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倩霞
摘要:2015年,習主席提出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發展戰略,其目的是為了實現社會資源的最優化配置和產業轉型,推動國家經濟發展。然而,這一切都離不開人才的支持,脫離了高素質,高技能的人才,一切的發展和創新都是空談。高校肩負著為社會,為國家培育所需人才的重要使命。供給側改革下,高校首先要關注社會,市場的需求,調整自己的教學理念,側重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的改革和完善,樹立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提升他們的創新創業能力,滿足時代的需求。
關鍵詞:供給側改革;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對策和方法
引言:
“釋放新需求,創造新供給”是供給側改革的核心內容。任何產業的發展,創新都離不開人才的支持。供給側改革下,高校如何將自身的優勢和市場的需求有效的結合在一起,利用高校的師資,技術,設備等資源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精神,提升他們的創新創業能力,精準的滿足社會對人才供給的需求,成了各高校目前普遍面臨的問題[1]。
一、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在供給側改革中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供給體系落后
據調查,目前許多高校的創新創業體系依然停留在基礎階段,已無法滿足現階段社會經濟結構發展的需求。創新創業教育在很多時候只是一種形式,教學理念,內容無法和市場需求接軌,供給體系不合理。在教育過程中,學生無法形成系統,科學的創新創業意識,缺乏相關實踐活動,能力也得不斷提升。
(二)缺乏明確的科技導向
科技創新是目前推動企業發展,實現產業轉型最有效的動力。供給側改革下, 科技創新項目是國家,企業,市場都急需的內容。但高校在創新創業教育中,卻沒有意識到科技創新的重要性,沒有明確的將其作為創新創業教育的目標和方向。學生在學習中得不到相應的教學支持,普遍缺乏科技創新意識,能力也得不到提升。
(三)制度不完善
雖然國家明確鼓勵大學生創業,但是,在實際實施過程中,許多的地方政府,高校只是將這些作為一種口號和形式,并沒有切實的出臺相關的政策進行扶持鼓勵,很多高校在教學過程中,很少關注學生的創業需求,大學生的創業熱情被抹殺。供給側改革下,高校應該從市場需求出發,改革創新創業教育體制,給學生創業需求提供各方面的支持。例如,高校應該取消一切限制,在創新創業教育中采取普惠式,啟蒙式教育,滿足所有學生的創業需求。
(四)缺乏實踐拓展
目前,高校在創新創業教學中,教學方式陳舊,內容單一,脫離了其他學科的學習。例如,高校的創新創業教學方式只局限在課外活動,教育講座,相關比賽,選修課的范圍內。一些創新創業項目層次低,缺乏專業性,脫離了市場需求。教學內容側重理論講解,忽略了實踐能力的培養。這造成許多大學生在創新創業過程中雖然有理論支持做指導,但是實踐能力低下,無法成功的實現創新創業,多次的挫折會讓學生對創新創業失去熱情和信心。
二、面對供給側改革,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應該采取的措施和對策
(一)完善相關機制
教育供給側改革下,只有政府,學校,社會三方面共同努力,創新高校的創新創業教學體系,給予相應的政策支持,建立完善的創新創業教學機制,給學生創造出平等,包容,開放的雙創環境,讓他們了解相關創業政策,提供他們所需的各種培訓,資源和服務,才能有效的激發大學生的雙創熱情,促進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
(二)改革高校雙創教育體系,與社會需求接軌
在供給側改革的大環境下,高校要從市場需求出發,有針對的進行教育資源,教學方式,教育內容的創新,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滿足市場需求。為了實現教育資源,方式,內容的創新,高校需要自我檢查,發現自身的問題,改革雙創教育體系,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才能有效的將社會所需的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等內容融入到教學中,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全面提升他們的創新創業能力。
(三)加強創新創業師資建設
強大的師資力量是教育得以長遠發展的基礎。目前,我國高校的雙創教育師資力量遠遠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學校應該重視這方面問題,采取各種措施,提升創新創業教育的師資,為學生雙創能力的提升提供師資保障[2]。例如,高校可以直接從外界聘請專業水平和實踐能力都較強的教師來任教,還可以組織各種專業培訓,實踐考察活動。通過培訓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通過實踐發現問題,積累教學經驗,完善教學模式,給學生雙創能力的提升提供師資基礎。
(四)雙創課程融入專業教學,給學生創造實踐機會
供給側改下,創新創業教育不應該只是一種形式,要有效的滲透到學生的專業課教學中。通過專業課教學,讓學生了解政府現階段的創業政策,目前的市場需求,創業所需的相關條件,為學生的創業成功提供基礎保障。同時,可以通過社團活動,各種比賽給學生創造雙創的環境氛圍,樹立他們的雙創精神。作為高校,還要在雙創教學中給學生搭建平臺,通過和校外企業的合作,給他們提供創業實踐基地,通過實踐提升他們的雙創能力。
(五)采取措施,實現科技創新成果的保護和轉化
科技創新是目前市場最急切的需求,高校應該以此為方向改革自身的創新創業教育,提升學生科技創新能力,鼓勵他們科技創新的同時,要采取措施保護他們科技創新的成果,實現成果的快速,有效轉化,滿足社會發展,產業轉型的需求。除了政府相關法律法規的支持和保護以外,學校也要從多方面指導學生的科技創新,并投入資金,給學生科技創新提供技術支持,同時,保護他們的科技創新成果,推動創新成果的轉化。使高校的雙創教育能夠滿足時代需求,實現轉型和長遠發展。
三、結束語
高校是培養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的教育制度,內容,體系要隨著社會的發展適時作出相應的改革和調整。目前,供給側改革下,高校要針對市場需求,改革,完善創新創業教育的制度和體系,從師資,技術,資金,場地等多方面給予大學生支持,鼓勵他們進行科技創新,提升其創業能力,使他們在供給側改革下能夠順應潮流,實現成功創業。
參考文獻:
[1]尹麗潔. 供給側改革視域下的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研究[J]. 才智, 2018(5).
[2]宣曉, 段文奇. 供給側改革背景下應用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人才生態化培養模式[J]. 教育與職業, 201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