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傳江
摘要: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形成了眾多類型的文化,共同組成了傳統文化。在傳統文化中,思想道德是最為基本的,也是當代學生所必須要具備的素養。然而,受到現代文明的沖擊,有很大一部分大學生缺乏對自身道德素質的認知,為高素質優秀人才培養帶來一定阻礙。本文將結合實際情況,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當代大學生道德素質提升對策進行分析,以期為今后開展的相關工作提供寶貴參考。
關鍵詞: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大學生;道德素質;提升對策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具有著豐富的內涵與哲理,對于大學生成長、素質提升而言具有重要的教育意義。在現代,大學生普遍會受到西方文明、外來文化的沖擊,對傳統文化、思想道德缺乏足夠的認知,與國家對人才的個發那個面要求不相適應。因此,結合實際情況,針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大學生道德素質提升對策進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一、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概述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在長期發展的過程中形成了豐富的文化,其中也包含深刻內涵與哲理,不光是為人類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同時也為當代大學生的道德素質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具有極高的傳承價值。若是從內容上進行概括與分析,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主要是包括六個方面內容:第一,以人為本的仁愛思想,是管子提出的,通過將這種“以人為本”思想應用于治國,對于國家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齊桓公便是運用了這一思想,才促使齊國走向繁榮。第二,自強不息。是對中國民族堅持不懈、勇于上進、自信自強的精神風貌,也代表了中國民族旺盛的生命力。第三,包容力。中華民族能夠兼容并蓄,在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時還能夠包容外來文化,充分彰顯出了我國民族強大的包容性。第四,天人合一。這一思想境界,是中華民族思想的本質與核心,體現出了對自然的尊敬,并善待世間存在的所有生命,不管是道教、佛教還是儒家,都主張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這一理念[1]。第五,愛國主義精神。在儒家思想中,愛國、忠君、家天下這種集體意識十分明確,是一種十分宏偉的只是理想,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為了集體而犧牲個人的優秀思想理念,這種思想在經過長期發展以后,逐漸成為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第六,誠信待人。在我國傳統文化中,誠實守信是十分重要的構成部分,其中“誠”是為人處世所必須要遵循的原則,而“信”則是一種終于承諾的高尚品格。
二、傳統文化視角下當代大學生道德素質教育提升對策
基于上述分析,我國在長期發展的過程中積累了具有深刻內涵的哲學思想與理念,然而在當代大部分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并沒有結合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精華部分,需要在今后做出進一步優化與完善。
(一)建立完善的傳統文化教育制度
德育的本質,不光是要人具備基本的生存技能,更為主要的是,還需要教會學生基本的做人原則,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為學生今后的畢業就業奠定良好基礎。因此,在今后發展的過程中,高校就應該建立起一套較為完善的傳統文化教育制度,將傳統文化中的精華部分,與大學生道德素質教育相互融合,其中應具體規定教育的各部分內容以及基本的教育原則,肯定傳統文化在大學生道德素質教育中所起到的積極作用,然后從實際角度出發,根據學生的接受情況、現代社會對人才的要求等一些綜合性因素,構建起具有良好傳統文化氛圍的大學校園,為學生道德素質的提升奠定有利基礎。與此同時,國家教育部門在有關加強傳統文化教育方面,制定了相應的文件,高校應根據這些文件,來更進一步完善傳統文化教育制度,提高大學生傳統文化教育與道德素質教育有效性。
(二)加快課程建設與變革
在我國傳統文化中,包含了諸多優秀的美德與高尚的思想品格,具有重要的傳承價值。為此,高校在今后應更加重視有關的課程教學,根據要求將中國傳統文化融入到各部分課程教學中。一方面,可以將思想政治課程作為載體,來對傳統優秀文化進行宣傳,改變以往思政理論課程教學形式,讓學生能夠從中發掘更多民族性內容,構建知識內容豐富且生動的課堂教學;另一方面,則是要在常規課程中融入有關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將一些基礎、必須要掌握的內容作為必修課,其他內容作為選修課,使得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主觀意愿,來選擇與自身興趣相適應的課程,為其提供自主學習空間,培養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自覺性。
(三)將思想道德教育與傳統文化教育相融合
思想道德與傳統文化教育都是高校教育中的一部分重要內容,對于學生成長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高校教育中,必須要將兩項內容放在并重的位置上,除了在日常課程中,將二者之間的關系、內容等進行講解,還應該積極組間一些實踐活動[2]。比如,學校可以定期組織征文、辯論、經典誦讀等校園文化活動,來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也可以積極組織學生進入到社會中,參與文化節、民族展覽等等,借此來拓展學生的視野,并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為學生思想道德素質與傳統文化繼承創造有利條件。
(四)加強對傳統文化的宣傳
在現代文明的沖擊下,有很大一部分學生對傳統文化缺乏足夠的認知,再加上一些外來思想充斥著學生周圍,對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思想道德觀念等造成嚴重影響。針對這一情況,高校在今后就應該充分利用學校的豐富資源與影響力,積極開展有關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宣傳活動,讓大學生可以更加充分的了解到與傳統文化相關的知識內容,如編排大型校園舞臺劇、邀請專家開展文化講座等等,通過這種方式來增加傳統文化在校園的普及率。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以往大學生教育中,道德素質的有關教育沒有引起相應的重視,這也就使得大學生雖然具有一定的知識儲備與專業技能,但是在思想道德方面有所欠缺。因此,在今后發展的過程中高校應該吸收傳統文化中的精華,通過建立完善的傳統文化教育制度、加快課程建設與變革、將思想道德教育與傳統文化教育相融合、加強對傳統文化的宣傳等方式來不斷提高當代大學生的道德素質,促使我國優秀傳統文化能夠被更好的繼承,為國家發展夯實基礎。
參考文獻:
[1]陳愛愛.論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大學生人文素養培養[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6(4):90-91,97共3頁.
[2]蘇翠綿,魏冬,周靜濤,etal.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當代大學生人格培養研究[J].智庫時代,2018,140(24):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