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落實學生發展核心素養、貫徹課程改革精神,我校開展了以自主課堂為主題的研究。如何在道德與法治課中開展自主課堂的研究,讓自主課堂真正體現以生為本,筆者從落實主體性、增強趣味性、調動積極性三個方面做了嘗試。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自主課堂;運用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32-0067-01
課堂是教育的主戰場,課堂的一端連接學生,一端連接著民族的未來。課堂教學改革已經成為教育改革的核心。為落實學生發展核心素養、貫徹課程改革精神,我校開展了以自主課堂為主題的研究。所謂自主課堂,即自我規范、自主學習和自信展示的課堂。現就自主課堂在道德與法治課中的運用,談談自己的看法。
1.落實學生主體性
“以生為本”“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已經成為我們耳熟能詳的理念,但受習慣的影響,師生在執行時大打折扣。學生習慣了“師講生聽”,同時隨著初中生自主意識的增強,害怕展示的不好而影響自己的“形象”,課堂上積極主動展示的愿望不強。教師因擔心學生的展示占用大量的課堂時間,完成不了學習任務,經常用上省時高效的講授法。
陶行知早在1919年發表的《教學合一》中就指出: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而在教學生學。這與新時代所倡導的以學生主體的理念不謀而合。百年后的今天,我們若還在一味關注知識的傳授,為應試教育忽視學生能力的培養,則是不負責任的表現。自主課堂的實施,就是順應時代的發展,培養學生自主發展的意識,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自我規范、善于表達、敢于質疑、樂于合作的能力,培養學生積極向上、樂觀進取的人生態度,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學生的終生發展奠基。
品德與法治課為落實學生主體性,在踐行自主課堂時主要從課堂環節入手。根據道德與法治的學科特點及自主課堂的要求,我校確立了道德與法治課自主課堂的環節有:新聞發布、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自信展示、反饋提升。這些環節的確立有效保證了學生主體性的落實。新聞由學生收集和發布,初一學生要會收集和大膽的展示新聞,初三學生要學會用所學的知識分析收集的新聞。自主學習,就是教師將文本問題化,學生在一定的時間內獨立完成這些問題并用筆進行圈劃。合作探究,就是教師圍繞教學的重、難點創設典型的情境,學生進行小組合作交流并展示。反饋提升,通過練習讓師生了解上課的效果,并據此采取一定的補救措施。自主課堂環節的落實,有效保證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時間。
2.增強學生趣味性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受傳統思想的影響,加上道德與法治課實施開卷考試,導致多數學生和家長,甚至學校的領導和其他學科的老師都認為,道德與法治課只要臨考時背一背,考試時翻書,考及格沒有問題。因此,道德與法治學科,地位較為尷尬:校內不如語數外,校外不敵音體美。學生對道德與法治學科學習的興趣不高,沒有興趣勢必影響學生的課堂參與和學生主體性的發展,更影響學生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為了增強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的興趣,在導入新課時,努力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故事、歌曲、視頻、圖片等多種形式入手。
布魯諾說:“學習的最大動力,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因此,備課選擇教學情境時,要努力做到“三貼近”,即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這樣的情境,源于學生,增強了學生的親近感,學生在討論時有話可說,能呈現學生的真實想法、做法,有利于解決學生的真實問題,讓學生體驗到學有所用,能夠建立起理論與現實的聯系。
3.調動學生積極性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提出:“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得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
要調動學生參與自主課堂的積極性,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也就是“親其師,信其道。”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不僅需要教師有較高的教育教學水平,而且需要老師拋棄師道尊嚴,主動走進學生,尤其是課后與學生的交流,加強感情的投資。同時,要幫助學生進行正確的歸因。雖說“失敗是成功之母”,但是有些學生面對一次次的失敗,會喪失斗志、失去了上進心。這些學生,通常將失敗的原因歸為“我笨”,帶來的影響是不愿付出努力,因為努力也是白費力。在自主課堂上,設置不同層次的問題讓不同水平的學生進行回答,讓學生體驗成功,并不斷的強化學生:我們的落后是因為我們的方法不對,努力不夠。
要保持學生在自主課堂上積極性,需堅持結果性評價與過程性評價相結合。實施自主課堂,改變了依據平時考試來確立學生平時成績的做法,而是根據學生平時課堂、作業、考試等各方面的表現來確定平時成績。在學期初,將平時成績確定的規則公布給學生,學生自己可以核算自己的平時成績,班級課代表對平時成績進行每月一公示。讓學生看見自己的成長,同時促進學生課堂上積極參與、作業認真完成、考試認真對待。
自主課堂要將傳統的知識輸入式的課堂轉變為自主探究式課堂;在關注學生身心發展的同時注重教學效果與效率。要實現自主課堂,必須從關注教向關注學的轉變,將學生學什么、怎么學、學的怎樣作為課堂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參考文獻
[1]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
[2]魏思進.踐行行知思想 實現“生動”課堂[J].中學課程輔導,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