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惠仙
摘 要:數學作為生活中實用性較強的學科,在學生的初中學習過程中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而伴隨著時代的發展,信息技術作為一種新的形式運用到了各門學科當中,初中數學也不例外。教師應當緊跟教育發展趨勢,借助信息技術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本文將以信息技術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策略運用為重點,從引入信息技術,創新教學理念;運用信息技術,拓展教學方式和通過信息技術,優化教學效果三個方面圍繞信息技術教學進行系統地論述。
關鍵詞:信息技術;初中數學;教學實踐
素質教育推行以來,初中數學教學日益受到了教育界的廣泛關注。而數學教師的專業業務能力和教學能力也逐漸成為衡量教育價值的重要指標。信息技術在教學領域的廣泛運用,成為教師提升自己教學能力的一個契機,同時也是創新初中數學教學的重要途徑。由于教育資源的分布的不平衡性,互聯網成為優質教育資源的獲取窗口。初中數學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利用自己的信息技術能力,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水平。
一、引入信息技術,創新教學理念
雖然在經濟高度發達的地區,不少學校已經實現了教育的全面現代化,但是對于初步接觸信息技術的學校來講,對于信息技術的開發應用程度尚不高,技術普及存在一定的困難,對信息技術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有待發展。教師應當立足初中教學的發展前沿,引入信息技術,創新教學理念,不斷提升自己的數學教學技術,以滿足學生的日益增長的學習需求。這對于初中數學發展來講有著較大的意義。
例如,在《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這一課,學生需要通過學習本節內容,掌握從現實物體中抽象出幾何圖形的能力,能夠把立體圖形轉化成平面圖形的能力,并且知道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關系。在教室里就有一些實物可以直接進行觀察,如黑板,教室,粉筆,桌椅和窗戶等常見的物體。這些比較常見的規則的物體抽象出來的難度并不大,只要教師正確引導,學生都可以實現這些簡單現實物體到幾何圖形的抽象。但一些比較復雜的現實物體,想要抽象出幾何圖形來就具有一定的難度,學生可能絞盡腦汁都無法完成現實物體到幾何圖形的抽象。如形狀比較復雜的高樓大廈,機械齒輪的組合等實物。當教師引用信息技術手段,通過創新教學理念來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學習思路,就可以通過直觀的形式將實物抽象為幾何圖形的變化呈現在學生面前,可以有效彌補學生的想象力問題。
二、運用信息技術,拓展教學方式
科技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同時也是教學得以發展的途徑。信息技術在教學領域的普及和推廣,對于初中數學的發展來講是一個千載難逢的良機。傳統的初中數學教學方式已經難以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學習需求,而信息技術與傳統教學方式珠聯璧合,能夠實現初中數學教學方式的創新,極大地拓展了教師的教學方式,為教師實現理想化教學提供了可能。
例如,在《點、線、面、體》這一課中,學生需要對于本課內容的學習,掌握幾何圖形的基本構成元素,認識到點線面之間的靜態和動態關系,初步建立幾何直覺,能夠準確判斷運動形成的簡單的幾何圖形。對于本節內容的學習,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手段,通過多媒體教學來完成。信息技術可以通過調集更多的互聯網資源,為學生提供理想的教學形式,協助學生實現幾何圖形的動態變化,進而使得數學教學更加直觀和省力。當教師能夠通過信息技術為學生講解本節知識時,就可以強有力地實現自己的教學效果,而學生的想象效果也會得到完善和拓展。信息技術手段作為輔助教學的一種先進技術,需要教師掌握一定的信息技術操作能力,才能夠實現理想的教學效果,教師需要在不斷地學習和教學實踐中,不斷提升初中數學教學技術,為學生的數學課堂提供更加理想的學習體驗。
三、通過信息技術,優化教學效果
初中數學教學一直在隨著科技的進步而不斷發展,其教學效果也實現了不小的提升,而信息技術的發展,為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果的優化帶來了希望。對于初中數學教學而言,息息技術可以為師生互動提供更好的條件,不論是視覺效果的呈現,還是技術方面的支持,都彌補了傳統教學的不足。
例如,在《直線、射線與線段》一課中,學生需要通過本節內容的學習掌握直線、線段和射線的定義和彼此之間的關系。傳統的教學方式往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師在畫線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一些失誤導致板書效果不理想,進而影響到教學效果。而信息技術則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技術手段,把直線、線段和射線的定義屬性十分形象準確地呈現在學生面前,且可以精準地展示三者的關系,教師可以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優化初中數學的教學效果。
總而言之,信息技術在初中數學教學當中的運用,可以從教學理念、教學方式和教學效果等方面促使初中數學教學得到更大的發展。初中數學教師應當順應教學發展的大趨勢,不斷提升自己的信息技術水平,以推動初中數學教學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肖冬梅.淺析新課標下信息技術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及反思[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12):42.
[2]王三平.數學課堂在信息技術的引領下如何培養學生的“新”能力[J].課程教育研究,2019(2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