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梅
摘要:紅色文化教育意義深厚,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源頭活水。新時代加強大學生的紅色文化教育有助于大學生文化自信的提升,社會責任感的增強以及中國夢的實現。我們可以通過優化課堂教學,增強大學生對紅色文化的理論認知;利用網絡優勢,搭建紅色文化教育平臺以及適時開展紅色社會實踐活動等途徑來發揮紅色文化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關鍵詞:新時代;高校;大學生;紅色文化教育
紅色文化內涵豐富,記錄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華民族逐漸強起來的偉大歷史進程,極富教育意義。廣大大學生是傳承紅色文化的主力軍,在新時代的背景下加強對大學生的紅色文化教育是高校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
一、紅色文化是什么
自2002年以來,理論界從不同的視角對紅色文化展開了深入的研究,然而,關于紅色文化的內涵卻是歷有爭議。那么,紅色文化到底是什么呢?劉浩林從廣義和俠義兩個方面闡述紅色文化文化的內涵,認為“廣義的理解我們可以把它歸結為世界社會主義運動歷史進程中人們的物質和精神力量所達到的程度、方式和成果。狹義的理解我們可以把它歸結為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人民實現民族的解放與自由、以及建設社會主義現代中國的歷史實踐過程中凝結而成的觀念意識形式。”湯紅兵從硬件和軟件兩個方面闡述紅色文化的內涵,認為紅色文化“是指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革命戰爭時期形成的,并在后來加以整理開發的革命歷史文化,包括硬件和軟件兩個方面,硬件方面指革命時期遺留下來的遺物、遺跡、遺址等歷史遺存及后來修建的紀念碑、紀念館、紀念堂等”還有的學者直接把紅色文化同紅色文化資源當作通用的概念。盡管關于紅色文化的內涵,學界的理解不盡相同,但是有一點卻是相同的,即他們都承認紅色文化是由中國共產黨締造的文化形態。本文認為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下,領導中國人民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過程中形成的先進文化。它孕育于不同時期的革命實踐,不僅包括在實踐中形成的革命精神,還包括在革命斗爭和改革過程中形成的眾多文學作品和革命遺跡。
二、新時代加強大學生紅色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一) 紅色文化教育助推大學生文化自信的提升
文化自信至關重要。新時代,全球化的推進,推動了中國的發展。同時,也使得多元社會思潮逐漸侵入了大學生的思想陣營,影響了他們文化自信的提升。這是因為大學生是一類思想較為開放的群體,但受其年齡、閱歷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約,其辨別能力還不是特別的成熟。在這種情況下,部分大學生極易把紅色文化當成是老舊的落后事物,無形之中降低了他們對紅色文化的信心。這時候,就需要通過加強紅色文化教育來增強廣大大學生的文化自信。因為文化自信與紅色文化有著極高的關聯度,在某種程度上講,文化自信的本質即出自于對紅色文化的認可和信賴,紅色文化因其獨特的文化價值和教育功能,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關鍵內容和提升廣大大學生文化自信的必需載體。一方面,紅色文化為助推大學生的文化自信提供土壤。另一方面,紅色文化所承載的對黨忠誠、對人民忠誠以及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頑強的革命精神為培育大學生的文化自信指明了方向。
(二)紅色文化教育促進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增強
目前,我國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總體上是積極向上的,他們在國家以及社會的各項事務中甘當志愿者等角色,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仍存在部分學生社會責任感出現了缺失。主要表現為一方面,部分大學生過分強調個人利益,缺乏對集體和社會的奉獻精神,在面臨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抉擇時,做出了錯誤的選擇。另一方面,部分大學生不管是學習還是生活中,都表現出很強的功利心,看重現實利益帶來的好處,有的將“錢途”的好壞作為就業擇業的標準,缺乏遠大的共產主義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定信念, 信仰缺失,人生價值取向迷茫。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對廣大大學生進行紅色文化教育。
(三)紅色文化教育激發大學生實現中國夢的精神動力
