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信息技術發展應用水平不斷提高的社會背景下,各個行業對于應用型專業人員的需求量在不斷增加,高等院校的課堂教學改革應不斷調整方向,以確保人才培養更加適應社會需求。隨著全球化經濟不斷發展和大數據的應用,對經濟類會計專業課程的教學中,不僅需要對學生的專業理論知識進行鞏固,同時還要對學生的信息操作能力不斷進行強化,以確保高校輸送的會計人才符合當下就業單位需求。現階段的高校會計信息教學仍舊存在一定的問題,對于高校復合型會計人才的培養有著極大的阻礙,基于此,本文對信息化環境背景下當前高校會計教育存在的問題進行全面細致分析,聯合信息化社會背景提出解決高校會計教育問題的有效策略,旨在為高校會計教學質量的提升、為社會輸送高素質會計人才提供相應借鑒依據。
關鍵詞:信息化:高校會計:教育教學
一、引言
信息時代的到來,促使信息技術應用于各個行業領域,為人們的生產生活提供多種便捷方式。在當下的高校教學中,教師更加需要注重對學生信息技術操作水平的提升,為此教師不僅需要夯實學生專業理論知識學習基礎,同時還要不斷提升學生的實踐操作水平,確保學生的專業綜合能力滿足其就業發展需求。高校作為學術研究以及高素質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需要充分掌握信息化時代發展機遇,會計專業作為經濟類專業的一個學科,信息化操作相對來說要求更高,我們應在教學中加強動手實操的綜合訓練,避免動手實操滯后于理論知識,解決高校會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推動高校會計教育改革的進一步發展。
二、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會計教學問題分析
(一)教師的教學形式相對陳舊,難以有效應對信息化帶來的轉變
新型教育模式的應用是傳統教育模式的進一步發展,同時對于高校會計教師的教學能力也存在著更高的教學要求。
第一,傳統的高校會計教育在進行會計理論教學時,大多是通過實體假設進行講解。然而在信息化時代下會出現網絡公司以及虛擬企業,這種公司形式可將原有的假設實體完完全全直觀展現出來,為此傳統會計理論基礎中的會計對象以及假設對象都要發生一定的變化,進而滿足信息化背景對會計教育的要求。但當下高校會計教師開展的教學活動主要是以傳統教材,忽略學生會計知識領域的拓展,致使會計專業的學生嚴重缺乏創新精神。
第二,在信息化技術不斷發展的前提下,大數據會計、財務信息同步乃至云存貨管理等技術都被會計人員所應用,且當前會計核算的重點也逐漸向企業會計管理方向轉移。若高校會計教師并未掌握會計市場發展趨勢以及市場對于會計人才的需求情況開展高校會計教育,培養出的會計人才難以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則培養應用型會計人才的教育目標也無法實現。
第三,高校會計教師的對于相關軟件的操作管理知識掌握并不完善,難以滿足信息化背景下的高校會計教育需求。
(二)信息化重視程度較低,設置的會計信息教學課程不完善
高校開展會計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為社會輸送所需求的復合型會計人才,為此培養的會計專業人才需要具備極為扎實的理論基礎以及熟練的實踐操作技能。信息化會計教育模式融合了信息化時代的發展特征,打破時問、空問對于高校會計教育的制約,同時信息會計教育模式中主張的自主性與個性化符合當代年輕人的發展特征,因此培養的會計人才質量也在不斷提升。現階段,雖然部分高校意識到信息時代下開展的信息會計教育對于會計專業教學的有利影響,但是對于會計信息化教學課程重視程度仍舊較低,對于當前會計教育質量的提升有著一定的負面影響。當下會計專業教學受到信息化的影響,開展信息化的會計專業教學僅僅是建立網絡平臺或是建立網絡課程,并未將信息化技術與會計教育有機結合。信息化技術作為傳播信息傳播的重要技術手段,是當下會計教育模式極為缺少的教學手段。此外,當下的高校會計教育與信息化課程融合過程中存在著課程設置不合理以及教學制度難以有效落實的情況,繼而導致我國高校會計教育效率難以有效提升。
(三)教學模式較為滯后,教學內容調整并未與時代發展一致
當下的高校會計教學仍舊沿用傳統的實體教學模式,這種會計教學手段以及無法滿足社會發展對于會計人才的高標準、高要求。
第一,由于大多數的高校會計專業設置大多是深層次挖掘會計準則或是會計制度,繼而導致這種過于專業化的課程設置模式不僅存在嚴重的滯后性,同時還會對會計課程的改革創新帶來影響。在社會實際發展中,未來的會計處理技術將會實現實時報銷以及實時審賬等會計工作,會計人員可以利用會計軟件處理所有于會計工作相關的事項。但當前的高校會計教育模式并未實現會計至于信息化技術的有機結合,進而導致高校會計教學質量并未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第二,高校會計專業采取教育模式仍舊是教師處于主導地位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忽略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磨滅了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要知道信息化背景下的課堂教學并不是單純進行知識傳授,而是師生之問開展有效互動,由教師對學生進行有效引導,但由于教師并未認識到這一點,繼而導致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下培養的會計人才難以滿足信息時代需求的會計人才標準。
