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成杰
摘 ?要:幾十年來,我國小學體育教學一直存在一個突出的問題,一直采用的是被動教學的方法。在教學過程中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處于被動地位。老師在拼命工作,學生在受苦,但是極少有人取得理想的效果。如何使學生喜歡運動,這是新課程改革后我們體育教師必須面對的問題。而現在,體育課堂,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設施設備的生活化,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能夠有意識地積極參與課堂學習,提高課堂學習的有效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為他們培養良好的終身鍛煉的意識。
關鍵詞:小學體育;教學創新;生活化
根據新課程的教學理念,結合教材與學校的實際情況,結合學生的現狀,用教學實踐經驗,創新課堂教學模式,將生活情況引入課堂教學以及課堂以外的地方,快速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同時優化利用學校的體育器材資源,為學生培養終身體育的意識。
一、營造生活化的課堂教學環境,提高學生的自主意識
生活化教學的發展應首先遵循課堂教學的基本內容,并在遵循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創設適當的課堂教學情境。情境的創設是以課堂教學的內容為基礎,將課堂的內容融入到相似的生活情境中。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在生活情境和課堂教學情境之間找到一個合適的結合點,并以此為切入點,找到了這個切入點,延伸至其他教學鏈條,形成一個完整的課堂教學過程。
(一)傳統的田徑教學是會大多數學生頭疼的,而且教學效果也差強人意。我們可以對這些內容進行適當的修改,增加一些具有競爭性的項目內容,同時根據實際情況,簡化或者調整方法和規則,使它更適合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特點。比如跳遠訓練,在枯燥的立定跳遠教學中,我們可以運用游戲的方法,讓學生在規定的距離內以游戲的方式進行比賽,如“青蛙跳荷葉”。而在跑步教學過程中,也可以采用游戲的形式,使得單一枯燥的跑步通過游戲的形式展現,增強學生的興趣,激發斗志。如“森林動物游戲”,相較于枯燥乏味的跑步,學生們對這樣的游戲更感興趣,在運動的過程中。學生們也不再覺得那么累了。
(二)通過原來的規范化操作更改,使簡單的游戲更加復雜和有趣。例如,投擲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是從單手的右上角投擲擴展到左手投擲,然后讓學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將其擴展到現實生活中鍛煉的一些方法:單手向下投擲、漂浮投擲、投擲、雙手向前、向后、向上投擲等等。
(三)在教學“坐位體前屈”時,可以把賽龍舟動作滲透到教學當中,寓教于學,這樣既能運用情境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能力,加深對傳統節日的認識,又能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掌握坐位體前屈的動作要領,發展腰部的協調性,讓學生的韌帶得到鍛煉,發展身體的柔韌性。
二、因地制宜,選擇生活教學場所和設備
(一)直接利用。可直接使用日常生活用品,如跳繩、橡皮筋、毽子等。在使用常用的體育器材時,要在貼近生活的同時,想辦法優化體育結構。例如,沙袋、跳繩、橡皮球可以組合成一個“小鐵人三項”,通過合理的分布運動協調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通過相關的故事激發學生的運動精神。這項運動不僅可以使學生學到知識,而且可以培養學生對各種運動的興趣。
(二)創新設備。由于部分學校學生人數眾多,場地和設備極為有限,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參與到每一節課中來,真正體會到體育帶來的快樂,體育教師可以激發和鼓勵學生對自制體育器材的興趣。我們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應當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實踐能力,推動運動設備以及運動項目的不斷推陳出新,使體育的內涵得到良性的發展。
課堂生活場景教學還應考慮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其接受能力相對較弱。因此,生活化體育教學內容應該專注于“簡單”以及“實際”兩個方面。在思考不同的生活場景之時也應該專注于場景中常見的學生的日常生活,通過將日常活動與體育教學結合,以促進學生的接受和理解,更好地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使課堂教學更直觀。
三、釋放學生的個性,將體育運動回歸于生活實踐
在教學中,要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全面參與,使其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在玩的過程中,讓學生用他們的大腦、手、嘴、合作和交流來獲得無盡的樂趣。例如,在小學低年級的投擲教學中,老師要求每個學生課前準備一張卡通紙和一支筆。上課時,老師親切地問:“你見過會飛的東西嗎?那么請你在紙上畫一幅畫好嗎?”此時學生的情緒會受到感染,頓時活躍起來,學生們自由想象與交流。有人會畫一架戰斗機;有人會畫一只和平鴿等等,對于低年級的孩子來說,這種簡單的課堂活動已不再是傳統的教師講解和學生實踐的模式。此時此刻,你就會驚奇地發現,在這個自由的氛圍中,學生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非常豐富。
四、挖掘生活資源,為學生終身體育打下基礎。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善于發現和開發生活中的體育資源,將體育意識延伸到家庭和生活中,通過學生的角色影響其他家庭成員參與自我鍛煉。學生們不僅覺得運動無處不在,運動非常精彩,而且生活中充滿了運動。例如:和爸爸媽媽開家庭運動會;家庭世界杯(用舊報紙挖兩個洞,用手指把球放進洞里);與爸爸媽媽進行體操比賽(在床上翻滾倒立);在投球比賽中使用氣球。通過老師的進一步啟發,學生可以設計出無數適合家庭成員參與的體育游戲。
總之,以生命為中心的體育教學是體育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也是體育服務于社會生活的重要途徑。作為體育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適應教育改革,在發展的新形勢下,深入課堂,學習生活,努力把體育教育與社會生活和學生的現實密切聯系起來,體育教育在教育人們方面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基本服務的增長,甚至未來的工作和生活。
參考文獻:
[1]臧聚寶. 小學體育生活化教學初探[J]. 教育,2015(24).
[2]王冠英. 試論中小學體育生活化教學[J]. 小學教學參考,2013(18):82-82.
[3]王紅偉. 關于小學體育生活化教學的思考[J]. 神州,2017(29):142-142.
[4]巴依. 小學體育教學新思維[C]// 2018年“教育教學創新研究”高峰論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