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袁源 楊松濤 余忠舜 易燕 嚴軍
摘要:在大學體育運動養生課程教學中進行探究型教學法的實驗研究,探究學生在主動參與獲取知識,體驗技術動作形成過程,掌握技能和學生繼承優秀傳統文化等方面的效果,以期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踐行以學生為中心的育人模式;提高學生健康水平;繼承優秀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
關鍵詞:探究型教學法;大學體育;運動養生;傳統文化
一、研究目的
“探究型”教學法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各國課程改革中所突顯的新型教學模式,與傳統的接受性學習和訓練性學習相比,具有更強的問題性、實踐性和開放性。它能使學生在學習探究的過程中,獲得更強的理智與情感體驗、積累更多的知識與方法。我國已有學者在體育項目中進行探究型教學法研究[1][2],并取得顯著效果。但是,在運動養生課程的應用研究尚未見到。
運動養生是中華民族傳統體育的一個分支,是中華傳統養生學說與導引、氣功、吐納、按蹺和太極等中華傳統健身術結合的產物,其目的是服務于現代人的健康、長壽、幸福、快樂[3]。它融合了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傳統養生文化,為中華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重要貢獻[4]。目前,在全國范圍內,有130多所高校開設了運動養生課程,運動養生已成為全球健康領域專家學者的研究熱點[5],專家學者主要從運動養生的文化源流[6]、健身功效[7]等領域進行研究,不斷充實運動養生的基礎理論,提高運動養生的實踐效果。調查顯示,運動養生的教學方法一直停留在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教師講解,示范動作,學生練習,糾錯再練習模式),讓學生被動的學習接受知識,減弱了學生的學習勁頭與興趣,不利于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將探究型教學法應用于運動養生課程的理論與實踐,有利于提高運動養生教學效果,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和文化修養,有利于幫助學生養成健康的意識與行為習慣。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隨機抽取二年級運動養生必修課的2個班為實驗組(共82人),2個班為對照組(共80人)。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查閱體育教學、運動養生、探究型教學、體質水平、素質教育等相關的專著、書籍與期刊資料。(2)訪問調查法。進行專家學者與學生兩個群體的訪問40余次,訪問前列好提綱,做好記錄,并及時處理訪問得到的數據。(3)問卷調查法。根據研究的內容和方法的需要,設計出兩份調查問卷(一份關于運動養生課程學習興趣與學習方法的調查;一份是關于運動養生教學效果的調查)。兩份問卷均采用選擇與自填的方式。(4)實驗法。實驗對比探究型教學法和傳統型教學法在大學體育運動養生課程教學中的教學效果(一是對運動養生的理解;二是對上課學生主動性)、運動成績,以上三項均從10起評。(5)數理統計法。調查與實驗收集的數據用統計軟件SPSS21.0進行處理。
三、實驗結果與分析
(一)學習興趣和方法的分析
興趣是激發和保持學生行為的內部動力,是影響學生學習自覺性和積極性的重要因素。所謂興趣就是指一個人力求認識、探究某種事物的心理傾向。探究型教學法使學生通過查找運動養生資料文獻,了解運動養生的歷史源流,風格特點,健身功效及原理等,使其對運動養生整體有更多認識與了解,并在查閱,探討研究,習練的過程中產生濃厚的興趣,并將這種興趣運用于習練運動養生動作,學習掌握運動養生知識中去。
傳統的運動養生教學模式中,學生只需在上課時跟隨教師學習運動養生的技術動作與理論知識,不需要主動在課外去查閱與運動養生相關的文獻資料。探究型教學模式中,教師在課前就告訴學生本次課的教學內容,要求學生查閱收集相關的資料,并提出自己所不清楚的問題。在查閱資料和分析的過程中,學生對運動養生的歷史,內容,風格特點,健身功效等知識有了初步認識。據統計,在實驗組有61%的同學能認真查閱、收集資料;38%的同學準備課前的問題。
實驗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同學之間進行交流的占85%,與多個同學進行交流的占60%,學生與教師之間進行交流的占到95%。說明探究型的學習過程可促使學生通過其他渠道獲取知識、信息、技術,而不像傳統的教學模式,多數學生只依賴教師的傳授,自己被動的接受知識。對照組的數據顯示:同學之間進行交流的占62%,與多個同學進行交流的占30%,學生與教師之間進行交流的占73%。之所以實驗組的學生能夠增加交流,是因為課堂中問題的提出、共同探討、發現問題的探究教學過程,充分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參與性和探究性。
(二)學習效果的分析
運動養生是中華民族從遠古時期流傳至今的精華養生方法,它是以中國傳統的陰陽、經絡、氣血等學說為理論基礎,強調意、氣、形三調合一的鍛煉手段。它既需要習練者掌握基本的運動技術,呼吸和意識的調控方式,也需要習練者領悟中國的傳統哲學。大學生在大學體育課程中學練運動養生,若只是被動的接受知識與動作套路而不是主動的在動作、呼吸、意識和理論等方面探究是很難學好的。因此,學練運動養生的方式應以提前認知,掌握動作結構,理解健身原理與功效的探究行為過程為主。學習效果是檢驗教學質量的重要指標,以下實驗組與對照組的運動養生成績對比分析。(見表1)
據統計數據顯示,實驗組的學習態度、運動養生成績非常顯著高于對照組。
四、結論與建議
探究型教學法在運動養生課程中的應用:(1)有助于促進了學生學習運動養生方式的轉變,更促進了學生對運動養生認知態度的轉變,培養了學生的探索能力,發散思維能力,歸納總結能力。強化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切實踐行了以學生為中心的育人模式。(2)有助于提高了學生的運動成績,增強了學生體質,提高了學生的健康水平,強化了高校體育教學“育人強身”總目標。(3)有助于學生掌握運動養生知識,培育終身體育習慣。既傳授體育運動、衛生保健的知識和技能,且培養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養成經常鍛煉的習慣,進而為終身體育做好鋪墊。(4)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運動成績,同時提高學生對中國古代哲學的領悟能力,有助于繼承優秀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
參考文獻:
[1]王汝英,王敬浩.探究型教學法在高校太極拳教學中的應用[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3 (06):107-112.
[2]王汝英,朱會生.探究型教學法在大學體育乒乓球教學中的實驗研究[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05 (02):78-79.
[3]胡曉飛.享受傳統體育養生練習過程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 (10):1336-1338.
[4]邱丕相,楊建營.從歷史與現狀探析民族傳統體育學科的發展[J].體育學刊,2008 (02):89-94.
[5]郭瓊珠,林少琴,吳金章.學校體育教學應重視“預防保健”的健康教育[J].體育科學研究,2001 (04):79-80.
[6]胡曉飛,侯恩毅,莊永昌,孫志鋼.對我國近20年健身氣功科研狀況的調查與分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 (08):1048-1050.
[7]虞定海,吳京梅.“健身氣功·五禽戲”鍛煉對中老年人NK細胞的影響[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8 (01):56-5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