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美珠
摘要:目前,我國的大部分民辦高校的辦學類型以應用型為主,要培養應用型的人才,首先要有應用型的教師,所以迫切需要有結構合理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本文從目前民辦本科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現存問題出發,提出改進的幾項措施。
關鍵詞:民辦高校 應用型 “雙師型” 措施
一、引言
教育部于2019年2月發布了《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會議中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副司長黃偉就“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工作情況進行了詳細介紹。該方案既是適應經濟新常態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改革所遵循的方向,為民辦高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奠定了政策依據。
目前,民辦高等教育已成為我國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以社會人才市場需求為導向,又以質量求生存,培養面向地方、服務基層的應用型人才是新時期民辦高校的必然選擇。那么建設一支專業素質較高、人才結構相對合理、實踐能力較強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已經成為民辦高校生存和發展的關鍵。
二、民辦本科高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現狀與問題
1、“兩頭大、中間小”的不合理的教師結構
目前,民辦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專職教師主要來源于畢業的研究生,他們年輕、具有較好的專業理論知識,但是教學能力、業務素質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逐漸培養,實踐能力相對欠缺。他們承擔著專業基礎課及專業課的教學,是民辦應用型本科院校發展壯大的基石。另外的外聘教師主要是高校退休教師,他們的職稱高、教學經驗豐富,但年齡略大、真正有實踐經驗的很少。而中年的副高職稱的、具有較高實踐經驗的教師則相對較少。
2、“雙師型”教師數量不足、引進難度大、流失大
隨著民辦高校規模不斷擴大,教師的數量也在不斷增加,由于民辦教育是自籌資金辦學,教師的主要工作就是教學,承擔的教學任務比公辦的學校的教師多,老師的實踐動手能力和科研能力就沒有那么多的時間進行培養,從而導致大部分老師無法成為“雙師”。那么雙師型教師就只能從企業單獨聘請,但是所差的數量很大。從企業聘任兼職或專任的教師,這里面出現的問題也很多,目前企業的待遇比學校的待遇普遍較高,企業中的工匠不愿意來,反而使學校培養的“雙師型”教師向企業流失;如果企業員工愿意到學校兼職,那么原來企業的工作如何處理?所在的企業是否支持他們?一般來說,兼職教師來學校主要任教實驗或者是課程設計,而學校的課程設計相對比較固定,那么如何企業的工作與任教進行靈活對接也是個問題。
3、企業參與度不高,校企合作層次較低。
當前,我國很多的民辦高校與所設專業相對應的企業建立了校企合作,但由于資源的共享機制不完善、沒有成立專門的校企協調部門,所以校企的教師和員工的雙向流動還不順暢。在實際的合作過程中,企業一般不愿意接受教師參加頂崗生產實踐或者最新的企業技術和知識教師無法深入了解,因此真正通過實踐鍛煉從而使專業實踐能力得以較大提高的教師數量不多。同時教師由于任務重,很難有機會長時間在生產第一線鍛煉和提高,僅僅是利用假期進行短期參與項目及培訓是遠遠不夠的。
4、評價體系、激勵體系、培訓體系不完善
大部分的民辦高校在教師的評獎評優和職稱評定的過程中,仍然是注重對老師的評價,關注的的教師的科研成果,而忽視了對工作的效果和實踐的能力。在職稱的評定過程中沒有制定專門針對“雙師型”教師的評審標準和評價機制[1]。在學校的日常的管理中,對企業聘請的兼職教師的師范素質、教學能力和教學質量監控的方面沒有系統性的培訓,對他們的培養不夠。
三、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研究途徑
近些年,國內的部分民辦本科院校已經認識到了這些存在的問題,他們嘗試著對相關的政策和工作進行調整。但是這項工作不只是一個具體的任務,它包括著方方面面的工作,主要包括對教師的招聘、培訓、任用、考核等。
1、首先要正確認識什么是“雙師型”教師
“雙師型”教師最早在高職教育的相關研究中提到,在高職教育中,對于“雙師型”教師的定義是指教師不僅要有專業的理論知識,還要有相應的技能,這樣的教師可以更好的培養人才,使學生的能力得到更快的提高[3]。“雙師型”的教師應該具備以下幾種能力:有教師的職業素養,在教授專業知識的同時還有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要不斷學習更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來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還要不斷的關注和學習所教專業的行業的前沿知識,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要有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在學習過程中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保證教授的課程滿足現有市場發展理念及趨勢。要有較高的情商,有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及組織策劃能力。
2、拓寬教師的招聘渠道
教師招聘時要強調專業對口,既要對專業學歷有要求,也要對學識水平和實踐能力有要求。應用型民辦本科院校的學生要真正的提高動手能力,首先要提高教師的應用技能。當然,不一定所有老師都是‘雙師型’教師,這在目前不需要而且也不現實,所以教師要進行分類分層的管理。那么在這個過渡階段,由一部分理論教學能力較高的老師和一部分具有實踐經驗的老師共同構成的雙師結構的教學團隊可能更為實際一些,強調團隊的協同互補。
3、校企協同培養教師。
學校和企業要共享共建優秀的師資,學校應該主動的聯系企業,加強聯系。學校實施專業教師企業掛職制度,完善教師的實踐假期制度,支持在職教師定期到企業實踐鍛煉[4]。學校的專業教師通過去企業掛職鍛煉,不斷的提高對學生的培養質量。學校積極引進企業中的師傅和技術專家作兼職教師,與學校里的老師對專業的建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專業課程的開發以及課堂的教學工作合作。學校和企業要共同建立培訓課程體系,主要包括教師素養、專業能力和職業教育教學能力。學校和企業要共同制定專業的課程標準,由此確定相應的授課內容。學校和企業共同進行理論和實踐的教學,采用多種形式提高教師的授課質量,授課方式可以多樣化。
參考文獻:
[1]李峰.校企合作背景下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建設分析[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7(11):242-244.
[2]劉玉江.建設民辦應用型本科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對中小企業實踐作用的研究[J].福建電腦,2015(5):74-75.
[3]張偉萍.協同創新視角下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路徑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4-04-30.
[4]周小平,賀蓓蓓.基于系統管理角度的“雙師型”教師企業協同培養研究[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8(8):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