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保征繳職能劃轉稅務部門,社保經辦機構的工作重心逐漸轉移到社保基金的支付環節。為了保障基金安全,防范支付風險,社保經辦機構需在加強內部控制的整體框架下,加快健全基金支付審批制度。本文通過對社保基金經辦業務及財務支付環節進行風險排查,以查找風險點為突破口,進一步提高責任意識、落實主體責任、完善內控制度、加強監督檢查。
關鍵詞:社保基金;支付審批;內部控制
為了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防范和化解重大風險的決策部署,切實防范和化解社會保險經辦風險,維護社會保險基金安全。近期全國各地社保經辦機構積極推進經辦風險防控措施,全面要求“進規程、進系統”,著力構建具備事前預防控制、事中核驗比對、事后稽核檢查功能約經辦風險防控體系,努力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的社會保險經辦風險防控新格局。在此加強社保基金內部控制管理的背景下,隨著社保基金征繳職能全面劃轉稅務部門,社保經辦機構的工作重心逐漸轉移到社保基金的支付環節。如何在社保經辦機構內部控制體系的整體框架下,有效防范基金支付的風險,建立健全社保基金支付審批制度顯得尤為重要且時間緊迫。
一、社保經辦機構內部控制的整體框架
(一)社保經辦機構內部控制的定義
內部控制是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對系統內部職能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從事社會保險管理服務工作及業務行為進行規范、監控和評價的方法、程序、措施的總稱。內部控制由組織機構控制、業務運行控制、財務運行控制、信息系統控制和內部控制的管理與監督五個部分組成。
(二)社保經辦機構內部控制的目標
內部控制建設的目標是建立運作規范、管理科學、監控有效、考評嚴格的內部控制體系,對中心各項業務、各個環節進行全過程監督,提高社會保險政策法規和各項規章制度的執行力,確保社會保險基金安全完整,維護參保人員的合法權益。
(三)社保經辦機構內部控制的原則
1.合法性原則
內部控制措施各項內容必須規范、統一,符合國家、省有關社會保險法律法規的要求。
2.完整性原則
內部控制的范圍必須覆蓋所有科室、崗位和人員,所有業務項目和操作環節都在內部控制的范圍內。
3.制衡性原則
從組織機構設置上確保各科室和崗位權責分明、相互制約。
4有效性原則
在崗位、科室、單位三級內控管理模式的基礎上,形成科學合理的內部控制決策機制、執行機制和監督機制。
5.適應性原則
各項具體工作制度和業務流程都應與管理服務實際相結合,并根據工作需要及時進行調整、修改和完善。
二、社保基金支付環節的風險點
由于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服務對象面廣量大,各類收支業務類型品種繁多。鑒于上述實際情況,全國各地經辦機構內部在業務流程設計、信息系統開發中都秉承“業務辦理審核收支業務,財務實現資金收付”的總體原則。經辦機構對內部業務、財務職責分工明確。同時,信息化系統也對業務、財務權限進行了分設,實現數據自動流轉,杜絕了財務人員人工干預因素,保障財務環節資金收付安全有效。所以基金支付環節的風險點分析也分別從業務及財務兩方面著手。
(一)業務風險點
1.業務復核、審核流于形式
按照社保基金內控管理相關規定,經辦及復核的操作權限必須嚴格分離。而由于經辦機構存在的編制不足等原因,導致部分關鍵崗位經辦人員業務操作權限過大,重要崗位存在編外公益性崗位用工問題,部分業務環節存在“一人辦結”現象。用習慣代替制度,用信任代替監督。
2.業務人員專業技能不足
對一些虛假就醫發票、虛假印章辨別技能不足,存在不法,人員據此騙取社保基金的風險。
3.特殊業務辦理未進行系統控制
特殊業務審批不全,業務單據保管不全。還有業務部門回退業務不規范。業務部門在沒有收回錯誤單據的情況下,隨意回退業務,并重新出具新的業務單據,導致當事人手中或財務部門有兩張不同金額的業務單據,容易出現基金重復支付現象。
4.印章管理、信息化系統密碼管理不規范
印章管理不規范,未實現動態管理。離開崗位的時候,印章未及時鎖好;信息化系統未及時退出;密碼未定期.更新。存在印章、用戶名被盜用的風險。
(二)財務風險點
1.崗位分離不足的風險
由于編制人員不足,存在不相容崗位沒有嚴格分離的情況。包括貨幣資金保管與賬務處理、空白憑證保管與使用、用款計劃申請與審批、資金收支審批與業務辦理、會計處理與業務經辦、信息數據處理等不相容崗位。
2.業務單據審批不規范
在業務財務一體化的情況下,財務對業務單據審批不足,未及時審核發現業務單據未簽字或蓋章情況,存在錯支的責任風險。
3.仍存在社發數據人工報盤的現象
數據在傳輸過程存在被不法人員修改、套取社會保險基金的風險。
4.印章管理、密鑰管理不規范
財務專用章、法人章、網銀密鑰保管風險。保險柜保管風險。
三、健全社保基金支付審批制度的建議
為保證各項基金支出安全、準確,明確基金支出審批職責,根據社保經辦機構財務支出的有關規定,提出健全社保基金支付審批制度的幾點建議。
(一)配備崗位人員,落實崗位責任
不相容崗位嚴格分離,經辦、審核執行到位。加強責任意識,落實崗位制約制度,杜絕一人辦結現象。勿將習慣代替制度,信任不能代替監督。關鍵崗位要配置責任心.強,技能高的人員。定期進行輪崗,完善崗位交接制度。
(二)明確審批權限和范圍
完整列明基金支出范圍,細化支出類型。規范逐級審批制度,流轉有序。特殊業務辦理需加強審批管理,業務、財務、信息、審計和中心主任均需審批,單獨存檔備查。基金支付項目涉及修改信息數據的,需增加信息科負責人簽字確認。對月度發放匯總數據或者明細數據變動幅度較大的,必須進一步審核確認。
(三)完善審批程序和流程
各項基金支出的金額由分管的各業務部門根據相關的政策計算產生,并經書面加蓋業務專用章或通過信息系統確認后生效。財務人員必須根據業務部門確認的支付金額撥付資金。不得早付、多付或少付。特殊情況需扣減支付金額時,須填寫情況說明,并經財務負責人或中心主任簽字授權,嚴禁多付基金。要加強財務與業務對賬,及時查明對賬不一致的原因。
(四)落實審批責任
各項基金支出的相關財務、業務經辦人員,要認真履行崗位職責,嚴格按照審批權限及流程辦理。未按上述規定執行,必須責令改正。造成基金流失或嚴重后果的,除責令改正外,需追究相關責任,并給予處罰。
參考文獻:
[1]李修艷.社保基金財務內控管理制度研究[J].中國國際財經,2017(7).
[2]張健民.基于內控視角下的社保經辦機構財務管理研究[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6(9).
作者簡介:
吳燦華,蘇州高新區社會保險基金管理中心,江蘇蘇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