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麗杰
摘 要:小組小團隊合作學習教學模式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學生之間、學生和老師之間的溝通,有助于提高課堂效果。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應用小團隊合作學習模式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注意力集中程度,提高課堂效率。本文通過研究小學數學教學小組小團隊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內容,提出具體的實踐方式方法,以期為其他地區的學校教學提供教學經驗借鑒。
關鍵詞:小學數學;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實踐探討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31-0137-01
小學生由于接受教育的時間較短,身心發育不健全,智力水平有限,獨立思考能力欠缺,獨立完成思考難度較大。小組小團隊合作學習教學模式有助于學生在互相幫助、溝通交流中尋找問題答案,活躍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那么如何合理利用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對提高學生知識的理解掌握能力,全面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水平具有重大意義。
1.小學數學小組小團隊合作學習教學模式是什么
小組小團隊合作學習教學模式是小組內同學互相配合、互相幫助最后達到既定的學習目標或者學習效果的過程,小組根據具體班級情況進行具體劃分,特別是依據教學過程中的學習情況將班級學習劃分成數量一致的小組。就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分組依據,要合理的、科學上、謹慎的進行小組劃分才能達到最終的學習討論效果。小組劃分的目的不是為了分組而分組,而是為了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提高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在討論中尋找自我價值和自己的閃光燈,培養學生自信,同時在討論過程中既有溝通合作也有辯論競爭,提高了學習過程中的趣味性。教育工作者作為小組學習模式的組織人,要注重關注小組討論情況,保證討論質量。
2.怎么優化開展小學數學課堂小組合作學習模式
(1)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小組小團隊合作學習的積極性
小學數學教學環境下,提高學生學生的積極性是提高課堂效果和課堂質量的重要手段。在小組小團隊合作學習教學模式下,要注重創造符合小學生年齡段和性格特點的問題,能夠提高學生討論的積極性,增加學生和學生之間,學生和老師之間的溝通頻率。小學生年齡較小,感興趣的事物較少,較為簡單,因此,教師在尋找案例時要從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仔細研究現階段學生學習情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將生活實際情況和數學課堂內容有機聯系起來,讓學生在能夠利用生活經驗解決數學問題。小學生對大部分事物了解較少,求知欲望較強,對課堂問題通常有很高漲的討論熱情。教師要善于觀察生活,留心生活中的案例,設計高質量的數學問題,給學生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生氛圍,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探索精神,還能推動小團隊學習模式的順利實現,提高課堂的趣味性。
(2)明確學習目標和學習任務,讓每一位小組成員都參與到合作中來
在小組小團隊合作學習教學模式下,讓學生明確上課學習內容和合作學習認為是什么才能更好的實現學習任務。在小組小團隊合作學習過程中,要注重小組成員考核評價,讓學生知道自己的表現很好,提高學生自信心。在小組學習模式過程中,老師的作用也極為重要,老師是合作模式的組織者,肩負著管理的任務。設立學習目標時要根據學生的興趣點進行設計,有助于學生專心致志的投入到問題的討論中去,保證合作順利進行。小組合作過程中要保證每一位小組成員斗參與進來,有進行交流的機會,讓每一位同學都有機會展示自己,也可以實現小組成員互相配合、優勢互補。
(3)給予孩子正向的、積極的、鼓勵的評價,樹立孩子自信心
小學生個性天真,對老師的信任度和依賴度的非常高,喜歡在老師面前展現自己,對于老師對他們的評價也非常重視。因此教師要利用好學生這一心理特點,在小組小團隊合作學習時多給予正向的評價和鼓勵,提高同學們的參與度,引導小學生進行問題探究和思維創新。老師在對小學生進行評價時,一定要以積極的評價、鼓勵的評價為主,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讓小學生知道他們在老師眼里都是很棒的,如果回答錯了,老師可以表揚孩子的勇敢通過正確的引導和客觀的評價提高孩子進行小組學習的積極性。
小學數學知識較為容易理解和掌握,有時一道題目有多種解答方法和思考路徑,這時老師要抓住機會,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創新思維方式,一旦有學生有不同的想法時,老師要及時給予鼓勵。對于小學生的課堂表現評價方面,老師要多以包容、理解的眼光看待問題,給與他們關愛和鼓勵。讓他們逐漸喜歡上數學這門學科,喜歡思考問題。
3.結語
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過程中要密切關注學生學習態度和學習積極性的變化,幫助學生全面了解自己,樹立自信心;教師要提高自身專業水平,積極借助相應資源提高課堂質量和教學水平。通過實際教學過程中不斷改進教學方式,提高小學生數學學習討論的積極性,讓他們喜歡上數學課,在小組學習過程中積極進行問題討論,從而提高數學課上課效果,數學教學的總體質量和水平。
參考文獻
[1]陳巧婷.對小學數學小組小團隊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實踐探討[J].學周刊,2019(1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