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堃
摘要:用電檢查是指電力行業和其相關的組織及個人以一定的規則和規范作為標準或根據已有經驗對用電情況所進行的安全及用電隱患及計量等方面的監測、評估和管理。用電檢查分為周期用電檢查及專項用電安全檢查,周期用電檢查是指針對不同類型及不同風險等級的客戶按一定周期進行的例行檢查。專項用電安全檢查是指根據保供電、季節性、經營性等檢查任務及客戶用電異常等特定的情況,編制檢查計劃或方案,確定檢查時間,進行現場用電安全檢查。
關鍵詞:用電檢查;降低線損;供電企業
中圖分類號:TM62?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電力線損是衡量企業管理能力的重要指標,其直接反映了電網運行的穩定性、結構的合理性,也直接代表了電力企業的技術能力以及管理水平。電力企業的線損管理主要可以分為管理以及理論兩種類型。管理線損就是計量設備性能以及管理、電力設備漏電等因素造成的。而理論耗損則就是在電力線路運行中電力線路的正常損耗問題。在損耗管理過程中因為測算較為困難,缺乏統一的計量標準,也稱之為不明損耗,是影響電力線損工作的重要因素。
1線損產生的原因分析
1.1計量設備方面的原因
如果計量設備出現問題,將導致配網線損的增加。比如,電能表的更換超期,或者是計量產品的制造、安裝環節中出現質量問題,將導致線損的增加。此外,如果互感器的二次回路出現了接觸不良的問題,也將導致計量設備運行期間出現誤差,進而引發相應的線損問題。
1.2供電網架結構方面的原因
在一些年代久遠的老城區,由于配網構架的投運時間相對較長,再加上對日常檢修維護工作不夠重視,或者是對破舊的線路設備、計量裝置等不能進行及時的更換,都將導致線路的絕緣效果大大降低。同時,如果該區域的供電半徑相對較大,并且導線的截面不達標,也將導致供電能力下降,并引起線損問題的加劇。另外,在一些農村電網工程中,也存在著供電半徑過大、長距離供電等現象,這也是導致線損增加的一個重要原因。
1.3線損控制方式的原因近幾年來,我國的工業生產水平大大提高,居民生產、生活中對于電能資源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因而,在進行國家電網工程的建設與規劃過程中,要不斷提高配網自動化水平。尤其在進行線損分析時,要改變以往所應用的人工分析方式。此外,由于信息獲取的手段較為落后,并且存在著變壓器容量不足以及三相不平衡等問題,嚴重的增加了配網的線損。現階段,要改變控制方式落后的局面,需注重現代化線損分析手段的應用。
1.4人為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如果某一地區存在著偷電行為,或者是電力人員由于工作疏忽出現了漏抄、錯抄的問題,也將引發線損問題。一般來說,通過對現有的配電網架以及配電設備進行相應的改造,并借助無功補償技術以及線路的優化、改造,就能妥善解決該問題,進而降低配網線損問題。但是,現配網運行中存在著功率因數低、變壓器過載等現象,導致了改造工作的質量往往達不到預期目標。因而,現階段要加強對配網自動化技術的應用,有效改善線損管理工作的水平,確保線損問題能夠得到妥善的解決。
2做好用電檢查工作降低線損
2.1建立健全組織體系
在以降低線損,實現減損節能為目的的前提下,建立健全線損的組織管理體系。將減損節能以一重要的目標安排到工作議程上。在工作時做好工作計劃和總結,建立減損的指標,在吸取教訓的同時積累經驗。要及時地掌握降損的動態情況,并對受線損影響較為嚴重的線路實施監控和調查,并及時的查找原因,制定相應的解決措施。在整體布局上,要對各級的線損水平做到心中有數,并發動組織人員開展線損計算工作,將理論的計算結果與歷年各地區實際的線損結果進行對比分析,查找出原因,分析影響這些差距的因素,制定更完整優質的方案。
2.2加強設備的管理和技術人員的勘察
計量設備產生的偏差會對結果造成很大的影響,所以要加強對計量設備的檢查和更換,及時維護計量設備,確保計算設備對結果沒有太大影響。想要加強計量設備,應采用精確度較高,誤差線低,啟動電流小,可以實現全自動自動化抄表管理并且表損低的電能表。可以合理地設置計量點,提高計量的準確度。技術人員的工作能力對線損的管理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采用新型節能的變壓器,正確選擇變壓器的容量和型號,合理配置變壓器的容量。如果技術人員的水平比較高就可以盡量地避免由人為因素所帶來的損失。所以,應定期對技術人員的工作水平進行考核,明確各人員應該負責什么工作,增強工作人員的責任感。
2.3強化管理,改善電網
要牢牢地把握住新農村電氣化建設這一契機,改造線路設備,充分改造電網的結構,優化網絡結構,改善供電的電壓。要以經濟供電半徑配置電源點,在農村地區應該采用“多布點,短半徑,多回路,小容量”的方式進行配置。并且要重視電源點配置的位置是否合理,要看其是否設置在負荷中心位置。從而克服不合理的布局帶來的影響,從而達到通過改善電網的結構布局降低損耗的目標。
2.4明確理論線損的計算方法,合理劃分崗位責任
理論線損計算主要有兩種方式,就是電量精算法以及均方根電流計算方式。理論線損計算要獲得單位主要電網、配電網以及低壓網接線圖,根據具體的布局分析,計算涉及到的相關線路內容,錄入變壓器等設備參數信息。獲得統計期間中不同時間段中發電機以及負荷參數信息,例如,主網計算要了解有功無功處理、有功無功負荷、電壓等相關信息內容,在完成之后對其進行統一的計算分析。理論線損的計算結構可以為電力企業線損工作開展指標確定等提供有效的參數。
結束語
總而言之,通過加強用電檢查工作有利于降低線損,當然,降低線損的方法還有很多,供電企業用電檢查管理人員還應結合新技術和新工藝,如加強計量自動化系統的運用,通過系統運用精確開展臺區及線路日線損電量分析比對,及時發現“跑、冒、滴、漏”現象,提高企業線損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王九龍,劉轉應.提高電力線損管理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徑[J].山東工業技術,2017(24):177.
[2]曹鳳生.用電信息采集系統應用于線損管理的實施探討[J].中國高新區,2017(19):199.
[3]程焱.電力系統線損管理系統的設計分析[J].工程技術研究,2018(2):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