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毅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微課教學逐漸被運用到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使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了有效的轉化,在一定程度上使教學模式得到了優化升級,改善了原有教學模式中的不足和缺陷,使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效率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本文將從微課教學在高中思想政治課程的教學應用流程進行分析,并重點敘述了微課在高中思想政治課程中的具體應用措施,即課前教師準備工作、微課教學實踐過程、課后復習與鞏固、教師的反思四個方面,希望能對當前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微課的有效運用起到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高中思想政治;微課教學;實踐探索
一、微課教學方式的應用流程
(一)設定教學理念
在高中思想政治課程中運用微課教學,首先要根據課堂的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制定相關的教學計劃,創設輕松愉悅的課堂教學環境,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從而保證更好的實現教學目標。其次,為了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學效率,就要制定與教材內容相適應的微課教學形式,實現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形式,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從而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
(二)制作適當微課內容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信息技術逐漸被廣泛應用到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成為了一種較為普遍的教學方式。運用微課進行教學前,需要制作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視頻,同時在制作視頻的過程中需要具有明確的主題和中心思想,從而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提高學生對于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的學習積極性。
二、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的微課應用措施
(一)課前教師準備工作
運用微課進行高中政治的教學時,首先要在課堂教學前做好微課的準備工作,制定多樣化的教學內容,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高中政治中,《我國的政黨制度》這一課是十分重要的一節課程,其內容不僅包括了我國的政黨制度形成的過程和對執政黨的介紹,同時還描述了我國的基本構成,有助于學生了解到更加詳細的政治發展情況。針對這一課程,教師可以將教材中的重點內容以PPT的形式制作出來,盡量使制作出的課件色彩豐富,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在課堂教學中,還可以搜集一些與我國政黨相關的視頻帶領同學共同觀看,加強學生對知識內容的記憶,使學生更好地掌握課堂知識。
(二)微課教學實踐過程
在進行微課教學前,教師會根據教學內容制定教學課件,進行全面的備課,來準備課堂教學。在課堂教學的初始階段,教師首先會對學生講述一些與課程學習相關的背景知識,從而為之后的課堂教學起到鋪墊地作用,有助于之后的知識教學。例如,在學習《我國的政黨制度》這一課時,學生在生活中雖然會對我國的政黨制度有所了解,但是卻沒有詳細的認識。因此,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前,先向同學講述我國政黨制度的形成背景和形成路徑,然后給學生展示與政黨制度相關的視頻或資料,并提出相關的問題讓學生自己去尋找答案,從而引起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有目的有任務地去觀看,最后讓學生共同討論,說出自己的答案。在此環節中,教師在使用微課教學時,要注意內容的連貫性和協調性,在給學生提出問題后,要通過微課形式向學生講解問題的答案,使學生真正了解到知識重點,明白其中的道理,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三)課后復習與鞏固
于高中生而言,對于課堂知識的記憶程度多為短期記憶,在課堂教學后就對一些知識內容的記憶已經模糊,因此,課后的復習和鞏固就顯得尤為重要。為了提高學生的課后復習效率,教師可以將課堂教學內容制作成視頻等形式,并上傳到學校的網站中,方便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去進行知識的復習和鞏固。其次,教師可以將教材中重要的知識點進行總結,制作成PPT,上傳到學校網站中,方便學生根據自己的薄弱環節有目的地進行復習,從而有效的鞏固知識點,提高學習的效率。通過豐富課后的復習和鞏固環節,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培養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理解程度,從而提高當前高中政治教學的效率。
(四)教師的反思
在使用微課進行課堂教學后,教師要及時觀察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接受程度,并根據實際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不足進行優化改善,以達到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作用。同時,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完善微課教學的材料和教學的結構模式,從而提高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程度,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教材中的知識內容,提高高中政治課程的教學能力,從而促進教學質量的優化升級。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當前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運用微課進行課堂教學,能夠使教學模式得到有效的完善,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增強學生對思想政治的學習興趣。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對于微課的運用是必不可少的,教師需要在課前環節、課堂教學環節以及課后復習環節都運用到微課教學,從而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
參考文獻:
[1]劉相鎮. 微課在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的運用策略分析[J]. 西部素質教育,2017,3(13):227-228.
[2]徐妍. 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微課”資源的開發與運用[J]. 西部素質教育,2016,2(1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