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月
摘要:社會的不斷進步為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帶來了更多的機遇,但我國企業數量眾多,各行各業都有不少優秀企業,要想在這樣激烈的市場環境中獲得一席之地,產品質量的提高成為關鍵。對于企業來說,要想提升產品質量,必須考質量管理系統的支撐,它是企業管理過程中的重要一環,本文從質量管理體系的概念、應用現狀、問題不足以及在企業管理中的運用等方面進行闡述,以期為企業的持續化發展提供相關見解。
關鍵詞:產品;質量管理;企業管理
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特殊的基本國情使得企業成為市場競爭的主體,更是我國市場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正因如此,激烈的市場競爭時刻存在。對于企業來說,尤其是中小型企業來,如何獲得市場競爭力是其生存發展的關鍵,當下,我們的消費者對于市場產品的信息獲取更為便捷,人民已經從當初對量的追求轉變為對質的關注。因此,不管是什么樣的企業,要想捕獲消費者的“心”,則必須重視產品的生產質量,只有滿足消費者對產品的這一追求,才能更多地獲取市場份額。
一、質量管理體系的相關概念
質量管理體系,QMS即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的縮寫,它是指企業在日常生產生活中建立在企業內部的為實現產品質量所必須具備的一種管理模式,也可以將它看作是組織內部的一項戰略決策。質量管理體系重視的是將生產資源與生產過程相結合,根據實際需要進行不斷組合,最終實現生產要素從設計、研發、生產、銷售成為市場所需要的最終產品的過程,而對于這一過程,質量管理體系還要求進行全過程監控,直至成為組織內部質量管理工作的要求。
一般來說,關于實施企業質量管理體系有這么三個打的步驟:一是策劃與設計質量標準,各行各業都有其產品質量標準,有的是國家推薦標準、有的是國家強制標準還有的是行業標準等,企業在生產產品之前應當設計好相應的產品標準,在這一階段主要要做好的是各種準備工作,如對員工進行崗前培訓,統一思想認識,擬定工作計劃;制定質量標準、確定質量方針以及調整組織結構、企業現狀分析等等;二是試運行及正式運行階段,質量體系文件編制完成后,質量體系將進入試運行階段。在試運行階段主要的任務就是通過試運行來發現潛在風險,對體系文件進行實踐檢查,讓暴露出來的問題得以及早解決糾正,進而進入正式運行階段;三是經驗總結,企業正式運行后,也會在該階段發現一些新的不足,針對這些問題不僅要及時糾偏,還應當納入企業知識庫,對將來類似生產過程作指導,降低生產成本與風險。
二、質量管理體系在企業管理中的作用
前文說到,要想在市場中占據一定的份額,保證產品質量是企業最基本的工作態度、也是企業面向市場所應當表現出來的生產姿態。
1、提高客戶粘性,發展客戶資源。說得通俗些,客戶所看重的不僅僅是產品的功能多與少、不僅僅看重的是產品的價格有多誘人,他們更看重的是產品的質量和使用體驗。就拿當下比較流行的智能穿戴設備來說,從網購平臺我們可以發現,國內很多企業都在做功能基本類似的智能設備,而且其中有不少品牌的產品價格還非常低,僅從價格上來看確實具備足夠的競爭優勢。而反觀一些大企業所生產出來的同類型產品,價格卻高出數倍不止,但從市場銷量來看,往往是這些大企業的產品更受用戶的青睞。究其原因,還是消費者對大企業生產出來的產品質量更放心,對產品的體驗感更佳所致。因此,對于企業來說,要想留住顧客、發展更多新的潛在顧客,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保證產品的質量,讓顧客看到企業的“初心”,看到企業的“態度”。
2、有助于多企業間的合作交流。有些小型企業剛成立不久就得到不少大型企業甚至國際企業的支持、贊助,這不僅僅是因為其生產的產品具有市場,也是因為這些企業所表現出來的工作態度得到了優秀企業的認可。在經濟全球化發展的大趨勢下,越來越多的企業尋求國際間合作的發展之路,要想與這些成功的企業合作,其自身也必須具備相應的條件,即做好產品質量管理,相對來說,大型企業在這一塊已經做得更為成功,小企業如果不能以大企業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又怎樣跟得上這些優秀企業的步伐呢。因此,企業間的合作交流是基于企業之間具備相同或相似的工作標準,至少兩者并不相悖,否則就會像兩個語言不通的人難以正?!敖涣鳌?。
3、企業的生產流程得到規范。在現實生活中有時可以發現,當一件產品出現質量問題,可以從多個車間、多到工序中找到問題,這是因為在產品的整個生產流程中沒有得到統一所導致的。當前,企業在生產中很有可能會融入一些技術含量較高的元素,對于此,如果沒有辦法使生產流程標準化,極有可能出現質量瑕疵。因此,為了保障企業生產過程高效流暢、降低殘次品概率,引入引入會展路管理體系是很有必要的,有了統一的、規范的標準,對于生產過程、管理過程都能夠進行適度優化,提高工作效率。
