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潔丹
摘要:國家近年來一直提倡素質教育,為學生學習減輕負擔。與此同時,國家也倡導學生德智體美勞五個方面全面發展,來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就小學語文來說,如何在教學活動中開展素質教育呢?本文從小學語文素質教育的現狀出發,來研究一下如何開展素質教育,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提高學生的素質。
關鍵詞:小學語文;素質教育;研究
小學語文是學習其他知識的重要前提,在小學語文教育中使學生在學習中學到更扎實的知識,這就要教師在教學中以素質教育為主導思想,明確教育目標,掌握具有素質教育方法。素質教育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實施教學方法。在素質教學中有助于提高學生在學習中的思想道德上的提高;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生活文化素質。使得素質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具有獨特的作用。
一、開展素質教育的關鍵
無論什么樣的教育理念或改革在推行的過程中都會有一個關鍵條件,即前提。要想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首先需要教師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小學語文作為基礎教育階段最重要的課程之一,對于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這個時候的小學生主觀能動性不強,基礎知識薄弱,好動貪玩。針對這種情況,小學語文教學就需要教師花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去引導,引導學生主動發展,調動學生對語文學科的學習積極性,穩固學生的基礎。具體而言,需要教師對學生的學習現狀較為熟悉,充分開發學生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關注學生身心健康。只有教師能夠充分重視,對于小學語文教育的重要性有明確的認識之后才能更好地進一步挖掘如何在小學語文教育中開展素質教育。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素質教育
(一)樹立科學的教學理念
小學語文教師要放開眼界,要認識到語文教學承載的素質教育功能,語文教學本身承載著提高民族綜合素質的重要任務,所以小學語文教學要在正確的教育觀,學生觀和教師觀指導之下來加以開展。在教學中要做到教學和學習的統一,要將學生的語文知識經驗傳遞給周圍更多的人。要讓小學生通過語文的學習,提高自身的語文綜合素質,同時也提高為人處事的基本技能,樹立遠大的理想,讓學生們能夠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提升自己的道德素養,做一名對社會有價值有貢獻的人。所以,從語文這門學科的特點以及從語文這門學科能夠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出發,學生們可以有效的借助語言文字作為工具,讓學生廣泛的聽取電視廣播,能夠加強與其他同學的互動,提升自己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在運用語言文字進行社會交往,社會生活的過程中增強社會交際本領,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促進小學生素質發展
語文課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陣地,一切素質教育都源于語文等學科的學習。教師必須要確立一個具體、嶄新的語文教育思想,并以此指導語文教育教學,對學生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首先,利用情境式教學,吸引學生注意力。實踐證明,充分利用情境教學不但可以讓學生充分記憶課文中的知識點,還能展現學生的才能。其次,加強小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在21世紀的今天,人的心理素質顯得越來越重要。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重視心理因素的培養,這是素質教育對廣一大教師提出的要求,也是每位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對學生意志情感、信心和競爭意識以及承受挫折能力的培養,幫助小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讓學生健康發展,快樂學習,最終實現全面發展。再次,考試與評價相結合,構建完善的評價體系。在指導學生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把“導”的重點放在學生評價能力和學習習慣的培養上,將考試與評價相結合,同時注重引導學生進行反思和總結,讓學生為自己的發展制定更高的目標,最終讓我們的語文教學充滿活力。
(三)激發學習興趣
由于課堂教學質量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受學生學習興趣的影響。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加強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為了全面提升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心理及生理變化的特點,利用已掌握的知識及生活經驗,采用較為豐富的教學經驗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此外,還要對學生的創新能力及學習效果進行及時的鼓勵與表揚。可針對實際的教學內容,進行適當的教學活動穿插。
(四)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現在的小學語文課本,每學期僅有幾十篇課文,如果讓學生僅限于學習這些課文,根本滿足不了學生的閱讀需求。學生不能獲得更多的綜合素養。博覽群書,才能讓學生有所積累。孩子能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帶來的好處不必多說,同時閱讀也是孩子相伴終身的精神家園。如開展讀書活動、演講比賽、課本劇表演、講故事比賽等活動,對學生進行閱讀目的教育,或結合教材,提醒學生,不能使他們懈怠。這樣,既增加了他們課外閱讀量,又滿足他們的興趣,充分調動他們思維的積極性、學習的主動性。從而培養了他們課外閱讀的興趣。這樣,才能達到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效果。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必須抓住“讀”字,把引導學生自讀課文當作閱讀教學最重要的一環,使學生在讀的過程中理解語言文字,理解課文內容,提高閱讀能力。作為通向作者心靈的橋梁,要讓學生鉆入文中,體味、品味,然后躍出紙外,去表達,去交流。這樣,化無聲的文字為有聲的語言,化有聲的語言為活生生的形象,朗讀就成為打開學生閘門的一把鑰匙。因此,在新課程改革下,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認真貫徹新課程理念,采用多樣化的閱讀能力培養策略,以大幅度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結語:
總之,小學語文教學是小學教育中的重點內容,對于學生的語言能力的提升以及人文素養的發展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應該要積極樹立科學的教學理念,促進小學生的素質發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從而才能促進小學生實現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紀曉玲.對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探究性學習的探討[J/OL].學周刊,2019(33):48[2019-10-31].https://doi.org/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33.043.
[2]趙亮.小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探究[J/OL].學周刊,2019(33):75[2019-10-31].https://doi.org/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33.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