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冬梅
摘 要:現代教育要求數學課堂教學不僅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和數學能力,也應重視學生的人文教育和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伴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教育的不斷向前推進,傳統的低效率的課程教學方法已經無法適應現代社會的要求,這就要求學校與教師要打破傳統,推陳出新,結合新課程改革后的教育大綱制定新的高效的課堂教學模式,既要提高學生的能力,又要符合時代的發(fā)展潮流。文章對構建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教學策略進行了探析,目的就是希望通過文章的分析和探討,對新課程背景下如何構建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提供一些建議。
關鍵詞:高效課堂;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教學策略
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和教育的改革,初中數學教學逐漸在初中教學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初中教學有利于培養(yǎng)初中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幫助學生用正確的思想解決數學問題。但是在現階段初中教學中仍存在一些問題。所以數學教師需要及時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結合初中生心理情況和學習進度、實際性格特點和認知能力,制定具體的教學方案,靈活開展數學教學活動,創(chuàng)設數學高效課堂。
一、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為高效課堂奠定堅實的基礎
教師在開展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運用各種多媒體技術來輔助課堂教學。一方面,多媒體技術可以用直觀的方式將數學教學中抽象的知識展示給學生,從而使學生更容易地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例如,當教師在講解用坐標表示軸對稱這部分知識的時候,首先可以通過多媒體軟件復習舊的知識內容,以圖形展示的方式引導學生盡快調整學習狀態(tài),然后運用啟發(fā)式教學要求學生將兩個對稱點A、B畫到平面坐標系中,同時要求學生考慮關于Y軸對稱的點坐標的關系。這樣學生可以通過多媒體動態(tài)演示清楚掌握相關知識點。由此可見,在初中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幫助學生在很短的時間里掌握相關知識點。另外一方面,教師還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來加強數學課堂的教學深度,在開展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吸引學生更快地投入到學習數學知識中,學生也可以通過多媒體更全面地了解知識內容。在學生掌握基礎理論知識之后,教師還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引導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深層次的探究,從而有效的提高數學課堂的效率。
二、采用合作教學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中學習
合作學習,就是要將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然后進行討論研究。在目前的教學中,很多采用合作學習的教學得到了理想的教學效果,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可以采用本教學方法。教師根據本班學生的具體知識情況進行分組,確保每個組的學生每天都能得到一定的進步,教師也根據每組的數學水平分配不同的學習任務。比如:在初中數學“一元二次方程”的學習中,在指導學生課前預習時采用合作學習,各小組內部討論不明白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教師進行引導,將問題深入化,幫助學生們創(chuàng)新思維,提高創(chuàng)新意識。同時,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為學生營造出所需要的多種合作平臺,學生們便可在發(fā)現問題的道路上慢慢地養(yǎng)成解決問題的習慣與途徑。
三、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為了提高初中數學教學的效果和質量,滿足課程改革和學生學習的需求,應該聯系生活實際展開教學,同時還要改變傳統的以教師講解為主的數學教學模式,營造活躍的教學氛圍,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如可以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提出一些難易適中的問題,讓學生進行自主思考與探究,教師要進行適當的引導,使學生在課堂中占主導地位,老師只起引導者的作用。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通過思考、交流與探究,尋找解決問題的答案,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又鍛煉了他們實踐探究的能力,同時還可以提高初中數學教學的效果。此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先對新課的知識進行預習,然后讓學生扮演教師的角色,對新課的知識進行講解,這樣可以有效地構建初中數學高效課堂。
四、積極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和討論,明確數學本質內涵
學生在對數學知識學習過程中,教師要適時地引導學生議一議,鼓勵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把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表達出來。通過交流,學生的認識變得更加全面和透徹,從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體會到數學概念的本質和內涵。學生的理解在溝通和交流中會更科學合理,討論會促進學生對信息進行總結和歸納,實現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和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例如,在學習“二次函數y=ax2的圖像和性質”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討論y=2x2和y=12x2的圖像與y=x2的圖像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溝通討論會開闊學生的視野,促進學生進行發(fā)散思維。討論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從開口方向、對稱軸、頂點、對稱軸左右兩邊升降這四個方面去觀察,說出自己的觀點,積極地進行討論和溝通,在交流中明確二次函數知識的本質和內涵。
五、隨堂測驗反饋成效
許多初中數學課程的查漏補缺環(huán)節(jié)是在教師批改家庭作業(yè)之后才開始進行,而這時候往往下一節(jié)的新課已經開始講授了,查漏補缺不能及時進行,還會影響后續(xù)的新課學習,因此,教師可以通過隨堂測驗的方式在課堂及時反饋授課成效。比如“矩形的性質與判定”這一課的重點內容是理解矩形的概念、特質,掌握判斷四邊形是否為矩形的條件。在授課結束后,我利用課堂最后的一點時間組織學生進行隨堂測驗,內容是一道習題,它涵蓋了對矩形特質的理解,如求某一點是其所在線段的中點;還涉及了矩形的判定,如通過給出條件判斷四邊形的形狀并證明。待學生們完成小測后,我讓同桌間交換試卷,然后進行講評,學生根據講評內容對同桌的試卷打分,之后我會把學生們小測卷子收上來分析這一課的授課效率。隨堂測驗及時反饋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也讓教師及時幫助學生查漏補缺,一舉兩得。
六、結束語
總之,數學是一門基礎而又重要的課程,初中數學更是基礎中的基礎,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幫助學生學好初中數學,無論是對教育事業(yè)還是對學生以后數學能力的發(fā)展都具有重要意義。根據初中數學課堂中實現高效教學的發(fā)展情況,數學教師給出相關解決對策,從而改變數學課堂的教學氛圍,提高教學效果。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愛上數學,學好數學也就會更容易。
參考文獻:
[1]由濤.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教學策略探究[J].科普童話,2019(35):156.
[2]黃美芬.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教學策略的實踐探索[J].考試周刊,2019(3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