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躍萍
摘 要:大數據時代下,信息技術被越來越多的應用到我國的各行各業當中,信息技術對于各領域的發展也起到了不小的幫助。為了適應時代的變化,我國的教育行業也應該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要做到將現代技術和課堂教學有效融合,完美統一。本文從筆者的教學實踐出發,就現代信息技術在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做出探究,希望能夠為廣大教師同仁提供一點新的教學思路。
關鍵詞:現代信息技術;小學階段;六年級;語文課堂
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互聯網技術被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當中,并且對于知識的傳播也起到了不小的裨益。據有關數據顯示,現代人一周接受到的信息是十八世紀的人一輩子才能接受到的。而學校,作為知識的主要傳播地點,更要重視信息技術在現代教育中的應用。現代信息技術為語文課程教學提供了更廣闊的平臺,為語文教學新理念的實現提供了有力保障。因此,如何將現代信息技術有效地應用到語文教學中,已成為我國語文教師應該重點關注的話題。
一、運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好的前提,如果學生對一門課程產生厭惡心理,在心底就抵觸這門課程,那么他永遠也無法真正學好這門科目。對于六年級的孩子來說,他們的性格更活潑,這同時也意味著更低的自我要求能力。如果同學們對語文不感興趣,想必在課后也不會強迫自己去學習語文。因此,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是語文教學的關鍵任務之一。對于小學生來說,現代信息技術是非常新鮮的,生動有趣的多媒體教學視頻能夠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逐步引導學生投入學習并能夠積極探索。比如,在進行課文《狼牙山五壯士》的教學時,如果一味讓學生跟讀課文,整個教學就會變得枯燥乏味,也不能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積極性。此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在網絡上搜索狼牙山五壯士的背景故事,如果時間允許的話還可以為學生播放《狼牙山五壯士》的電影,讓學生能夠切實的感受抗日英雄崇高的愛國主義和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在課間還可以為同學們播放歌頌狼牙山五壯士的歌曲,激起同學們的愛國情懷,讓學生能夠主動想去了解那段悲壯的歷史[1]。
二、運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
識字是學好語文的前提,我國傳統的教學方式是讓學生反復練習讀寫,一個字不會寫那么就多寫幾遍,通過一遍遍的練習來讓學生達到掌握的目的。這樣的教學方式效率是十分低下的,并且很容易讓學生產生厭倦心理。文字的學習本身是一種十分有趣的事情,對于我國的方塊字而言更是如此。但是傳統的教學方式扼殺了同學們的學習樂趣,反而讓文字學習變成一件十分恐怖的事情。新課改下,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作為輔助教學的工具,改變以往僵硬的教學模式,讓識字變成一件愉快的事情,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樂趣。例如在學習一個生字時,教師可以在多媒體上展示生字的筆畫順序,以此來增強學生的印象。與此同時,老師還可以向學生展示與文字相關的圖片,營造出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
三、運用信息技術增強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這一能力不管是在考試中還是學生以后的人生中都會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在進行課文文本的教學中,應該引領學生深入探索文本,讓學生能夠了解作者在文章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但是受限于年齡及閱讀量,六年級的學生在閱讀理解這方面是十分差的,對于一篇文章也很難快速理解其中心思想。為了幫助學生提升閱讀理解能力,語文老師應該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比如在教學《開國大典》一文時,可以在多媒體上為同學展示開國大典的相關歷史,讓學生對于課文有更進一步的認識。語文教師在進行文本教學時,要能夠根據教學內容和班級學生的具體情況,利用多媒體制造出良好的學習環境,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和思考,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四、運用信息技術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受限于年齡和閱歷,小學生的知識儲備相較于大一點的孩子來說其實是相對不足的。但是作文又是學生語文能力的一個重要體現,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也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2]。現階段的作文教學是十分枯燥乏味的,老師通常只是讓學生閱讀范文,在范文的基礎上進行創作。這樣得出的文章不是學生自己的思想,對于學生習作能力的提高也有限。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改變自身的教學方式,在作文教學中以激發學生的創作力為主,利用信息技術來進行習作的教學。例如指導學生以《春天來了》為題進行寫作時,可以在多媒體上為學生播放春天景色的視頻,讓學生先回味春意盎然的世界,然后播放舒緩的音樂引導學生的情緒。要讓學生先感受到美,然后在紙上寫下自己對于春天美麗風采的理解。
結束語: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在當下課堂教育中的應用越來越多。多媒體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有機結合,可以大大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本文從四個方面介紹了現代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應用,希望能為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做一點貢獻。
參考文獻:
[1]佚名. 現代信息技術在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 小學生作文輔導:語文園地,2019,67(2):9-9.
[2]陳惠. 現代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應用策略研究[J].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7,12(19):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