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蘭
摘要:高等職業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我國生產一線培養技術型、應用型專門人才,承擔著為高新技術轉化、傳統產業升級提供智力支持的重任,但高職教師專業發展卻面臨困境。本文以此為基礎研究高職教師專業發展的策略、路徑與方法,提升高職教師的專業能力,促進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強校戰略的發展。
關鍵詞:高職教師;人才強校;教師專業發展;實施途徑
近年來,從國務院、教育部到各省市都相繼出臺引導職業教育發展的新政策高職院校教師專業發展問題屢屢被提出又始終未有最終定論。為加強高職院校人才強校戰略的實施力度,許多高職院校都將目光聚焦在教師專業發展研究問題上。鑒于此,分析高職院校教師專業發展的現狀,探尋教師專業成長與高職院校的人才強校戰略契合點,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一、人才強校戰略與高職院校教師專業發展現狀
“十二五”期間,在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方針指導下,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得到了快速發展,已成為高等教育發展的主要增長點,改善了高等教育結構,推進了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高等職業教育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堅持科學發展觀統領,堅持“鞏固、深化、提高、發展”方針,注重內涵發展,不斷加快高技能人才培養的步伐,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與此同時高等職業院校大力發展與經濟建設緊密結合的應用型專業,調整優化專業結構,圍繞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大力開展專業建設,使得高職院校師資隊伍的建設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一是師資力量不斷加強,使教學工作得到滿足;二是這支隊伍已經形成較好的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育水平突出的“雙師型”教師隊伍;三是對兼職教師隊伍進行了完善,并形成了一定的數量;四是完善了教師隊伍的結構;五是教師的實踐操作能力的培訓得到的提高。
二、人才強校戰略與高職院校教師專業發展研究面臨的挑戰
(一)高職教師教育與培訓體系不健全
高職教師的成長一般可分四個階段:職前教育、崗前培訓、入職培訓及職后培訓。職前教育是職業方向或職業定位教育,它決定一個人基本的就業方向;崗前培訓決定高職教師專業發展的起點水平;入職培訓決定著高職教師發展的方向定位;職后培訓決定著高職教師發展的程度與深度。高職教師培養機構與 培訓機構相分離,職前教育、入職培訓和職后培訓互不相干,沒有形成相互關聯、相互補充、相互合作的連貫性、整體性體系。
(二)部分高職教師缺乏應有的生涯設計
高等職業教育在我國的發展歷史較短,本土的高職教師專業發展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成果較少。部分高職院校不重視、不開展教師專業發展指導。部分高職教師在個人職業生涯規劃、職業能力提升、專業發展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困惑。面對知識更新速度加快,學生思維與行為日益個性化,學生的思想日益復雜化等情況,許多高職院校對高職教師專業發展工作缺乏應有的理論與實踐指導。
(三)科研項目數量少、經費匱乏
科研項目是帶動高等職業教育內涵發展,發揮辦學特色的重要資源和工具,是高職院校提高辦學水平,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打造優質品牌的重要手段與途徑。然而長期以來,由于社會對高職教育的認可度不高,為高職教師所提供的科研項目管理方略數量、經費相對匱乏,級別相對較低,高職教師科研素質與水平成為高職院校發展的一塊“短板”。高職教師在科研項目上一直處于“被發展”的地位,缺乏通過科研項目來進行觀念變革和尋求專業發展的主動性。
三、人才強校戰略與高職教師專業發展研究的應對策略
高等職業教育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對教師的素質要求也就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高等職業教育對高職教師專業發展的基本要求是既具備理論教學能力又具備技能培養能力。師資結構直接影響和決定高等職業院校的社會地位和聲譽,關系到學校的生存和發展。改善師資隊伍結構關系到高等職業教育事業的健康順利發展和人才強校戰略的實施。面對現存的問題,加強建設完善高職教師專業發展顯得尤為重要。
(一)提升理念,讓教師成為自我的領導者
高職教師在專業發展中,最根本的是注重培養學生的全球意識、多元文化的理解力,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批判性思維能力、溝通能力與合作能力,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培養學生逐步具備在全球化社會中獲得生存所需要的技能。教師只有在足夠的理念支撐時,才能成為自己的領導者,才能通過尋求更好的策略來引領自己的教育生活和面向世界。可從以下三點落實:一是強化教師對先進理念尊重,并以之作為教育實踐的參照;二是讓教師帶有情感,去行動并產生積極而肯定的情感;三是讓教師帶有“習慣性”的自然地按照自己的理念去行動,才有可能把高職學生培養成具有國際意識、國際交往能力、國際競爭能力的人才。
(二)搭建平臺,拓寬教師專業發展的能見度
以往教師專業發展平臺太窄,往往局限于本地區,并把理論和概念的灌輸作為主要任務,而教師自身實踐性知識和教育智慧被忽視,教師往往處于“被動的失語者”狀態,只有讓教師有更多機會走出去,接受來自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價值觀、新技術,在比較和批判的視野中認識自身,才能實現教師的教育自覺。因此,學校盡可能選送優秀教師出國培訓、進修,使之具備國際化的視野與能力;借力國際合作辦學平臺,與外教充分接觸,低成本、短平快、高效率地實現教師發展國際化。
(三)以教育培訓為主體,增強高職教師的發展能力
高職教師專業發展還應注重科學化、 一體化培訓體系的構建應從縱向和橫向兩個向度出發。縱向主要是指高職教師崗前、入職、職后培訓的一體化,強調三個階段形成在結構上各具特點,在功能上相互銜接、相互補充、相互作用的體系。崗前培訓應集學科教育、師范教育、職業教育和技能教育于一體,提升高職教師發展專業化的起點水平;入職培訓應針對高職教師受聘崗位職責要求,通過課程培訓、專題講座、 工作坊等多種形式提升高職教師專業化的成長性能;職后培訓應著眼于促進高職教師專業的可持續發展,完善、強化高職教師職后培訓制度,培訓學時與職稱評審、學歷教育、職位晉升掛鉤,增強高職教師職后自我學習意識,從而提升高職教師專業化成熟度。
參考文獻:
[1] PERRY P .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e inspectorate in England and Wales[G]//world yearbook of education 1980: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London:Kogan Page, 1980.
[2] 朱旭東.論教師專業發展的理論模型建構[J]. 教育研究,2014(6):91–92.
[3]謝莉花.對我國職業教育教師標準開發的思考[J]. 職業技術教育,2015,36(25):53-57.
[4]劉育鋒.論職業教育教師標準[J].職業技術教育, 199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