馬克思認為:“任何一個時代的統治思想都不過是統治階級的思想”紅色文化作為中國共產黨救國拯民的重要體現,見證了中國發展的光輝歲月,可以發揮提高大學生的國家認同感的功用,進而為中國夢的實現注入強大的精神動力。的確,實現中國夢,紅色文化的作用不容小覷。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那樣,欲使中國夢想變為現實,就必須弘揚中國精神,也就是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而紅色文化飽含愛國主義情感和改革底色,是中國精神的代表。當代大學生物質生活比較充裕,再加上對中國的黨史等革命文化學習不夠深入,他們很難對中國共產黨的革命情懷感同身受,也無法真正體會當下美好生活的可貴之處,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中國夢的實現步伐。
三、新時代加強大學生紅色文化教育的實現路徑
(一)優化課堂教學,增強紅色文化理論認知
課堂教學是高校集中教育學生的有效載體,因此通過課堂教學不斷增強大學生對紅色文化的理論認知是發揮紅色文化影響力的必然途徑。目前,我國部分高校紅色文化教育的學時比較少,課堂教學的吸引力有待提高,部分學生學習紅色文化知識單純是受考試成績的驅使,在了解紅色文化的相關知識時選擇短時期的死記硬背,并未深入了解紅色文化的真實含義及其精神內核影響了紅色文化的傳播質量,優化課堂教學迫在眉睫。首先,高校可以優化紅色文化課程體制。部分高校傳播紅色文化主要通過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展開,專門教授紅色文化的課程不多。為此,相關高校可以根據各個院校的實際資源狀況和學生的訴求,適當開展選修教學工作。其次,高校可以優化課堂教學內容。高校的紅色文化課堂教學內容只有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和時代特點,才易被廣大學生吸收。這就要求廣大教師在教學時從同學們了解的地區紅色文化出發,在傳承紅色文化的基礎上,根據當今時代的發展需求,豐富其新時代含義。最后,高校應該優化紅色文化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教師可以充分用紅色影片、紅色歌曲或者紅色相片等格式各樣的形式使同學們直觀地感受發生在中國大地上的真實故事,解讀紅色文化的特有魅力。
(二)利用網絡優勢,
“互聯網+”時代,對廣大學生進行紅色文化教育需要充分借助互聯網的時代優勢。第一, 高校可以以信息技術的發展為契機,適時開發紅色文化教育的專題平臺,例如學習強國就是一個很好的范本。紅色文化教育專題平臺也應集文章閱讀、視頻學習、競賽答題為一體。當然,建設紅色專題網站和開設紅色微信公眾號也是搭建紅色文化教育平臺必不可少的形式。一方面,學校的校園網站是眾多學生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高校可以在相關網站增加紅色文化專欄,使大學生在瀏覽網站時受到潛移默化的文化熏陶。另一方面,高校可以開設紅色微信公眾號,每日定時推送紅色文化故事。第二,高校可以通過網絡對大學生定期開展紅色文化知識學習問卷調查,了解學生學習紅色文化知識的狀況和困難,并根據調查結果,改進開展紅色文化教育的形式。第三, 高校可以鼓勵學生自行創作與紅色文化有關的作品。
(三)立足現實,適時開展紅色社會實踐活動
紅色文化是在實踐中凝練而成的,因此,新時代高校對廣大學生開展紅色文化教育,也只有回歸到實踐才能鞏固其成果。我國擁有眾多的紅色文化資源優勢,紅色文化教育基地為大學生的實踐教育注入了生機。一方面,高校可以借助區域紅色文化教育資源,組織廣大學生實地到紀念館、革命遺址參觀,也可以組建紅色文化宣講團,在身臨其境中提高黨性修養。另一方面,高校可以組織紅色節日慶祝活動,釋放紅色節日所具備的愛黨愛國正能量。
(四)提高個人修養,注重自我教育
大學生主動提高個人修養,注重自我教育是使紅色文化深入人心的內在動因。目前,我國大部分大學生對紅色文化的理解不夠深刻,缺乏對紅色文化相關知識的整體把握。面對這一問題,高校積極采取措施加強對廣大學生的紅色文化教育固然重要,但學生從自身出發,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才是最主要途徑。廣大學生自我進行紅色教育絕對不是閉門造車,而應該是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主動提升自己的紅色素養。作為大學生,一方面,大學生應該內化學習,自覺了解紅色文化理論知識。大學生可以通過品讀紅色經典書籍或者觀看紅色影片諸多形式,了解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歷史,挖掘本國紅色文化的優勢,從而提高文化自信、增強文化認同,為紅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獻計獻策。另一方面,大學生應該主動參與紅色文化教育活動。社會的發展需要實踐型人才,大學生要主動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在教育實踐中磨練心性,樹立正確的三觀。
總之,紅色文化是新時代大學生成長進步的精神之源,是促進國家繁榮富強的文化支撐。因此,在新時代,各高校均應多措并舉加強對廣大學生的紅色文化教育。
參考文獻:
劉浩林:《論紅色文化建設》,《南昌航空工業學院學報》第4期,2006年。
湯紅兵:《湘邵西紅色文化的形成及開發——以洪湖、監利紅色文化資源為主體透視》,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第8頁。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9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