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
摘 要:美術教學不僅關系到學生個人的發展,更關乎教育綜合素質的提升。但當前美術教學實踐中長期積累的一些問題迫切需要解決。文章對當前農村小學美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展開探討,結合到農村支教實踐,就如何根據當地農村學校的實際情況,優化和轉變農村小學美術教學現狀進行分析,初步提出解決農村小學美術教育問題的方法和途徑,為農村優化美術課教學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美術教學;農村小學;對策;研究
我因工作需要,到淮南市閃沖小學支教,有幸在回族小學的美術教學中進行了深入學習、實踐,我深感到農村小學與城鎮小學美術教學的差異,由于家長認識程度不同,學生受教育的方式不同,學校對學科重視程度不同,導致美術課教學效果不同。我通過教學實踐調研和深入思考,認為加強改進農村小學美術教學方式方法和優化教學模式非常緊迫。
一、農村小學美術教學現狀分析
(一)應試教育觀念阻礙了美術教學的正常開展
美術課由于不列入升學考試的課程,所以經常被忽視。雖然有一些學校在課程設置中安排了美術課,但是美術課程往往較少,而且存在經常被語文、數學等“主課”侵占。初來閃沖回族學校才知道這個村子的大部分孩子是留守兒童,父母都外出打工,孩子由老人在家照看,他們的觀念陳舊,認為孩子學好語、數、英等主課就可以了,其它的技能課可學可不學,應試教育已成為學校家長的教育的終極目標。
(二)農村學校固有的條件限制制約美術教學
如今農村學校固有的條件限制,許多學校都無法配備專職的美術教師,都是由主課教師兼任,久而久之美術課就被停滯了。由于家長認識的偏頗和學校對技能科開設無法得到保障,致使學生在美術課堂上,連最起碼的美術學習用具都無法配備,不帶美術用具現象十分嚴重,更談不上按照美術教材的要求,配齊其它的學習材料和工具。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美術課教學任務的完成,阻礙了美術教學的順利進行。
(三)教學模式單調制約美術教學
農村小學的美術教育不少停留在講說式教學,缺少必要的教學輔助設施和科學的教學管理方式方法,使得農村小學的美術教學課堂沒有活力,激發不了學生興趣,原本應該具備的課堂氛圍也消失殆盡。
二、農村小學美術教學模式的改進和創新
(一)轉變觀念,提高認識。小學美術教學的基本保障觀念問題是必須首先解決的問題。筆者認為,首先,教育部門可在召開教學會議時著重宣傳美術教學目標和美術教學在小學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引起各農村小學校領導的重視。其次,區縣級教育部門可采取城區與農村小學教師教學評比、學生互動交流、競賽等形式,鼓勵各小學做好小學美術教育工作。
(二)優化理念,激發興趣。開學的第一課,我沒有急于上專業課,而是和孩子們推心置腹的聊天,目的是讓孩子們認清美術學科,它是不可缺少的一門重要學科,要讓他們明確學習美術,不僅僅是讓自己懂得如何繪畫或制作手工的方法,還能促進自身良好的審美素養,知道如何辨別美與丑的道理。然后讓學生回家和家長溝通將新的美術教育理念滲透給家長,讓農村小學的學生家長改變教育觀念,提高認識程度,支持學校教學工作,配合美術教師的教學要求,盡可能為孩子提供必要的學習用具或材料,保障美術課的正常進行。
(三)常規訓練,事半功倍。讓學生了解美術課學習的基本要求,美術課堂教學常規的訓練到位,是確保美術課能否進行的關鍵,是提高美術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根本。教學中,我向學生講解了美術課的常規要求:介紹認識美術工具,要求學生課下時間做好準備工作;美術工具擺放在正確位置;上課認真聽講、做端正;不隨意說話,有問題一定要先舉手,征得老師同意后才能發言等等。事實告訴我,通過堅持不懈的強化訓練,學生已然能夠很好的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遵守美術課堂的教學常規,規范自己的行為,保證美術課堂教學的有序進行。
(四)巧用資源,興趣入手。通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漸漸地學生對美術學習有興趣,學習用具或材料也能主動帶齊。在教學中,我從興趣入手,為了讓學生對每節美術課的內容感興趣,因此在每次上新課之前,我都會花一定的時間精心備課,做好課件,讓學生暫時拋開書本,讓其欣賞精美、直觀、易懂的課件,再加上我的肢體語言,學生學得簡單,學得輕松,學得有效。如我在上四年級《生命之源——水》一課,我根據教學內容自制課件,通過課件展示,首先讓學生在觀看大量的的被污染的環境與水源在觀看中思考問題:作為小學生我們可以做些什么?通過分小組進行討論,學生努力找尋解決問題的辦法,有的組說禁止亂拋垃圾是保護生態的唯一途徑,有的組同學站起來反駁禁止不可能做到立竿見影的效果,況且有些人明明知道禁止可他就不聽你能拿他怎么辦,我們認為應該多宣傳,還有的同學說要成立生態護衛隊,從保護身邊的生態做起,有的同學說我們認為可以通過畫畫的形式,張貼出來提示人們保護生態是我們每個人的職責等等。最后大家一致同意通過繪畫的形式是我們學生目前做的很好辦法。接下來每個組的成員又開始討論設計圖稿,學生的自主學習的積極性空前高漲,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一幅幅生動的場景被學生描繪了出來。對于高年級的學生,則應在材料的創新方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常見的油畫棒、水彩筆涂色等表現技法不再吸引他們。這時如果在高年級的美術課堂上千篇一律的使用這些技法和材料的話,學生必然會產生厭倦的情緒。于是我就側重于讓學生多以手工制作為重點。比如,我在執教人教版美術五年級上冊的《有人臉的器物》一課時,考慮到條件限制,學校無法為每位學生準備制作的泥材,也不可能要求每個學生花錢自行購買。經過思考,我決定利用農村的資源,就地取材,讓每一個學生帶一塊自家地里的泥巴,把這一課完美的教學完畢。讓學生充分利用本土既經濟又實用的材料進行創新教學,極大的激發高年級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作為一名到農村支教的美術老師,只有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注意學生的個性差異,不歧視、放棄每一個學生,利用各種教學方法和先進的教學工具,把美傳遞給每位學生,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快樂學習,讓學生愛上美術,才能讓農村學生真正地學好美術。
參考文獻:
[1]梁亞偉.映日荷花別樣紅——淺談農村小學美術教學.科學教育,2009(1).
[2]高青友.新時期下農村美術教育發展的思考和建議.大眾文藝,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