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炳珍
摘要:在小學語文的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的任務不僅僅是引導學生去背誦和記憶基礎知識,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思考,最終以實踐的方式解決問題。這樣才能夠讓同學們在實際體驗中近距離的感受知識,避免了死記硬背的傳統學習方式。在做好小學語文實踐教學工作的前提下,我們將探討如何引導小學生深入認知。
關鍵詞:小學語文;獨立思考;深入認知
每當我們談到小學語文教學工作,很多人會覺得那一定是很簡單的工作,技術含量不會太高,只會用到一些比較基礎的教學方式。的確,背誦、記憶和默寫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方式,但小學語文的課堂上絕不僅僅只是這些。教育部曾經出臺了《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標準中明確指出了教學的三大目標是:“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背誦、記憶和默寫這三種方式,只能讓孩子們掌握基礎知識。我們還需要培養學生尋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才能夠讓學生以更加積極的態度全身心的去感受知識的魅力。下面,我就聯系實際教學活動從幾個角度探討一下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深入認知。
一、引導發現,啟發思考
心理學家認為:主動的學習才是最高效的學習。小學生往往都有很強的好奇心,教師的任務就是引導他們自己去尋找問題,然后展開思考,這樣就能循序漸進,深入到對語文知識的認識當中去。
(一)發現
著名教育家波利亞有一句名言:“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語文知識面涵蓋廣泛,有很多需要注意的知識細節。在課堂上,如果都是老師去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學生只是被動的思考,長此以往同學們就容易形成一種惰性心理,這不利于他們培養勤于思考的語文學習習慣。
我們在上課的過程中要重視引導學生主動發現問題。通過采取小組和小組之間比賽的方式,看誰發現的問題更多,關心的問題更有價值。比如在學習《富饒的西沙群島》這篇文章時,細細品讀文章,來發現問題,在濃厚的學習氛圍下,同學們都讀得很認真,也提出了很多很有價值的問題。比如有人問“南海在哪里”,還有人問“形容海水時用五光十色可以,那用五顏六色可以嗎”,也有同學問“海島上真的有那么多鳥嗎?有那么多鳥蛋嗎”。通過開放性的探究學習,同學們可以了解到更多課本上學習不到的知識,在激發大家學習興趣的同時,還擴展了語文的知識面。
(二)思考
從教師傳達語文教學內容到學生掌握語文技巧,這期間需要思考來完成。思考的過程可以是知識內容生活,思考是將課本上的固定內容轉化為學生特有思維方式的重要途徑。通過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性學習,使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獨立閱讀,在細細品讀文章時發現其中的內在含義。很多細節上的知識點其實是語文學習的關鍵部分,老師需要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思考,使得知識內容可以被學生靈活的運用。例如上文學生提到的南海問題,教師可以從講解我國領土的層面上出發,對于我國管理的海洋空間進行介紹,燃燒學生的愛國熱情。第2個學生提到的問題是比較有深度的,兩個四字詞語屬于相近詞語,但表達方式上有細微的差別,教師需要把這兩個詞語細化,分別解釋其中的內在含義,說明詞語適合描述的對象,不斷提高學生運用成語和詞語的能力。
二、在互動中夯實基礎,增強語文知識的實際運用能力
學生在進行自主思考的過程中也可以積累豐富的語文知識。將這些語文知識靈活的運用起來變成自己的語言,需要通過互動和實踐才能實現。
(一)互動
語文課文中涉及到的內容有許多不同的觀點,學生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會產生不同的理解,通過學生互動小組之間合作探討,可以使學生之間的想法互通,讓每個學生都具有多種理解方式。在交流互動的過程中還可以對課文內容的細節進行分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自主探索和深入思考,更加靈活地運用語文學習技巧提高語文學習綜合素養。
(二)實踐
紙上談兵永遠無法學到真本事,動手去做才能掌握真功夫。前面我們分析了如何去發現、去思考,幫助同學們完成前期的知識積累過程,但如何運用、在哪里運用、運用的時候要注意哪些問題,仍然是困擾我們的難題。這就需要老師去積極引導,讓學生在實踐中去感受知識的運用方法。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我們可以分兩步來進行。第一階段仍然是發現和思考的環節,老師來給大家答疑解惑。第二階段就是綜合運用的環節,我們仍然以《富饒的西沙群島》這一單元來舉例,在學習了一篇范文時,學生們學習了作者寫景的技巧,老師可以開展一個“寫景比賽”,讓學生們在實踐中去運用所學知識,同時發現其存在的不足之處,完善知識的漏洞,最終把知識理論轉化為專業技能。
總結:
總而言之,本篇文章對培養學生語文學習技巧的方法進行了分析,提出了幾點建議和意見。學生永遠是教學工作的主體,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對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積極性具有重要作用。只有通過獨立思考,才能靈活地掌握語文學習技巧,使語文知識進一步升華,培養正確的語文思維方式。通過這種方式,使教學內容與生活緊密的聯系在一起,提高了學生語文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李柰珍.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的現狀及對策研究[D].揚州大學,2017.
[2]盧雯.教育目標分類學視域下的教科書練習系統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7.
[3]趙燕.清末民國時期兒童文學教育學術史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