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冰玉
摘要:教學方法創新是提高高職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在高職院校《稅務會計》課程教學中進行云班課的實踐,探討運用云班課這一輔助教學手段對傳統教學模式的創新,提升教師的教學質量以及學生的學習效果,通過信息化教學方式將傳統的以教為主轉變為以學為主。
關鍵詞:稅務會計教學;云班課;高職院校;教學創新
一、傳統教學方式下《稅務會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課程授課課時有限與教材內容的矛盾
《稅務會計》作為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核心課程,具有課程內容量大,課程難度較高的特點。并且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稅法的日趨完善與豐富,稅務會計的知識體系越來越復雜,難度也有所提高。但是,由于受到授課時長的限制,在《稅務會計》的課堂教授中,只能有針對性的選取更為重要的幾個稅種進行講解,對于其他的稅種,卻沒有辦法傳授給學生。而這可能會導致學生在以后的工作過程中,遇到相關的問題無從下手。
(二)教材內容時效性存在滯后的現象
近些年來,我國的稅收法律一直都有所完善與調整。舉例來說,近幾年比較熱點的問題就是增值稅稅率的變化,以及個人所得稅政策的修改。但是,在現實教學過程,我們所使用的教材卻無法做到隨時更新與修訂。當出現現行政策與課本內容不相匹配的情況時,不僅會增加教師的負擔,也會對學生學習相關知識帶來不利的影響,從而直接影響到了教學質量。
(三)教學模式單一
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下,老師往往僅僅通過課上提問、課后作業的方式對學生掌握知識點的情況進行評價,教學模式過于單一化,使得課堂教學變得乏味單調,學生的積極性、參與程度不高。并且,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以老師講授為主,學生被動式接受,學生缺乏學習的自主意識。往往是老師對學生的單向傳授知識,學生遇到問題時,無法及時向老師反饋,從而老師無法及時幫助學生突破其學習過程中存在的知識盲區與困境。
(四)以結果性考核為主的傳統評價考核方式
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下,考核模式比較單一,而且注重于結果性的考核。往往只是通過平時出勤情況、課下作業完成度以及期終考試成績等幾個項目的考核,并且期終考試成績占有較大比重。這可能會導致學生在學期結束時突擊復習相關知識內容,而忽視在平時學習過程中的知識的積累。并且,在日常考核中,由于存在時間差,導致考核與評價存在滯后性,無法及時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調整教學的內容與方向。
二、云班課概述
云班課是在“互聯網+教育”的背景下興起的一款信息化教學輔助工具。通過該應用程序,老師可以根據教學計劃創建所需的班課,并通過向學生發送班課號讓學生加入班課。
(一)功能介紹
云班課作為一款課堂活動教學APP,擁有多種功能。包括但不限于:
1.共享資源。教師可以將最新的資源以視頻、表格或者文字的形式上傳到班課,供學生查閱。
2.簽到。簽到的方式包括“一鍵簽到”、“手工登記”、“手勢簽到”,簽到完成后在軟件中留下學生每節課的出勤痕跡。
3.測試。教師可以開展測試活動,系統自動批改,測試結束后生成每位同學的成績以及學生可以觀看錯題分析。
4.小組任務與作業。通過軟件,教師直接發布任務或者作業,學生上傳答案。評分方式多樣,可以教師評價也可以學生互評。
5.投票、問卷。教師創建,學生進行投票、填寫問卷。
6.課堂表現(舉手、選人、搶答),教師可以發起舉手、隨機選人或是搶答的互動,選取學生回答問題。
(二)教學特點
1.云班課APP的使用,將手機轉變成幫助學生學習的一個重要的輔助媒介,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便利性與趣味性。
2.靈活實現了教師與學生的實時互動,并且將學生學習的痕跡進行實時記錄,為老師的教學研究提供充沛的資料支持。
3.激勵與評價體系更加完善,采用更為細致具體的過程性考核,并且將評價的結果及時反饋給學生,不僅有利于學生自主調節,也有利于教師因材施教。
三、《稅務會計》教學與云班課的結合
(一)課堂中:豐富課程教學模式
在《稅務會計》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運用云班課中的多種教學方式,以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以及積極性。根據學生在課前測試情況的分析,對學生出現的易錯點進行分析解決;對于學生課前提出的疑問進行系統解答。根據課前反饋結果,對于學生能自主學習的部分不再贅述,而對普遍存在的重點問題加以剖析解決,這能有效的解決課時受限與教材內容繁雜的矛盾。
