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小軍 陳揚芳

關鍵詞 高職院校 信息素養教育 學習者 路徑
中圖分類號:G712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z.2019.10.027
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learner; path
信息素養對大學生成長成才至關重要。大學生作為社會主義未來的建設者與接班人,其信息素養教育工作更是為社會各界關注,高職院校圖書館作為學校文獻信息機構、學生第二課堂,應主動承擔起對大學生進行信息素養教育的職責,充分發揮圖書館育人功能,以學習者為中心,深入分析新時代青年學子的信息素養現狀、需求,結合特點,探索以學習者為中心的信息素養教育新路徑。
1 高職院校學習者情況分析
(1)學習者自身學習狀態:當前高職院校的生源質量普遍不高,且學生知識基礎較為薄弱,高職院校學生(尤其是一年級學生)信息知識相對匱乏,信息能力較為不足。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普遍存在學習目標模糊、學習動機不強、學習方法不科學等問題。而大學階段與高中階段在學習上存在較大差別,注重自主學習,自我提升,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的信息素養,才能有效開展自主學習,獲得自我提升。
(2)學習者信息素養現狀:目前,高職院校學生信息素養能力,無論是從信息獲取的意識,還是獲取技能等方面都存在嚴重不足。部份學生在校三年都沒有進入過圖書館借書學習,從不瀏覽圖書館網頁,許多學生除了做畢業設計,平時一般不會就某個研究目的去圖書館查閱資料。大部分同學在完成專業課研究性作業或進行畢業設計時,搜索所需資源的第一選擇為網絡開放文庫,而不是圖書館數字資源庫。[1]
(3)學習者培養特點:與本科院校人才培養相比,高職院校更注重學習者在校學習期間的手腦并用、學思并舉、知識型學習與技能型實訓并重。高職院校對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應有別于本科院校,適當控制難度,注重實用性,應從實際出發,充分考慮00后大專學生的特點及信息素養層次及教育現狀,滿足學生的基本信息需求,注重引導學生在信息體驗中收獲與提升。
2 湖南理工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實踐
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第三十一條規定:圖書館應全面參與學校人才培養工作,充分發揮第二課堂的作用,采取多種形式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圖書館應重視開展信息素質教育,采用現代教育技術,加強信息素養課程體系建設,完善和創新新生培訓、專題講座的形式和內容。[2]多年來,湖南理工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在信息素養教育實踐上不斷探索、總結、梳理、創新,通過不同形式開展學生信息素養教育,取得一定實效。學校在校學生人數近6000,教學二級學院三個,包括理、工、文專業19個。學校信息素養教育探索經歷了三個階段。
2.1 初級階段:以院系為單位開展入館教育
初級階段以新生入館教育為主。我校圖書館2011年起,開展新生入館教育,納入學校整體迎新工作安排。新生入館教育以兩種形式開展,一種是利用網頁設立新生入館教育專欄,發布圖書館各項規章制度、館藏布局、書目檢索方法、圖書借閱流程等,讓學生通過自己瀏覽的方式學會使用圖書館資源。一種是利用開學報到的時間段,集中以院系為單位帶新生參觀圖書館,或圖書館走進二級學院開設幾場針對新生的資源使用培訓講座。
效果與不足:讀者對圖書館基本情況有初步了解,但無法詳細掌握用館要領,入館教育效果不佳。首先,利用圖書館是一個實踐性比較強的體驗,光靠學生自主學習網頁發布的信息,或者圖書館組織幾場資源使用培訓,學生缺乏實際操作體驗,不能有效掌握。其次,集中帶學生參觀圖書館,因新生人數太多,學生走馬觀花的參觀后,達不到實效,而且也影響圖書館正常的運作秩序。
2.2 提升階段:以班為單位開展入館培訓
2015年,圖書館在連續四年新生入館教培訓實踐基礎上積極創新,有效把握住新生入校后三個重要階段:報到階段、軍訓階段、上課階段,以班為單位有計劃的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育培訓。
報到階段:讓讀者初步了解圖書館。加入學校統一迎新工作,通過發放圖書館利用指南,讓學者關注圖書館微信公眾號,解答讀者咨詢。
軍訓階段:走進學生群體,讓讀者體驗圖書館便捷服務。圖書館安排圖書館學生管理委員會成員,晚上深入到學生宿舍進行資源宣傳,幫助新生通過移動圖書館平臺,利用圖書館豐富的數字資源,暢享受移動閱讀,增強其信息獲取意識與興趣。
上課階段:將學生請進圖書館,引導學生利用圖書館。此階段重點引導新生利用圖書館,加強自主學習,豐富大學生活,同時對前兩個階段的入館教育進行有效的補充與強化。本階段入館教育以班為單位組織進行。圖書館積極主動對接三個教學二級機構的51個班,根據學生課程時間安排,分時間段安排新生班級課余到圖書館接受利用圖書館資源培訓(培訓時間每班90分鐘)。培訓以書庫講解、電子閱覽室上機實踐、自由參觀三種形式結合進行。
效果與不足:本次新生入館教育歷時兩個月,新生培訓參與度達到90%。通過培訓,新生了解了圖書館豐富的館藏,了解利用圖書館應遵守的規章制度,學會了通過不同工具或學習平臺利用圖書館不同類型的資源,認識到了大學利用圖書館開展自主學習的重要性,基本達到了圖書館新生入館教育的目標。但也存在一定問題,入館教育工作整體管理難度大,館員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同時,還要完成新生入館講解、上機實踐、參觀指導等工作,加大了圖書館員的工作壓力。且新生入館教育無考核環節,學生接受教育過程中存在一定的散漫與隨意性,即使沒有理解與掌握的學習內容,課后也不會自行進一步學習研究,圖書館更無法進行有效過程與實效控制。
2.3 信息素養教學階段