三、信息化背景下解決高校會計教育策略
(一)提升會計教師隊伍教學能力,完善課堂教育管理
實現高校會計課堂教育管理模式的完善,就需要教師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靈活應用創新的教育模式,通過對教學課程的合理分配,繼而全面提升高校會計教學課堂的教學效率。
第一,針對高校會計教師信息化應用水平較低的問題,高校需要加大對會計教育理念的改革創新力度,利用高校有效的會計教育資源建立具備網絡化、信息化以及智能化特征的會計教學模式。此外,還要加強高校對教育網絡化管理意識的培養力度,進而全面培養高校會計專業教師的信息化應用水平。
第二,為了滿足信息化背景下對于高校會計教師的教學素養需求,高校需要以全面提升會計專業教師整體素養為中心,全面推動綜合素養的快速發展。需要確保教師具備動態創新能力,在信息化背景下會計應用的創新發展將會成為會計教育模式改革的原動力,為此教師在進行高校會計教學過程中,需要深入分析信息化背景對于會計理論發展造成的影響,加強自身教學理念、教學模式等多個方面的創新提升,為教師信息化背景下開展的高校會計教育活動提供動力:這就要求教師具備良好的創新理念,在多元化發展形勢下,需要確保教師能夠通過教師交流實現會計教學模式的創新,為此教師需要根據信息化發展趨勢,結合同內外先進的教育理念對自身的會計教育手段不斷進行完善。
(二)提升信息化教育的重視程度,優化會計教育課程
信息化教育理念的應用對于高校會計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為此在信息化背景下,高校需要不斷提高會計信息化教育的重視程度。
第一,教師需要以網絡基礎建設為依托開展會計教育,以網絡基礎建設為學生提供靈活的網絡通信服務,同時也為高校會計教育人才的培養創新改革奠定基礎。
第二,加強對于會計知識的管理。教師通過加強對會計專業知識的管理力度,將會計知識以音頻、視頻以及圖片等學生樂于接受的多種形式進行展現,進而為學生打造全新的會計知識學習系統,加強教師與學生之問的互動要求,同時也為會計教育評價以及會計學習考核中提供更多的參考依據。
第三,通過完善會計教育課程進而確保高校會計教育理念的順利實施。對于高校會計學生的培養教育是極為復雜的教學過程,學生作為會計信息化教育的直接受益者,需要確保學生能夠熟練掌握應用信息化網絡管理系統,應用原理以及信息化網絡課程的設計模式,因此教師要以此為基礎設計全新的高校會計教育課程,實現以理論實踐課程為依托聯合網絡課程,進而達到高校會計教育質量的全面提升。
(三)開展信息化的會計教學手段,推動課程教育改革
信息化所帶來的發展機遇給高校教育改革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在信息社會中,對于會計人才培養標準的不斷提升,高校需要加快自身教育改革的進程,確保先進會計理念的有效落實,促使高校會計教育改革目標的順利達成。
第一,加強對高校學生會計基礎知識應用能力的培養力度,確保高校學生能夠靈活應用會計設計、會計流程。同時,引導學生明確會計信息化與會計電算化的差異性,全面發揮網絡信息集成性優勢,為高校會計新教學模式的開展提供保證。
第二,構建完善會計課程體系,優化高校會計教材內容。信息化背景下的高校會計教育模式正在朝向多元化的教學方向轉變,為此需要保證高校教師對現有的會計教學機制進行改革、創新,確保高校教育組織能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實現課堂教學與線上教學的有機結合,采用多元化的教學組織模式,穩步提升高校會計學生的創新能力。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信息化背景下需要實現高校會計教學模式改革創新,并借此為契機解決高校會計教育中存在的問題,為我國會計行業提供高素質應用型的會計人才。提升高校對信息化教育的重視程度,全面優化高校的會計教育課程,同時還要開展信息化的會計教學手段,全面推動高校會計課程教育改革,此外仍需提升會計教師隊伍教學能力,完善課堂教育管理模式,只有這樣才能為我國高校會計教育改革事業添磚加瓦,為我國發展提供需求的應用型會計人才。
參考文獻:
[l]劉玉玲,彭永進,張洪江.智慧樹慕課教學平臺助力信息時代會計人才培養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9(20):195-196.
[2]戴月娥,謝巧靜.會計環境變遷對高校會計教學的影響與思考:以高級會計學藍墨云班教學創新為例[J].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34(5):104-112.
[3]郭巧麗.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下地方應用型高校會計專業教學改革:以山西應用科技學院為例[J].財會學習,2019(23):206.
[4]張麗宏.教學模式改革與“立體多向互動式”高校會計教學模式的構建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9,22(14):222-223.
[5]包翠華,鄭丹婷,粱穎茜.基于“微課+翻轉課堂”的地方高校會計專業課程教學模式探析[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9(6):273-274.
作者簡介:
張建華,濰坊學院,山東濰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