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房地產市場的不斷變化,住房公積金制度引起了廣泛關注。住房公積金財務管理作為住房公積金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住房公積金保障力度的發揮勢必會造成直接影響。本文從住房公積金財務管理著手,對其中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
關鍵詞:住房公積金;財務管理;問題分析;解決策略
一、住房公積金的定義
住房公積金是單位及其在職職工繳存的長期住房儲金,是住房分配貨幣化、社會化和法制化的主要形式。單位和職工個人有依法履行繳存住房公積金的義務。
二、住房公積金財務管理中的問題分析
(一)會計核算標準尚待明確
現行的《住房公積金財務管理辦法》和《住房公積金會計核算辦法》均于1999年發布,且未明確住房公積金會計核算基礎是收付實現制還是權責發生制。隨著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入推進,住房公積金的管理運營模式也相應發揮了巨大的改變,尤其應該明確收入和支出科目的核算原則及計提標準。目前,很多公積金管理中心采用收付實現制核算,這種核算原則對于一年以上的定期存款,勢必影響存款期每個會計年度利息收入的均衡計算,無法真實反映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權責發生制是其取得的收入或發生的支出不論是否已收支,均在發生期確認并記賬,有利于真實反映各會計年度的經營成果。但權責發生制之下收支類科目的應收應付計提標準尚未制訂,如果任由各中心自己確定操作標準,會出現人為調整收支等混亂現象,必然會造成核算標準不統一。
(二)投融資渠道受限
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雖然管理和運作的資金接近商業銀行的規模,但在投融渠道和方式上都與銀行有著較大的區別。住房公積金的資金除保證正常提取和發放貸款所需備付資金外,個貸率較低的中心如有結余資金只能存放商業銀行。目前,人民銀行尚無對住房公積金存款執行特殊存款利率的規定,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也無存款利率議價能力。相反,個貸率較高的中心,出現資金周轉困難,貸款輪候時間長,同業拆借或資金統籌使用尚無制度可行。外部融資同樣存在障礙,相對于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5年以下2.75%、5年以上3.25%來說,公積金中心不管是向商業銀行申請借款融資,還是發行公積金抵押資產證券,都無力承擔高于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的利息費用。
(三)增值收益分配和使用存在爭議
根據《住房公積金財務管理辦法》第二十三條規定,住房公積金增值收益應按照下列順序進行分配:“1.提取住房公積金貸款風險準備金;2.上繳財政的公積金中心管理費用;3.提取城市廉租住房建設補充資金”。首先,住房公積金產生的增值收益在貸款風險準備金的提取標準上各地存在很大差別,根據《住房公積金財務管理辦法》補充規定的通知(財綜字[1999]149號)文件規定:“按照不低于住房公積金增值收益60%核定或按照不低于年度住房公積金貸款余額的1%核定,按照上述兩種標準提取的風險準備金,均不得累計列入住房公積金增值收益中分配”。但兩種提取標準有著云泥之別,例如,某一公積金中心,2018年底住房公積金個人貸款余額20億元,全年實現增值收益1億元;2019年底住房個人公積金貸款余額25億元,全年實現增值收益1.2億元,如果按照增值收益的60%提取貸款風險準備金,該中心2019年度當年需要補提0.12億元,風險準備金總額為0.72億元;如果按照逐年保持貸款余額1%的標準提取貸款風險準備金,2019年度當年需要補提0.05億元,風險準備金總額為0.25億元,兩者的區別顯而易見。目前,很多省份的公積金中心均按照貸款余額1%的標準計提貸款風險準備金,低比例提取貸款風險準備金大大削弱了公積金中心抵抗貸款風險的能力。如果按照增值收益的60%提取貸款風險準備金,不僅可以有效提高公積金中心風險防控能力,還有利于激勵公積金管理中心提高資金使用率和增值收益率。
住房公積金增值收益用于廉租住房建設補充資金,存在一定的權屬爭議,《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第三條規定:“職工個人繳存的住房公積金和職工所在單位為職工繳存的住房公積金,屬于職工個人所有”。增值收益來源于繳存職工繳存的住房公積金資金孳生的利息,卻承擔了解決低收入家庭住房問題的責任,而這部分低收入家庭恰恰不是住房公積金繳存群體,一是增值收益權屬存在爭議,二是有悖于住房公積金互助的性質,權責利不對等,影響社會公平原則。
