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璇
摘 ?要:在小學數學教學階段,教師不僅要提高學生成績,更要講究學生學習的方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通過各種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現小學數學的有效教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采取引導教學,激發學生自主學習意識;開展教學實踐,鼓勵學生自主解決問題;進行定期測驗,引導學生發現自身不足。通過使用靈活的教學策略與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關鍵詞:小學數學;解決問題能力;教學研究
小學數學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初始階段,教師要結合當前階段學生的學習特點,通過對學生進行系統的教學指導,提高學生發現問題的敏銳度與解決問題的學習能力,實現小學數學課堂的有效教學。針對學生發現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進行深入的教學研究,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學生被動接受教學的學習思想轉化為自主學習的主動意識。通過教學實踐活動加強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將學到的數學綜合能力應用與其他學習方面。通過多方面的教學指導,實現小學數學教學學生發現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筆者身為小學數學教師,有著多年的教學經驗,通過查閱大量的材料與文獻,總結出以下幾點有效研究結果。
一、采取引導教學,激發學生自主學習意識
在教師教學過程中,要通過引導式教學來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只有教師在教學中不斷總結經驗,對教學手段與方式進行調整和改進,才能保證課堂教學順利展開。將有限時間的絕大部分留給課堂教學和學生學習,是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有效途徑。一些學生十分依賴教師的講解,不懂得自己思考和推理。盡管兩道題的題型屬于一類,學生也很難看出,這不僅僅是學生沒有真正理解題意,也體現了學生沒有自主學習的能力。
例如,在“小數乘法”一節中,學生面對枯燥的數學計算沒有學習的動力,教師應針對這一節內容進行教學方式的改變,讓學生對數學計算產生好奇心,從而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教師可以根據這一節內容編制一首兒歌或者順口溜,比如說:“小數乘法很簡單,先按整乘正常算。數數乘數小數位,最后點上小數點。”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通過在學習思想上進行轉換角度,將不同的知識融會貫通。只有學生愿意主動接受新知識,教師才能更好的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開展教學實踐,鼓勵學生自主解決問題
針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方面的教學,教師不能只在課上進行教學訓練,而是要將課上與課下的時間充分結合起來,針對課上的教學內容制定課下的習題演練。有些學生在課堂上學習很積極,可是到了課下就沒有學習的意識,不懂得對當日學習內容進行總結和鞏固。只有不斷創造讓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才能讓學生得到切實有效的訓練。在數學教學中,習題的演練是十分重要的學習內容。教師要做到管理與教學相結合,在教學以外的時間也可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取得十分可觀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解方程”一節中,教師在課上指導學生做的練習題是遠遠不夠的。在課上教師將基礎知識講解透徹并帶領學生做相應的例題,在課后為學生制定相應的練習,在下一節課進行對課后練習題的講解,做到隨時掌握學生的基本學習情況,并對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整理和分析。做到完善教學方案和培養學生學習能力雙管齊下的高效教學。
三、進行定期測驗,引導學生發現自身不足
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需要將計算教學結合到日常教學中。學生要想提高計算能力,就要對數學運算多加練習。為了給學生創造練習并檢驗數學運算能力的機會,教師可以定期開展有關數學運算的比賽,對于學生而言可以加強對運算的熟練程度,對于教師而言則可以檢驗學生近期的學習情況。競賽的形式可以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競爭意識的促使下,學生對數學運算進行有效學習。
例如,在“運算定律”的教學中,教師針對這部分教學展開計算比賽。為學生設計相應的題卡,學生根據已學知識進行答題。計算比賽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意志,在數學課堂上主動接受教學。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答題的情況來驗收學生的學習成果。在學生做題和教師講解的過程中,學生會學到一些特殊題目的巧妙算法,這也是運算定律在實際應用中的簡便之處。學生利用運算定律進行計算可以節省答題時間,提高學習效率。以上教學活動不僅可以檢驗學生學習情況,也可以提高教師運教學效率,這種高效的教學方法下,學生的計算能力可以得到顯著的提升。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學對學生來說是奠定數學基礎的階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提高學生主觀學習意識,增強其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與自覺性。從教師向學生提問轉為學生向教師提出問題,這種教學現象不僅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教學效率,教師還能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針對性教學,加快小學數學的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實現小學數學的有效教學。
參考文獻:
[1]徐丁.淺析小學數學教學中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10):82.
[2]李麗.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策略[J].遼寧教育,2018(23):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