三、質量管理體系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現狀分析
隨著社會的發展,很多企業也都認識到產品質量對企業生存發展的重要性,不少企業也都引入了質量管理體系,如ISO9000標準,但從現實當中我們不難發現,這套體系的運用還存在一些不足,需要企業加以重視:
1、員工在質量管理意識上還存在不足,認識不到位。有些中小企業中的員工對質量管理體系還不熟悉,對產品的生產質量漠不關心,認為這些都是管理者的事情,自己只要做好機械式的工作就行了。這要從員工的個人素質方面著手分析,有些員工文化水平較低,企業認同感較低,這些導致了他們面對工作經常出現負面情緒,不能從足夠的高度來看待自己的這份工作。
2、企業對員工的培訓不夠、方法不對。質量管理體系是一個綜合性的標準體系,新入職的員工、即將從事該崗位的員工都應當開展質量管理培訓。但有些企業不僅對于此類培訓“走過場”、甚至都不舉行培訓會,這從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員工對產品質量的關注。另外,質量管理體系所涉及的培訓內容也比較多、比較雜,如文件的編寫、體系的執行與監督等等,而面對這些,又有不少企業只是一股腦兒地將知識“揉”起來,硬“塞”給員工,也不管方法是否科學、員工是否能吸收消化,這直接使得員工在后續的工作中無法真正用好所學知識,起不到質量管理體系在員工身上應有的作用。
3、標準執行不到位。有的企業為了在短期內獲得更多的利益,明明設置了質量管理標準,卻不遵照執行,將文件標準“束之高閣”,在實際生產中明顯降低生產標準。這種行為可能會在短期內讓企業獲益,但從長遠來看,更像是飲鴆止渴,它所傷害的是客戶對企業的信任,傷害的是企業自身的有序發展,最終只能是得不償失。
4、質量審查環節存在不足。要想把好質量關,必須對生產過程進行嚴格監控。做好各環節的審查工作,如果審查環節出現了偏差,受到直接影響的就是產品質量。審查關應當由專業的內審員來監管,但關于內審員的任職上通常還存在這樣一些問題,一是內審員的選擇,內審員的工作不是任何員工都可以勝任的,企業應當從具有基層工作經驗、具有內審員從業資格的員工中挑選培養,確保內審員的資質和工作能力;二是內審員的綜合素質的提高,企業應當給予內審員素質拓展培訓,過時的知識、淘汰的工作技能都是制約內審員開展好質量管理審查的因素。
四、質量管理體系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建議
1、要想將質量管理體系融入企業的各項生產生活,第一步要做的應當是明確各崗位的職責,只有明晰職責后,才能將管理體系有效進行整合,否則只會顯得很突兀、新體系與原工作格格不入。其次,企業應當根據自身實際,如具體產出的產品類別進行質量標準的科學制定,不能為了標準而標準,所有的質量管理體系都應當具備可行、可操作性。
2、加強對基層員工的教育培訓?;鶎訂T工是生產產品的第一人、也是最先與產品打交道的,因此,產品的質量高低與員工的思想、技術、工作態度息息相關。企業應當加強對員工在產品質量這一塊的培訓,培養他們的主人翁意識,讓他們主動參與提高產品標準的工作中。還有一點也很重要,就是員工工作技能的培訓,要想讓員工參與質量管理體系的建設于運行,不僅要從他們的思想上下功夫,還要打造他們過硬的工作技能,比如培訓員工如何制訂質量管理體系文件等,雙管齊下,同步提升。
3、做好企業內部的審計工作。建立內審機制,一是可以聘請專業的內審員從事內審工作,考慮將內審員安排在生產一線,讓他們從基層對企業有一個框架式的了解,以便后續工作的開展;二是可以從已經具有基層生產工作經驗的員工中挑選合適目標,再有針對性地安排這些員工進行內審工作培訓,發展他們成為日后的內審員。
4、創新質量管理方法。在時代的發展進步下,企業質量管理方法也需要做到與時俱進,緊跟時代發展步伐。其實要做到這一點,關鍵不在于難度有多大,而是在于員工是否用心對待質量管理工作,可以采取的方法有經驗總結法,即通過基層實踐,總結產品生產過程中的不足,并加以改正;吸收借鑒法,就國內來說,市場中同行業的企業不在少數,本企業可以借鑒大數據、云計算等先進的科學手段,向先進的企業學習,收集、整理有用數據,為提升自身產品質量打基礎。
五、總結
其實,企業之所以要開展產品質量管理、構建質量管理體系,說到底就是為了增強自身的市場核心競爭力,而這,必須建立在以顧客為中心的發展理念之上,只有加強管理創新、科學運用質量管理體系、優化企業內部組織架構,才能進一步提高企業質量管理體系在企業管理中的運用效果,為企業良好發展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劉蓓蓓.質量管理對企業的發展的影響[J].農家參謀,2017(15):171.
[2]呂奎,何后金,周斌,等.行業公司質量管理體系構建研究與實踐[J].中國標準化,2018.
[3]伊銀燕.質量管理在企業中的運用[J].中國質量技術監督,2013(01):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