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昌亮
摘 要: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數學教學也面臨著新的挑戰。 數學不同于其他學科,數學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和邏輯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這就要求小學數學老師應該積極探索創新有效的教學方法,根據不同的學生特性制定高效的教學策略,從而達到極佳的教學效果。在小學階段所建立的數學核心素養將會一直陪伴學生,潛移默化地影響今后的學習和生活。因此,小學數學教學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小學數學 教學實踐 學生
小學數學作為整個數學學習生涯的基礎部分,理論內容與實際緊密度聯系很大,小學數學老師應重視數學學科的課堂內容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加大生活化教學力度,為小學生的今后學習和實際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增加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小學生具有邏輯思維不高,注意力不集中等特點,這就使得教師應更加注意課堂的授課技巧,使用什么樣的課堂授課技巧來吸引學生關注數學學習,針對學生進行怎樣的系統教學,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等一系列問題。
一、 創設教學情境 提高學習興趣
教學是一個老師和學生互動的過程,教師和學生的地位是平等的,但是傳統的教學模式總是一味地夸大了教師的地位,使得教師處于一個“權威”的位置,這就拉大了師生之間的關系,學生總是對老師產生一種懼怕的心理,從而也難以產生對教師所教授知識的興趣,不利于今后的學習生活。而小學生在這個階段的心智和思維等各方面的發展還尚不成熟,一些學生對學習有著嚴重的抵觸心理。再加上低年級學生在這個階段的愛好興趣是多種多樣的,意味著他們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極易分散注意力或產生疲勞感與厭倦感,而現如今大多數的數學課堂教學模式都相對枯燥無味,更難以提起學生們的學習熱情。這就要求教師從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習能力出發,一改傳統的 “灌輸填鴨式”教學方法,努力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還要善于發現生活中的各種積極趣事并能夠成功地引入到教學中,注重學生自主思考與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的培養,通過課堂教學與實踐訓練的有機結合,從而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能力。從傳統的課前引入轉到課后反思鞏固;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和形式,達到從淺顯易懂到展開教學難點、重點,提高整個課堂教學體系的質量的目的。充分結合課程內容開發設計相關的教學情境來激發學生們的學習熱情,達到優質的教學效果。例如教師在執教一年級上冊的《認識圖形》時,教師在教授學生們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 球體時,就可以創設一個靈活有趣的教學情境,教師可以將課堂設計成一個模擬商店,里面可以放上各種各樣的不同形狀的物品,如魔方、足球、筆筒、橡皮等物品,之后請一位同學來做售貨員,讓學生們輪流來扮演顧客的角色去購買老師指定形狀的商品,這樣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能夠極大地激發起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使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在課堂教學中,高效地吸收所學知識。在學生們被充分調動起學習的積極性之后,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們進行發散思維,想象生活中還有什么物品是所學的圖形,然后可以讓學生們自主思考,主動回答。不僅能夠使學生們高效地掌握所學的知識,還能鍛煉學生們的動手動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自主思考和擴散思維的能力。
二、 加強合作交流 鞏固所學知識
在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之間進行課上和課下的充分合作交流,加深課堂記憶,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教師要為學生們搭建能夠充分進行合作與交流的平臺,打造能夠使全員共同參與的活躍課堂范圍,要以學生為主,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的語言表達與思維邏輯的程度都處在相同的階段,所以能夠更好地進行交流合作,從而使他們通過合作與交流進行探討與思考,勇于表達,各抒己見、從中發現不一樣的思路與方法,這有利于培養學生們的探索精神和發散思維。
在教學實踐中可以發現,師生對話還是會有一定的限制,學生們出于對教師的敬畏還是有一定的顧慮,當學生在課堂上遇到學習困難時,有問題不敢對教師說的時候,通過課下的合作交流就可以有效的解決這一問題,因為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心理距離較短,對話交流學習的效果會更明顯。同時也為不同學習程度的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學習條件,為學困生創造了二次學習的機會,讓他們在優等生的幫助下、達到答疑解惑的目的,優等生也在幫助同學的過程中鍛煉了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可以進一步鞏固所學的知識,達到強化知識的目的,并且能夠培養學生們的團結友愛、互幫互助的良好品質,進一步的增進同學之間的關系,通過進行課上和課下的合作交流,每個學生都能從別的同學身上得到對自身有效的幫助,而且能夠學習到優秀同學的思維模式和學習方式,這有助于培養學生的人際交往和團隊協作的能力,從而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例如教師在執教《周長的認識》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們在課前準備好圓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的硬木片,之后為學生們講解周長的基本定義,引導學生仔細觀察這些圖形。并進行提問:“你會怎樣測量每種圖形的周長?”之后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分組合作討論交流并匯報測量方法,會使課堂的氣氛十分活躍,學生們都會全身心的投入到談論中。最后,由小組為單位各派出一個代表來闡述他們多討論出的測量方法。通過這種教學方法,不僅可以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展示還加強了同學合作協助和積極探索的能力,增強學生們的自信心。
三、注重實踐操作 培養數學意識
從實踐教學中不難發現,兒童通過自身活動所獲取的知識,要比從教科書,從他人口述傳授的知識要更清楚的多、深刻得多。數學即生活,數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小到生活常識、大到科技發展,每一處都離不開數學,人類的每一次進步都有數學的力量發揮著強大的作用。小學數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能夠將課堂上的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數學課堂上的知識如果能夠被學生們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會有效地提高學生們的數學能力,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數學、應用數學,感受數學帶來的樂趣,從而改變數學枯燥乏味的一貫認知。而在課下大多數學生因為年齡程度的限制缺乏將所學知識帶到生活中的意識,這就要求教師應該培養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意識,不同的內容,要采取不同的方法,促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感悟并理解新知識的形成過程,以此來強化數學思維,以便今后能更好的學習數學并且有效地應用數學。例如教師在教授 《認識人民幣》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課堂設計成一個模擬的文具商店,然后讓學生們扮演顧客和收銀員,然后提前設置好相應的價錢,通過付錢、找錢、挑選商品、計算總價等活動,讓學生們在實踐操作中學習“如何使用人民幣”,教授學生初步學會識別人民幣,懂得如何正確使用人民幣和合理用錢的道理,從而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教師還可以在課下為學生們布置一些家庭實踐活動的課后作業,讓學生家長進行配合,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人民幣,可以讓學生家長嘗試帶著學生們體驗真正的購物模式,從實戰中更好地吸取所學知識,掌握人民幣的使用方法,不僅能夠讓學生們進一步鞏固所學的知識,還能讓家長共同參與到教學中來,有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的教學對于培養學生們的數學意識發揮著非比尋常的作用,小學數學教師應該積極探索先進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們的學習熱情,扭轉學生對數學的抵制心理,懂得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打造豐富有趣的數學課堂,讓學生們能在學中玩,在玩中學。讓學生們能真正地愛上數學,為今后的數學深入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引導學生們將課堂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做到真正的學以致用,鞏固所學的知識,并且能夠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
參考文獻
[1]劉健.激發學習需要,促進主動學習——小學數學結合實際生活的教學實踐探析[J].教育觀察,2018,7(24):119-120.
[2]趙秀紅.核心素養下小學數學解決問題的教學實踐研究[J].數學教學通訊,2019(07):22-23+50.
[3]王秀清.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實踐研究[J].華夏教師,2018(35):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