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鵬
摘要:新時代的高校學生需要綜合發展。而受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高校對體育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夠,課堂教學達不到效率。隨著身心素質教育的不斷發展,體育教學也就至關重要,這就要求體育教師打破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借鑒與研究體育教學經驗,改革體育教學方式,穩步提升體育課堂教學效果。
關鍵詞:高校體育;教學效果
一、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陳舊的體育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以滿堂灌為主要特征。而體育教學,也是以教師的講解動作要領和示范能力為主,突出了教師傳授知識點的作用,而學生在學習中的感知與興趣等沒有重視起來,在教學過程中基本以強迫接受為主。隨著體育教育觀念的深入人心,體育教師要打破傳統觀念積極轉變角色,改變教學模式,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的體育教學模式。為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觀能動性與積極性,教師可通過模擬場景設置,讓學生感受到體育競技的魅力。比如,在給學生講授速度素質及靈敏素質時,我會先帶領學生做動態拉伸,提高學生的肌肉興奮度,避免運動損傷,在以游戲的形勢貫穿體育課程始終,只有這樣才能使枯燥的體育教學充滿快樂,不僅使學生在活動中學會了速度素質和靈敏素質的技巧,從而又有效提高了體育教學效果。
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營造愉悅和諧的課堂氛圍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課堂教學成功的關鍵。師生關系包括平等地位、相互理解、互相關照等。在傳授體育教學知識點的過程中,只有良好的師生關系,會才能出現和諧融洽的課堂教學,學生在課堂中會認真聽講、不懂的地方會主動提問,老師也會潛移默化中對學生產生影響。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必須注意兩點:第一,教師要當自己是兄長融入到學生當中去,擺脫師道尊嚴的立場,與學生建立“平等地位”。教師要充分理解學生的思想和發生的心理變化,而俯下身來走進他們的圈子。在教學中只有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才能有效提高教學效果。第二,關愛學生。教師對學生關心的話語,親切的舉動,甚至一個鼓舞的眼神,都會在學生心中激起漣漪,激發學生對教師的敬愛也會激發他們學習的欲望,提高他們的內在主動性。學生內在的學習力量一旦被激發,教師的教學效果會隨之提高。
三、多元化教學,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的熱情
傳統教育模式重視分數的高低,體育教學相應地注重田徑教學,體育課堂變得枯燥。在素質教育下,課堂教學內容開始追求多元化。多元化的教學,學生不再拘泥于基本的體育項目的練習,改變了體育課堂枯燥的局面,給課堂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機。在濃厚的興趣中,學生會感受到運動帶來的無限樂趣,會主動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除此外,豐富體育課堂的教學形式一樣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豐富的課堂可以改變學生的被動接受度,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根據多元化的課程體系,應當加強優化教學方法和手段,室內教學以多媒體教學、實例分析、階段性教學、討論試教學等教學方法為主。課外活動可以俱樂部形式、球類協會等形式有效開展,有計劃的、有針對性的開展教學,尤其是戶外體育訓練,應當加強安全措施與指導,實現課上與課下的有效銜接,進一步完善課程體系,培養學生體育興趣與特長,提高學生鍛煉的良好習慣。
四、設置科學規范的設施使用相關機制
針對那些比較容易損壞的器材,可以著重進行關注。譬如,可以通過設置人性化的警告牌,使廣大社會體育群眾在進行運動時注意安全操作。尤其要重視那些有心臟病、高血壓等相關疾病的鍛煉者在使用相關體育設備的時候,要重點強調和提醒。針對這些特殊的體育鍛煉群體,校方必須安排相關管理人員進行不間斷巡查。在對社會體育鍛煉群眾進行體育運動指導時候,最好能夠照顧到他們的人身安全。對于患有疾病的社會體育鍛煉群眾要出一些相關體育設施使用管理人員的配置,要有相應的應急預案和相關綠色應急通道。同時也要設置相關應急負責小組來負責在校園發生的不良事情,不實報道等事情的制止工作。最大限度的減少這些不良事件給校園帶來的社會不利影響。要通過有關部門制訂完善的校園保護條例機制,以此來預防各種突發事件的發生。校園的體育場館內可以安裝攝像監控設備,尤其是那些特殊的社會體育鍛煉群眾。這的設置不僅能夠保護社會體育鍛煉群眾的安全,更便于校園方面的管理。這樣也是給雙方都提供了一種互惠互利的重要保障。
五、開發課程資源,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
體育是提高身體素質的主要途徑。因此體育教師也要積極改革,從多方面調研和教學研究引進可供選擇的體育項目。在對學生進行體育教育的時候,還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身心素質,讓他們明白良好的身體素質是從事一切的根基,而良好的身體素質來自于長期的生活養成及健康積極的心態,要樹立終身體育的意識。體育教學任重道遠,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教無定法,教學有法,貴在得法。提高體育課堂效果的途徑涉及教學的每個環節,只有不斷挖掘,潛心鉆研,不斷改革總結,就會發現更多更好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和途徑,也會越來越接近教學的本質,使體育教學不斷完善。體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會讓學生學習到盡可能多的技能,加強身體素質改善健康狀況,讓體育教學實現最終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李翠云.探討如何提高體育教學效率[J].華夏教師,2013,(7).
[2] 陳雨果.淺析如何提高體育教學效率[J].大觀周刊,2013
(作者單位:士官學校軍事體育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