還可以根據實際教學需要,運用云班課這個平臺,開展豐富的課堂活動。例如,在講解增值稅與消費稅的區別時,可以采用小組討論的方式,要求學生在云班課上進行作答,對于全面的回答予以經驗值得獎勵。這種方式,不僅能提高學生之間的合作能力,而且也能提升其歸納知識要點的能力。同時,為了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也可以通過使用搶答或者“搖一搖”選人模塊,對一些關鍵性問題進行回答。另外,如果是對大班進行授課,我們在課堂教學中仍然可以加入測試這一活動,這有利于教師有效的考察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效果,避免遺漏,學生也能通過及時的測試查漏補缺,分析學習過程中的不足,形成過程性記錄,并且納入綜合評級體系。
(二)課堂外:完善課前預學與課后評價
在云班課模式下,學生能夠參與課程的全環節,包括課前。首先可以通過任務驅動的方式,讓學生做到提前預學。在上課之前,將有關本節課重要知識點的微課、視頻學習資源上傳到云班課上,同時發布學習的任務,明確本部分學習的重難點,讓學生自行先學。學生閱讀后取得相應的經驗值,教師可以通過教師界面觀察學生相關資源的下載情況,從而掌握學生自主學習的普遍度。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掌握情況,還可以預先發布本知識點的部分測試題,云班課可以根據學生的測試成績自主分配經驗值。同時,在課前,通過頭腦風暴的形式開設本部分疑問征集,要求每位學生根據做題以及預習情況對存在的問題進行討論反饋。另外,云班課還可以通過線上簽到,及時迅速地統計學生出勤率,納入考核評價之中,減少了教師課前組織課堂的工作量。并且在課前,教師也可以通過在班課里上傳各種形式的資源將最新的稅務政策傳達給學生,讓學生接觸到最新的稅務知識。
云班課還可以使得課后評價更加及時全面。一方面,在課后根據學生課上的表現,將作業及時傳到網上,以文字、視頻、音頻等多樣化的形式作答,完善豐富作業解答的形式。這種方式尤其適用于《稅務會計》學習中各類納稅申報表的填制。另一方面,提交作業的批改形式可以多樣,可以采用教師評價和學生互評的方式,使學生也能參與其中,實現多樣化評價。使學生通過查閱其他同學的作業,找出自己存在的不足,更好掌握相關知識點。當然,通過云班課,學生可以在課后隨時與教師取得聯系,及時與老師交流存在的知識盲區,使教師能及早解決其存在的問題,提升其學習效果。在最終的考核評價中,教師可以根據課程性質設置權重,課程考核中的過程性考核比重增加,平時的活躍度決定著經驗值的多少,同時豐富的班課活動使得考核更加細致具體。
四、基于云班課平臺進行《稅務會計》教學的實踐效果分析
(一)提升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通過云班課的輔助教學,發現學生更加注重過程性的積累,而不再是考前突擊。通過課前發布任務與資源,課中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課后交流反饋,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大大提升。學生通過圖書館等渠道自主學習的時間大大增加,形成了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
(二)學生學習興趣增強,教師教學質量得以提高
通過開展多種模式的課堂活動,學生變得比在傳統教學方式下更加活躍與積極,學生學習興趣得以激發,教師教學質量能夠得以提高。
(三)有利于學生多方面能力的提升
運用云班課開展多種活動,使得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得以強化,創新能力以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得以提升,與他人溝通的能力得以加強。
(四)師生交流不再受限,溝通及時
在云班課下,師生的交流不僅限于課上,通過該應用程序,學生只要遇到問題都可以隨時與教師進行溝通,教師也可以及時為學生答疑解惑。
五、小結
通過借助云班課這一平臺講授課程,有利于充分利用線上線下兩種形式,整合多種教學資源,改變教師傳統的教學理念,提升教學效果,對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提供很大的幫助。作為高職院校的教師,我們也應當順應信息化教學的趨勢,結合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運用移動教學平臺,創新教學方式,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培養實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戴月娥,謝巧靜.會計環境變遷對高校會計教學的影響與思考—以高級會計學藍墨云班課教學創新為例[J].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5):104-112
[2]繆啟軍.“互聯網+”背景下會計課程混合教學模式探索—基于藍墨云班課平臺的實踐[J].財會月刊,2017,(33):78-83
[3]林青.淺談“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稅務會計教學創新[J].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85-88
[4]胡偉芬.藍墨云班課軟件輔助教學的高職會計專業課程教學過程研究—以“基礎會計”課程教學為例[J].財會學習,2018,(5):15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