(四)財務管理模式不統一,考核體系不完善
現行的住房公積金財務管理模式沒有統一標準,不利于監管部門的統一監管,不利于財務數據的整合利用,不利于財務數據的運營分析,不利于財務人員的學習交流。
對住房公積金重要財務指標考核不明確,缺少必要的考核措施,沒有詳細的獎懲機制。例如,增值收益率指標,該指標對一個住房專項資金管理部門來說至關重要,規模中等的公積金中心動輒資金上百億,但增值收益率卻僅在1.5%左右,甚至有的中心增值收益率不足1%,大量的資金缺乏科學合理的調配計劃。再如,住房公積金個人貸款逾期率指標,我省的考核標準為逾期率不高于0.15%,意味著20億元的貸款余額,只要出現300萬元逾期貸款即為超標,給中心住房公積金個人貸款管理工作帶來巨大難度。
三、解決住房公積金中財務管理問題的策略分析
(一)盡快修訂出臺統一的住房公積金會計核算辦法
1999年出臺的《住房公積金會計核算辦法》和《住房公積金財務管理辦法》距今已過去整整20年,對當前住房公積金財務管理工作有較大影響也在情理之中。首先,盡快有針對性地修訂現行的《住房公積金會計核算辦法》,建立統一的會計核算模式,提高住房公積金財務管理的統一性、指導性、可行性和適用性,明確住房公積金會計核算基礎,收入和利息支出科目的計提標準,便于財務人員統一執行。其次,應盡量使用統一的財務核算軟件,便于對財務人員的統一培訓和監管部門的統一監管。
(二)適當拓寬投融資渠道,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為了更好地發揮住房公積金保障作用,政府應該正確規劃管理目標,致力于擴大資金的投融資渠道,實現資金高度集中化管理。建議國家允許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將閑置資金購買國債、地方政府債等低風險債券,對住房公積金大額存款實行差別化利率等一系列措施,有效拓展公積金投資渠道。盡快出臺切實可行的行業內外融資制度,例如利用提高資金集中管理化程度,制訂針對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融資差別化利率等操作性強的措施,盡可能地提升資金的流動性,避免出現資金使用嚴重不均衡的現象。
(三)改進增值收益分配方向和側重點
公積金中心在定位、管理運作和風險承受能力上均不同于金融機構,但卻承擔著與金融機構相同的個人貸款呆壞賬損失風險。首先,建議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在運作過程中產生的增值收益.應該側重于優先考慮提高中心的風險防控能力,明確中心產生的增值收益統一按照60%的比例提取貸款風險準備金。其次,隨著住房公積金信息化建設的不斷推進,應考慮對中心的管理費用提取上有所傾斜,提高中心信息化管理程度。最后,可以考慮提高對職工個入住房公積金賬戶結息利率,使繳存職工利益最大化。
(四)統一財務管理模式,健全考核制度
建立統一的住房公積金財務管理模式,明確財務管理的主體、責任、目標以及標準,提高財務管理工作的效力和質量。一方面,可以促進財務管理規范化,確保住房公積金財務數據的完整、統一和實用,提高住房公積金財務信息資源的組織和利用水平。另一方面,監管部門可以獲取及時、準確的數據信息,進一步強化了監管職能。設置科學合理的財務考核指標,建立起行之有效的考核機制,重點針對增值收益率、個貸逾期率等關鍵指標加大考核力度,制定出切合實際的獎懲機制。
四、結束語
住房公積金制度改革的呼聲越來越高,住房公積金財務管理工作還面臨著很多新的挑戰和問題,只有認識到當前住房公積金財務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研究出相應的改進措施.才能保障住房公積金事業的長足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暉霞.關于完善事業單位工程項目財務管理的幾點思考[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7(6).
[2]關于住房公積金增值收益分配使用的思考[J].住房公積金研究,2011(4);22-24.
作者簡介:
李紅艷,嘉峪關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甘肅嘉峪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