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建科
摘 要:目前,我國的教育體制正在面臨改革,對于高中歷史教學來說,如何有效地構建高效課堂,是當前亟待解決的難題。因此,要構建高效課堂需要教師轉變傳統的教育教學觀念,認真思考和改變教學方法,從學生的興趣角度出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讓學生愛上學習,而不是讓學生對學習這件事產生抵觸厭煩的情緒,出現老師不注重學生對課堂的反饋意見、課堂效果,形成教師強勢教育“一邊倒”的現象。
關鍵詞:高中歷史;高效課堂;教學策略
在現教育階段,真正的高效課堂,是區別于傳統的“家長式教學”的,是通過提高課堂效率,實行一種開放式、啟發式的教學,改變過去那種不顧學生的感受,采取強制性的必須完成的低效率方式。但是“高效課堂怎么構建?”“課堂效益怎么提升?”等一系列問題亟待解決。以高中歷史為例,高中階段的歷史對于學生來說,是中學歷史階段發展的黃金時期。但是在當前教育環境下,如何能實現課堂的高效率收益,這不僅是對教學的挑戰,更是對教師的挑戰。
一、轉變教育教學觀念
傳統的歷史教學方式一般以在課堂上由老師進行教學,教授學生知識,在課下通過課后作業的方式對課堂知識進行鞏固,再通過做練習刷試卷的方式運用知識,最后通過考試或者是測驗的方式進行考核,來檢查學生們的學習效果和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但這就像是運用 “題海戰術”,以量取勝,并不是最有效的解決辦法。對于高中歷史來講,讓學生增負學習并不是很高明的做法,“題海戰術”也不實用。這就需要教師轉變“家長式”教育觀念,創新教學思維,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讓學生主動學習,熱愛學習。
例如,在傳統教學過程中對于教師來講,評判這一階段對知識點掌握的好與壞是靠一張張試卷上的分數來說話。但過分地看重教學結果,而忽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想法,是不利于高中教學課堂的構建的。因為一張張考卷只是一個單項信息的傳遞,對于學生來講,老師們傳來的信息只有一個個鮮紅的數字,這很難讓學生在歷史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有效的幫助。
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正所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如果是沒有興趣,無法產生對學習的動力,讓學生強制、帶有情緒地學習,這樣只會讓學生對學習這件事產生抵觸的情緒,得到事倍功半的效果,甚至抹殺學生對于歷史學習的愿望。因此,要想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還要依靠老師的正確引導,轉變學生對于歷史學習的態度,真正讓學生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三、多種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效率
每個學生都是特殊的個體,他們之間在學習、接受能力上存在差異,這是必然的,但作為老師卻不能將這種差異性忽視抹殺。因此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實際情況,針對不同能力的學生,選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堅持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有針對性教學,來提升學生學習的效率,構建高效的歷史課堂。例如,在高中階段,有的學生歷史基礎比較好,相比較其他同學對歷史的學習可能就相對輕松,因此老師可以推薦基礎好的同學多閱讀一些有關歷史著作的書籍,幫助學生增長見識;而一些歷史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則需要鞏固基礎知識,老師可以幫助學生進行學習。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許多學校的硬件設施現已漸趨于完全,因此,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由傳統粉筆板書轉為電子的信息的方式呈現給同學們,讓書中的內容更形象更直觀地展現在學生面前,更容易被學生接受。然而,也并不是說多媒體教學就一定是好的,教師必須適當、合理地采用符合當下階段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才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四、注重課堂反饋,有針對性教學
對于老師和學生來講,在課堂上,是屬于學生和老師的黃金時期。因此,課堂反饋是最能幫助教師和學生“查漏補缺”的黃金時機。但往往很多時候,教師和學生都對此忽略了這一點,有的教師告訴學生“有不懂得可以等到課下再問”或者是“明天再說”;而學生也是“我現在很忙,等有空再問”的狀態。這是在當前的教育環境下不利于“高效課堂”的建立的。因為在課堂上,由于教師不同的教學方法,會呈現不同的教學效果,因而也會有不同的教學反饋,所以,課堂反饋有一個及時性的特點,需要教師和學生能夠空出一些時間有針對性地注重課堂反饋,幫助教師更好地改進教學工作。
綜上所述,隨著課改的腳步不斷加快,要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實現高效教學,這絕非易事。因此,在這一過程中,要改變傳統的“家長式”的教育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思維,堅持以“發揮學生在課堂的能動作用”作為課堂教學的基本中心,以調整學生對于歷史學習的態度觀念作為構建高中歷史高效課堂的基本方法,讓學生對歷史學習逐漸接受并形成一種日常習慣。教師則通過不同的教學方法,因材施教,加以正確的引導,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才能真正實現“減負高效”。
參考文獻:
[1]于春麗. 對高中歷史高效課堂構建的認識和思考[J].學周刊,2017,05(15):65.
[2]楊芳. 淺論高中歷史課堂的有效構建策略[J].中國校外周刊,2018(01):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