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歡 李依沙 吳永超
摘要: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快速崛起,國內外經濟環境的復雜性也及大幅度的提高。一向以穩定性著稱的會計行業面臨著巨大的挑戰,迫切需要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發生變革。而作為會計人才主要輸出基地的高校對這一變革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關鍵詞:SECI;財務共享;人才培養
一、引言
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速和信息技術的普及,企業規模及經營范圍輻射全球,傳統模式下的會計工作已經不能滿足企業快速發展的需求。在這一形勢下“財務共享服務”應運而生,財務共享服務通過共享模式將不同位置、不同公司的業務統一整合在云平臺中,實現跨時間、跨空間、跨領域的財務管理工作標準化、流程化,克服了傳統財務工作管理流程冗雜、效率低下的問題。
二、文獻綜述
20世紀80年代初,美國福特公司建立了全球第一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隨后,由于發展的需要,國內外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嘗試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有助于提高核算效率。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財務共享模式對傳統財務模式帶來極大的挑戰,企業對財會人才的需求與以往發生極大地改變,因此高校必須注重對人才的培養和管理以適應這一變革。這種顯著性的變化和實際的社會效應,就成為現階段高校會計專業急需做出改變的關鍵點,高校會計專業能夠有更加明確的教學計劃和教學目標,為教學的進步和人才的培養做好相應準備。
作為21世紀初期管理的前沿性研究,知識管理是實現知識資源價值的最為有效的方式,它們在人才培養知識資源積累中非常重要。SECI模型由日本學者野中郁次郎和竹內弘高提出,他們認為知識通過社會化、外化、組合化、內在化四種轉換模式,形成“知識螺旋”,實現了知識創造。SECI理論可以在知識層面對才培養模式的進行指導。
基于“SECI+財務共享”理論下會計人才培養,SECI是通過知識層面對財務人才培養的探索。在人才培養供應鏈知識轉化模型中,知識轉化可以以任一形態下的知識為起點,以順時針、逆時針或者兩者并行的方式自由轉化。通過這一形式的知識轉化,推動供應鏈知識轉化管理活動的進行,最終實現人才培養創新。在研究大量文獻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基于“SECI+財務共享”理論下財會人才培養模式。
三、財務共享導向下對會計人才新需求
財務共享導向的出現和發展,逐漸普及應用到國內各大企業中,這種模式切實提升了企業的管理效率、簡化了傳統財務管理方式和流程,促進了業務的融合。因此在財務共享導向下對高校人才培養的實際需求也就體現在以下幾點:
(一)會計信息化人才
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已經取代低端手工會計業務,并且需要運用信息化手段進行會計業務的處理。財務共享中心的發展與信息化緊密相連,網絡報賬、影像系統、資金交易處理平臺已經成為共享中心的標配工具,因此在財務共享服務中需要提高會計人才信息化水平。這樣便可以簡化工作解放低端重復的會計工作,利用大數據等手段處理相關業務,從而能夠更好地對企業的發展提供有力的推動和幫助,對全面預算決策以及成本控制等實現高效率的作業,實現企業最大價值化。
(二)管理分析能力會計人才
財務共享服務是加強財務管控的重要手段,也是實現企業財務戰略轉型的必由之路。財務共享中心集成大量數據,除了需要會計信息化人才外還需要進一步將大量的數據轉化為企業有用的戰略決策資源。財務工作的中心開始轉移到業務服務、財務管理、戰略管理等方面,因此,需要大量既懂業務、懂管理,又會分析的高級財務管理人才,不僅能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和分析方法做財務數據的深度挖掘,而且可以從集團整體上提出戰略規劃,并對企業的營運管理進行監督管控,保證戰略目標的實現。
(三)全局思想和戰略思維的會計人才
財務共享服務中心集成各個集團公司業務,因此從事該服務的會計人才需要具有戰略思維和全局思想,能夠從共享中心的選址建立到業務流程規劃,能夠做到運籌帷幄促進企業長遠發展。
四、基于“SECI+財務共享人才”培養架構
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綜合性管理會計人才在培養內涵與形式上均融合了SECI模型中的知識資產與知識場的特點,知識遷移與深化同樣驗證了互聯網背景下SECI理論與財務共享人才培養模式的可行性。
(一)將社會化的隱性知識傳遞與轉換
培養財務共享復合型會計人才,首先需要從企業和學校外部進行資源的獲取,要學習企業財務轉型與財務共享、人工智能、財務共享等比較前沿的會計主題。其次需要聯動企業隱性知識資源并結合會計專業特點進行知識轉化,從而將潛移默化的隱性知識資源轉化為系統化、規范化的現性知識資源。在人才培養框架模型具體應用層面,以會計人才培養方向核心之“云會計與智能財務共享”依據該項目標與特點結合SECI理論中知識轉換的內容,形成課程的知識轉換,進而實現學生知識的獲取與能力的培養。
(二)將外部顯性知識進行共享與升華
已經轉化的現行知識需要進行進一步的共享與升華。在該階段,教師要根據學生前期知識接受度進一步加深對現有知識的理解。因此在這一階段需要加入相關財務技能相關軟件和工具的教學,主要包括如浪潮GS財務共享軟件、平衡計分卡、戰略地圖等。大數據挖掘與分析能力的形成需會計信息系統開發軟件與輔助工具的使用能力包括會使用power builder進行會計軟件開發,使用powerdesigner提高軟件開發效率等能力。
(三)顯性知識組合與歸納
基于顯性知識組合深化,將培養財務共享型復合型人才。針對會計專業特色將研究知識化的SECI拓展模型,有針對、有特色、有方向的積極與相關企業進行研究開發協同培養項目,不斷深化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構建動態人才培養方案,積極參與知識轉化與人才定向輸出。
(四)顯性知識到隱性知識的內部升華
最后一個階段是將顯性知識到隱性知識的內部升華。基于前三步驟人才培養探索,將校外先進知識內化升華,進一步轉化為學校可以輸出財務共享型人才培養模型。將這一模型不斷推廣應用形成另一個培養模式的隱性知識,在此階段就完成了顯性知識向隱性知識的轉換。
五、結論
隨著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移動互聯、與計算等先進技術的發展成熟,在給會計行業帶來沖擊的同時也帶來機遇。傳統的會計行業面臨著新的變革,而作為會計入才輸出基地的高校,由此也面臨著加快傳統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的轉變。因此,高校應該積極對會計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改革。
本文構建出基于“SECI理論+財務共享人才”培養框架,以期為高校會計培養復合型人才提供借鑒。以此希望面對不斷變化的大環境會計人才培養模式可以不斷更新,以實時跟進時代潮流,為社會輸送大量有用的會計復核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黃志瑋.財務共享信息系統在大型企業中的應用[J].中國集體經濟,2018(12).
[2]蘇一帆.企業財務共享服務中心人才培養[J].河北企業,2019(1).
[3]唐穎.財務共享對高校會計專業的影響[J].財會研究,2019(23).
[4]德魯克.知識管理[M].楊開峰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20).
[5]張鵬,李全喜,劉巖,等.基于SECI模型的供應鏈企業知識轉化模型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7(2).
[6]方剛,顧莉莉.基于SECI拓展模型的產學研協同創新知識轉化行為研究[J].軟科學,2019(6).
作者簡介:
趙歡,女,漢,陜西人,西安歐亞學院,助教,碩士,研究方向:技術創新效率、信息化會計;李依沙,吳永超,西安歐亞學院,陜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