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濤 彭鑫 馬飛迪 王昊宇 張麗榮
摘 要:隨著我國新課改深入發展,教育思想、教學模式不斷革新,為教師完成教學任務奠定基礎,其中創設有效問題情境,作為新型教學模式之一,主要是指教師為啟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根據學生學習能力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并在該情境中提出問題,學生在相關教學情境感染下將獨立思考自主分析,以問題為載體與教師進行互動,削減教師育人阻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創設有效問題情境育人價值可見一斑,本文通過分析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有效問題情境的策略,以期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問題情境
小學是學生數學學習奠基階段,教師不僅需傳授給學生數學知識及學習方法,還需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興趣,使學生有持續的熱情開展數學學習活動,可以在學習興趣加持下自主攻克數學學習難關,然而在傳統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存在教育性有余、趣味性不足問題,究其內因源于教師所提問題在學生群體中缺乏共鳴,學生無法參與到數學教學活動中,這就需要教師創設有效問題情境,以情境為紐帶拉近學生與數學知識的距離,通過科學設問引導學生掌握相關教學內容,基于此為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在總結以往教學經驗同時,分析創設有效問題情境良策顯得尤為重要。
1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根據學生學習興趣創設有效問題情境
基于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及學習情況不盡相同,加之數學知識相對較為抽象,需學生具備一定的運算能力、空間想象力、邏輯思維能力,使有些缺乏學習興趣的小學生對數學講堂望而卻步,無法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為此小學數學教師應充分了解學生群體,解析學生學習心理,從學生感興趣的事物著手創設有效問題情境,例如教師在進行“加減法”教學時,可采用信息技術教學法,組織學生觀看《花園寶寶》,該情景劇結尾處有一棵樹,樹上會停留幾只鳥,跟隨音樂有些鳥飛走,另有些鳥落在樹枝上,繼而使這棵樹上的鳥出現數量上的變化,體現出數量關系,教師可在視頻播放完畢后提出問題,如“在樹上一共停留過多少只小鳥?”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羅列數量關系式,掌握數學知識及計算方法,同時培養學生觀察、思考、數感等核心素養,基于信息化教學情境生動、多變,加之動畫情景劇對學生來講并不陌生,容易引發學生共鳴,激起學生學習興趣,自覺融入到教學情境中思考并解決相關問題,達到創設有效問題情境的目的[1]。
2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以學生生活環境為依托創設有效問題情境
數學學科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生產關系密切,將生活化場景作為有效問題情境予以創設,可以增強數學知識在學生心中的親近感,引導學生調用生活經驗及實踐體悟解決相關問題,在落實數學教學目標同時,可有效提高學生數學知識應用能力,例如教師在進行“小數混合運算應用題”教學時,可以從學生生活環境中汲取有效問題情境創設素材,跳脫書本例題探析教學模式,豐富小學數學教學手段,為提高情境帶入感,教師可提問一名學生道:“開學時候你有沒有買文具啊,文具都多少錢呢?”學生回答道:“作業本買了3個,每本1.5元,鉆筆刀買了兩個,一個3.5元,另一個是4元,文具盒20.5元,還買了3個五毛的書皮。”教師在表揚學生認真回答問題前提下,提問道:“同學們,這名同學開學期間買文具共花了多少錢,你能用小數乘法知識算出來嗎?”學生將異口同聲說道:“能!”教師在創設有效問題情境基礎上,需給學生充足時間自主思考、獨立分析,使其列出算式即1.5×3+3×0.5+3.5+4+20.5,為有效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創設有效問題情境,教師可鼓勵學生結合生活經驗創設小數乘法應用題情境并與同學分享,邏輯思維清晰且問題具有代表性的應用題可作為學生課后習題,幫助學生樹立數學學習自信心,凸顯問題情境創設有效性[2]。
3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通過開展實踐活動創設有效問題情境
在傳統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實踐課程較少,數學教學方式單一,影響學生學習成效,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僅停留在理論層面,無法將數學知識化為己用,降低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為此教師應適當開展實踐活動,在創設有效問題情境基礎上,培養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例如教師在進行“量一量”教學時,可以組織學生來到操場測量操場的直線距離,并給學生準備線團、尺子等工具,為提高學生測量精準度及學習效率,教師秉持組內異質、組間同質原則,以4人為基準,將學生分設為若干小組并協助測量,在規定時間內測量誤差的小組為優勝組,可以獲得小獎品,如筆記本、尺子等,其中教師組織學生以組為單位進行實際測量的過程,就是創設有效問題情境的過程,學生不僅需解決“操場直線距離是多少”這個問題,還會在實踐過程中遇到各類問題,如測量的繩子斷了可不可以接上繼續使用,會不會影響測量精度,測量的繩子過長尺子較短,徒增測量難度,如何可以直接運用尺子進行測量等問題,這些問題源于實踐活動情境,且與學生學習能力、思考方式息息相關,為此學生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就是有效培養自身數學核心素養的過程[3]。
4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針對課堂教學實況創設有效問題情境
為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優化配置教育資源,教師會事先根據課程標準及教學內容設計教案,然而有些教學情況教師無法提前預料到,為此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實況創設有效問題情境,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有效落實教學目標,例如教師在進行“億以上數的認識”教學時創設案例情境,面向學生介紹“太陽系”,情境案例主要內容如下:一億年后原始太陽的氫開始熱融合,會不停增加直至流體靜力平衡,熱能將足以抵抗重力收縮能,此時太陽成為一顆真正意義上的恒星,計算太陽氦、氫比例,太陽已進入生命周期一半演變歷程,約50億年以后太陽則會離開主序帶變得更大、更亮,其表面溫度降低,太陽的亮度將是當前太陽亮度的數千倍,請問學生案例中的“億以上數”有哪些?有些學生雖被案例情境吸引,但卻對太陽的光亮及壽命更加感興趣,為此教師可以借助互聯網及IT技術為學生搜集相關信息,并將其設為案例創設有效問題情境,順延學生思路提出相關問題,提高問題情境創設有效性[4]。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為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教師應樹立科學創設有效問題情境教育意識,從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生活環境、實踐活動及課堂教學實況著手創設有效問題情境,在啟發學生思考自主學習同時,落實教學目標并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 楊承江.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有效問題情境的策略分析[J].速讀(下旬),2019(2):51.
[2] 付慧婷.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創設有效問題情境[J].速讀(下旬),2018(12):196.
[3] 張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問題情境創設有效性策略初探[J].軟件(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8(12):310.
[4] 斯琴.淺論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有效問題情境的策略[J].赤子,2019(5):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