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和平 劉壯
摘 要:近些年來,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實施和不斷推廣,音樂教育在全國高校中逐漸受到了普遍的重視,各個高校也相繼開設了許多與音樂教育有關的課程。雖然高校音樂教育在不斷進步,但是人們也要看到音樂教育當中整體存在的問題,例如設備落后、教師素養不高等,這對高校音樂教育和發展都有一定的阻礙作用。有效解決當前高校音樂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是提升高校音樂教育質量的重要方式。
關鍵詞:普通高校;音樂教育;存在的問題;對策
引言
21世紀,高校藝術教育工作取得了巨大成果,在具體實踐中,大多數高校都對藝術教育進行了探索,并積累了寶貴的實踐經驗。當前,我國音樂教育事業處于年輕態,特別是高校音樂教育沒有形成體系,存在很多較為突出的問題。高校音樂教師怎樣制訂與音樂特色相符的管理方式,如何突破現有守舊的音樂教育理念與行為,直接關系著大學生人格的形成及素養的提高,影響著高校音樂教育的健康發展。因此,探索高校音樂教育管理新路徑就顯得極為重要了。
1 普通高校開展音樂的意義
音樂教育是一種藝術手段,在教學的工作中意義重大。我國學校音樂教育不僅彰顯了音樂教育的重要性,而且也能夠表明提升學生素質能力的重要性。中國傳統教育理念中對于音樂文化對人的塑造具有重要作用的理念歷史比較悠久,在古代人們就將音樂和品德緊密結合,使兩者形成內部關聯。具體到高校音樂教育來說,大量的教學實踐證明,音樂教育在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當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音樂教育豐富多彩,為學生的生活帶來了活躍的藝術氛圍,在潛移默化中提升了學生的審美、自信心等,學生在音樂的教學活動中感受到了樂趣,音樂教學在無形中加強了學生思想道德建設,體現了音樂教育的豐富德育內容。
2 普通高校音樂教育存在的問題
2.1教材內容缺乏規范性與時代性
高校音樂教材缺乏規范性,教學大綱也不獨立、健全,選擇教材時又存在隨意性。在高校音樂教育管理視角下,音樂教材需要以教學計劃、教育特色為依據,精心挑選。教育部門可以組織學者、專家以及一線教師或優秀高校牽頭,共同編寫音樂教材與教學大綱,力求為高校音樂教育工作提供統一性指導。同時,音樂教材內容必須與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目標相統一,以學生音樂認知能力為立足點,側重題材與體裁的多元化,保證音樂基礎知識和音樂作品之間的巧妙交叉、承接,這樣就能夠讓學生更容易接受。因為,學生來自不同的地區,他們有著民族之分、信仰之別、文化之差,編制涵蓋多民族音樂內容的教材,更利于學生討論、分析、學習。音樂教材內容還應與民間音樂相融合,例如傣族音樂、陜北民歌等。教育
2.2音樂教學設施比較落后
當前,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音樂教學逐漸受到了關注。但是高校廣泛的音樂教學活動并沒有得到高校領導的過多關注,這是因為音樂教學的設施比較少,教學設施不能夠滿足學校開展音樂活動。另外,隨著近些年來高校學生數量的增多,教學設備使用頻率也得到加快,但是音樂教學設施并沒有得到更新、維護和換代。很多教學設備不能夠滿足教學使用要求,以至于成為教學的擺設。教學設施的陳舊和短缺并不能夠滿足教師教學的實際需求,這導致人們對于音樂課程的學習興趣逐漸下降。
3 普通高校音樂教育開展的有效對策
3.1音樂道德素質教育策略
音樂具有非常強的道德教化功能,這一點主要體現在中國民族民間音樂上。中國民族民間音樂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華民族上下悠悠五千年,在奔騰不息的歷史長河中,民族民間音樂始終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它在傳承中國優秀音樂文化的同時,對聽者、學者與傳承者的道德素質起著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例如,《樂記》中記載的“樂也者,施也”,這句話的意思是,音樂有對人施行教化的作用,用得適當就能使人們的行為符合德行的要求。在高校教育中,音樂教師應采取藝術性與思想性于一體的方式對大學生進行教育,讓大學生在學習中國民族民間音樂的同時,深刻感知其中蘊含的道德思想。當然,西方音樂教育也能培養與發展大學生的道德素質。例如,在貝多芬的音樂中,教師應讓大學生深刻體會其中蘊含的作曲家對愛情、和平、幸福、苦難、自由與光明的情感。
3.2高校音樂文化素質教育策略
音樂教育具有較強的文化育人功能。在高校音樂教材中,無論是外國音樂還是中國音樂,其中的眾多音樂名人、樂器、樂譜等都能提高大學生的文化素質。閱讀世界各國音樂名人生平及其經典作品的同時,大學生能夠了解世界各國的地理位置與風土人情,了解這些國家與地區的生產、生活與娛樂活動。通過音樂教育,大學生的眼界會得到擴展,想象力得到激發,他們不僅能學到專業的音樂知識與技能,而且能了解涉及社會、生活與文化等多方面的內容,具備本專業以外的知識與修養。一個國家與一個民族的發展史與這個國家與民族的文化發展緊密相關。音樂作為每個國家與地區都有的藝術,在每個國家與地區發展的過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過音樂教育,大學生掌握一個國家與地區的音樂文化流向,就能夠理清這個國家與地區的文化脈絡,進而加強對這個國家與地區文化的感知。對于大學生而言,這種感知能從宏觀層面培養與發展他們的文化素質,且這種文化素質是非常深刻、持久的。
結語
由此可見,一些普通高校的音樂教育并不都是有著精英教育的經驗。在普通高校中要想讓每個學生的音樂教育得到更好的發展,一定要廣泛地普及和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當然,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也要充分了解和把握教育對象的情況、特點,了解后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還要充分認識到,我們教育的任務。不是要系統和完整地強調音樂知識,我們不是要培養專業的音樂人才,而是要從審美的專業角度出發,教會學生怎樣用欣賞、鑒別的方法去研究音樂的美,還要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審美情趣,從而凈化學生的心靈以及全面提高普通高校學生的音樂素質修養。
參考文獻
[1]李婷.淺談高校對學生進行音樂素質教育的創新[J].大眾文藝,2017(02).
[2]劉洋洋.音樂素質教育的理想路徑——評《“樂”者樂也音樂素質教育理論與實踐》[J].教育發展研究,2018(01).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佳木斯市佳木斯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