進行五年級上冊第二組《懷念母親》課文的學習時,帶領學生對文章進行解讀,學習感人至深的詞句:“我一生有兩個母親:一個是生我的母親,一個是我的祖國母親。我對這兩個母親懷著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在質樸的語言中領會其中的深情。之后,便可向學生布置作文,使用文章學到的詞句,寫一篇關于自己親人的文章。這對小學生來說自然是一個不小的挑戰,但寫作就是需要學生在實踐中將所學化為所用,這便是遞進式教學的深化與實際應用。
結束語:
綜上所述,綜合了實際教學現狀,遞進循環式的授課方式無疑是一種正確的教學方法。對教師來說,可以提高講課效率,明確教學目標,在教授知識的同時帶領學生領會語文的魅力;對學生來說,在智力發展的成長階段,循序漸進無疑是最合適的方式,無論是基礎的識字,還是更高一層的理解與寫作,螺旋式上升的難度給了一個緩沖的接受空間,在此之中,對知識的理解也會更加深刻。
參考文獻:
[1]蔡蘭芳.小學語文“遞進循環式”教學策略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4.
[2]鐘銀親.基于“遞進-循環”模式的小學語文教學策略漫談[J].中國校外教育,2015,04:68.
[3]鄧洪云.小學語文遞進循環教學策略的實施[J].課程教育研究,2017,18: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