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秀貞 郭玉雙 賀琳娜
摘要: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中,對外貿易談判是最重要的溝通交流手段之一,談判結果關系到國家和企業的切身利益。作為國際通用語言———商務英語是雙方在談判中溝通的媒介,國家及企業談判代表必須熟練掌握并靈活運用商務英語的各種策略及技巧,以便實現談判目標并且維護國家的正當利益。此文以“碳關稅”對中國出口貿易的影響為例,聚焦了在發展經濟中出現的溫室氣體排放問題。各國開始紛紛在碳關稅問題上動作,國際上一些國家開始征收碳關稅,此舉既給中國出口貿易帶來了機遇也給其帶來了嚴峻的挑戰。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們需要運用恰當有效的商務談判技巧來最大限度的消除矛盾和平衡各方利益。
關鍵詞:商務英語;談判;碳關稅;出口貿易
在日益交流頻繁的國際貿易事務當中,商務英語的內容不斷被擴大和形式多樣化。
從廣義角度講,商務英語是指超越了個人關系的英語,是和經濟管理領域相關的,把英語運用到各種商業現象的分析當中去,比如我們常見的國家或企業個人的貿易進出口業務。它也指一種語言的交流能力,在具備一定專業知識和管理交流技巧的基礎上進行的商業培訓計劃和多種職業英語等等。
而談判是在商務英語實踐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之一,它要求談判雙方在了解中西方文化差異的基礎上,熟練的運用商務英語的談判技巧,比如我們運用最多的禮貌策略、模糊策略和回絕策略,最終達到談判的預期結果,從而最大限度的維護國家利益實現共贏。
隨著全球一體化的步伐,科技的發展使得國與國之間的交流愈加便利和頻繁,各國經濟呈不斷上升的趨勢。而事實表明,全球化確實是一把雙刃劍,當我們在一味地獲取經濟利益的同時,嚴重的環境問題也亟待解決。隨著來自化石燃料的碳排放量的不斷增多,全球氣溫變暖、雪線上移、冰川退縮、南北極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自然災害頻發。
針對上述已經嚴重威脅到人類的生存環境的問題,各個國家經過長時間的交流與談判,于2010 年的坎昆氣候大會通過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京都議定書》兩項應對氣候變化的決議。在某種程度上,這可以看成是國家之間商務談判的積極成果。發達國家將按照在哥本哈根大會上做出的承諾減排量,但是聯合國對此沒有強制要求;發達國家意在籌建一個綠色氣候基金,旨在幫助發展中國家適應氣候變化。
在此背景下,貿易與氣候關系進入人們的視野。在2010 年聯合國坎昆氣候大會的進程中,發達國家于發展中國家就節能減排問題存在著嚴重的矛盾和分歧。發展中國家在不斷努力提高自身的責任以求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而同時,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卻一再推卸責任,企圖把環境污染的來源和減排的重任全部轉嫁給發展中國家,使得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發展中國家陷入了發展和排放的兩難境地。
1 碳關稅的概念碳關稅是指主權國家或地區對高耗能產品進口征收特別的二氧化碳排放關稅,目的是實施溫室氣體強制減排措施。換句話說,就是對來自碳排放較高國家的進口產品課征懲罰性關稅,前提必須是一國生產的產品達不到進口國在節能減排方面設定的標準。
2 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關于碳關稅的矛盾與沖突發達國家提出碳關稅的最主要目的無非是想維護本國的經濟利益,保持其經濟霸權的地位。提高對別國的碳關稅來增進本國的競爭力,削弱發展中國家制造業出口能力,尤其想要遏制像中國、巴西、印度這幾個大國經濟體的發展。
近些年來,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遭遇到了次貸危機風暴下的發展瓶頸,國家經濟增長態勢緩慢,市場消費疲軟,失業率長年居高不下。華爾街引發的金融危機,使長期被各國追捧的華盛頓模式的發財路徑徹底破產,美國通過輸出新自由主義經濟模式掌握各國經濟命脈的努力,受到極大挫折。美國政府希望通過實施碳關稅政策以綠色產業帶動美國經濟復蘇,繼續世界主導全球經濟發展的霸主地位。
其次,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的真正目的是將環境治理的責任和成本轉嫁給發展中國家。從事實來看,美國在發展中國家的幾次催促下至今沒有簽署《京都議定書》,它企圖通過向發展中國家進行產業轉移,轉嫁環境污染較高產業應承擔的減排成本,同時通過提高減排的標準迫使發展中國家向其購買先進減排技術,使發展中國家在無形當中承擔了減排的成本和費用。
第三,碳關稅的制定和征收偏向于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的利益,促進了美國在全球氣候變化談判中處于擁有話語權的有利地位。目前針對2013 年后全球減排目標和減排機制正在進行國際談判,將決定后京都時代的全球主導權。征收碳關稅不僅將改變美國過去在全球減排方面的消極做法和國際形象,增強其國際談判籌碼,而且很可能會以“碳關稅”為由要求我國對外承諾減排量。
3 結語雖然基于本國的根本利益歐美各國對碳關稅的理解略有差異,制定出征收的碳關稅的數額和名目也不盡相同,各國征收碳關稅的相關法律條例也千差萬別,起始征收的時間也互不統一。但有兩點是不可否認的:一是不論對于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碳關稅必須要征收;二是碳關稅可以使得一些國家避開國際貿易規則對其的硬性約束。這樣社會趨勢的背后會使得很多的發達國家打著“生態”經濟的幌子,把大多數的環境成本施加于發展中國家。
事實上,歐美碳關稅的矛頭從根本上來說就是指向碳排放限制較低的國家,而這些國家絕大部分為欠發達的發展中國家。因此,碳關稅的提出要求我們運用合理有效的商務談判技巧來處理在此問題上的爭端。介于國際社會對此模棱兩可的態度,我們更加需要和發達國家溝通交流,推進碳關稅的合法性,最大限度地消除和平衡各個國家的沖突及利益,以促進全球經濟可持續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曉玲,陳雨松“碳關稅”與WTO規則相符性研究[J].國際經濟合作,2010(3).
[2]高靜“碳關稅”法律制度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0.
[3]李偉,楊青.碳關稅對我國貿易的影響及應對策略[J].商業時代,2010(16).
[4]張海濱.中國環境外交的演變[J].世界經濟與政治,199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