2018年,圖書館申請將新生信息素養教育統一納入全校教學課程體系。教學對接課程標準與讀者需求,使信息檢索素養課開展系統化、規范化。信息素養教育課程為2018級新生必修課,共計8課時,理論與實踐各4課時。圖書館作為信息素養教育的主要實施機構,結合多年來信息素養教育經驗,組織館內專業館員組成教學團隊,研究開發課件,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進行課程教學設計,既不能太簡單使學生吃不飽,又要避免課程太難,學生產生畏學、拒學等現象。根據教學目標,設定了四個既相互獨立又相互關聯的教學單元(表1)。
教學以問題為導向,實施項目教學法,課程實施理實一體化,教學做合一,并分組開展課堂探討與交流,引導學生有效掌握信息檢索與利用的基本方法、理論和技能。同時課堂上進行相應的情景設計,創設學生解決相關生活及學習問題等情況,引導學生制定有效的信息檢索策略,讓同學在情景體驗中明白信息素養培養的重要性,有效吸收并消化課堂所學。每堂課后,任課老師根據各班級專業情況,結合課堂所學,設計相應隨堂作業,將完成情況納入本課程的期末評分。
當代大學生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他們充滿自信,樂于接受挑戰,喜歡充滿激情和新鮮的事物,渴望通過參與互動成為團隊的焦點。[3]針對這一特征,圖書館通過開展豐富的活動來拓展信息素養教育。如圖書館開展的“理工讀書 共享會”,線上線下同步推進,打造集豐富資源、靈活平臺、互動有趣、個性展示融為一體的創新性讀書活動,活動在上課班級中招募承辦班級,通過開展精彩的讀書互動交流活動,提供自我展示的平臺,激發學生參與熱情,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信息素養意識與能力。
效果與不足:信息素養教育以課程形式納入學校整體教學安排,從課程、課時、排課安排等各環節統一管理,學校、各部門、學生高度重視,從全局意義上提升了信息素養教育在全校的推廣效果。課程內容根據圖書館多年對讀者信息培訓與教育的經驗進行設計,傳授的知識符合高職院校學生實際情況,對學生信息處理能力和信息素養提高有切實效果。但目前,課程開設僅針對大一學生,信息素養教育本身涉及多方面的內容,且教育應具有連續性和層次性,高職院校大學生在不同的成長時期,對信息的需求有所不同,其信息素養也不盡相同。信息素養教育要按照高職院校大學生在不同學習階段,設置不同階段的信息素養教育的學習內容和進度安排,循序漸進,持續推進。[4]
3 信息素養教育改進策略
3.1 課程內容區分化,開展區別化教學
信息素養教育是一個過程教育,圖書館應根據不同年級、不同專業學生對信息素養教育需求的差異性,開展具有層次化的連續性信息素養教育課程。通過階段式的教學,由淺到深、由簡到繁逐步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水平。[5]信息素養教育課程可根據不同專業,在實際教學中與專業結合設置更多的案例,提升信息素養的專業性,以便和學生的具體專業更加匹配;根據不同年級,依據學生在三年的每個學習階段的應著重培養的不同層次的信息素養,如大一課程幫助學生提升綜合素養,大二提升開展專業學習與研究的信息獲取分析能力,大三提升畢業設計與創新創業能力,在每個階段的教學內容設計上注重針對性和實用性,教學效果更好。
3.2 加大信息素養教師隊伍建設,做好師資保障
教師素質直接影響信息素養教育的成果。首先,從事信息素養教育的教師必具有極高的專業素質。其次,須保證任教教師有充沛的精力與時間有效完成效學任務,這是兼職或非專業化教師無法具備的。因此,圖書館需要組建高度專業化專業教師隊伍,有效開展信息素養教育教學工作。首先,圖書館要通過引進專任教師改變圖書館人員的業務素質與知識結構,支持任課館員繼續深造,參加各種形式的教師培訓,加強信息素養教育教學方法的研究。其次,從事信息素養教育的教師也應自練內功,加強學習,自我提升。
3.3 與時俱進,創新教學形式,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圖書館應創新各種教學形式,設計包括課堂教學互動環節、課后實踐小組交流、教學資源開放共享等。同時,利用互聯網、智能終端等技術,開發課程相關知識點的微視頻,借助微媒體進行傳播,更好地滿足學習者個性化學習的需要,增強興趣,提升高職院校信息素養水平。開展嵌入式教學,與教學院部合作,由圖書館專業館員與專業任課老師共同商量課堂內容的嵌入式教學,信息檢索課深入到相應專業的信息檢索與利用層面,與各專業相關課程形成內容滲透和協同,增強溢出效應,幫助學生有效地提升使用專業學術資源的能力,促進學生專業技能的提升。
總之,信息素養是衡量一個人綜合能力的重要指標,是信息時代大學生必須掌握的一項基本技能。組織開展信息素養教育是高校人才培養的要求、是高校圖書館的責任,也是專業教師的任務。高職院校圖書館應積極努力,以學生為主體,主導構建合理的信息素養教育體系,多角度、全方位開展教育工作,為學習者創造更好的學習環境,引導大學生不斷提升信息意識,信息技能,為社會培養更多創新型高技能人才。
注釋
[1] 顧永惠.高職生信息素養問題與對策研究——以無錫市四所高職院校為例[J].岳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32(4):41-44,49.
[2] 教高2015[14]號,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6(2):5-8.
[3] 周劍,王艷,Iris XIE.世代特征,信息環境變遷與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創新[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5(4):25-39.
[4] 呂劍勇.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中信息素養提升探討[J].高教學刊,2018(14):40-41,44.
[5] 洪躍,付瑤,杜輝,胡永強.國內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現狀調研分析[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6(6):9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