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瓊
關鍵詞:教學模式;“五環節”;高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23-0010-01
岷縣岷陽初級中學在2018年開始倡導“五環節”高效課堂開展教學活動,此模式的主要內涵是:激趣導入——自主學習——交流展示——點評解疑——練習總結。教師通過一種新型的課堂形式,將新課導入、教學實施、重難點突破、目標完成等在課前、課中、課后等教學環節細化,合理確定各環節的時間、內容和實施的主要方法,形成相對固定的步驟,創建高效課堂。
筆者作為一名初中英語教師,結合我校學生實際情況和英語學科特點,在英語課堂上創新使用了此模式。下面根據教學實踐談談對“五環節”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認識。
1.激趣導入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 設計一些自然、新穎、富有趣味的導語,創設恰當的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求知欲望;同時,使課堂氣氛變得輕松、活潑,使教學活動得以順利進行,從而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效果。課堂導入因人因時因地而異,方法多種多樣,不拘一格,絕不可生搬硬套,千篇一律。
2.自主學習
(1)明確目標。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核心和靈魂,是課堂教學的根本出發點及歸宿點。課堂教學目標要明確、恰當、全面,要按照課程的要求做到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目標的內在統一。有了明確的學習目標,學生自學才具有針對性,教師才能引導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圍繞目標開展一系列的學習活動。
(2)自主學習。學生根據教師制定的自學導學案,閱讀教材,查閱資料,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思考解答,并把解答結果寫在導學案上,學生自主學習一定要有專用的時間,可以在課下,也可以在課上,教師根據實際情況確定。
第一,教師給學生發自學學案,或通過PPT課件在課堂上展示,并且給學生提供必要的學習資料,包括相應的自學所需要的基礎知識和教師需要講解的知識。
第二,學生根據自學學案上的要求,通過閱讀教材、查閱資料和工具書,自我完成學案要求的項目。
第三,將思考結果與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及新發現的問題記錄在相應的位置上。
3.交流展示
(1)小組交流(每4人結為一組,進行交流)
A、相互檢查識記性知識。
B、小組內交流思考結果,糾正在自學中得出的思考結果中存在的可能出現的錯誤,達成共識。
C、小組內交流在自學中自己沒有解決的問題,或是在學習中自己發現的新問題,在交流過程中繼續解決。
D、將組內結果和問題進行整理,以備在班內交流。
(2)班級內交流
A、組之間各派代表相互提問回答識記性知識。
B、組之間各派代表交流組內對于問題的思考結果,相互糾正。
C、組之間派代表交流組內在交流中沒有解決的問題,或是在交流中新發現的問題,在班內求解。
D、教師在整個過程中要點撥,開啟學生思路。對于學生得出的正確結論,要及時肯定;對于小組討論中存在認識差異的問題,由學生說出各種不同的理解和體會,教師引導學生再去閱讀教材,同時也可以提出自己意見供學生參考,取得共識;如果還不能解決,作為課下思考題,留待下節課。
4.點評解疑
(1)教師總結內容包括:明確交流結果,評價學生在本周期學習行為,肯定優點,指出不足。
(2)教師在整個課堂活動中是主導者,要適時啟發、鼓勵學生提出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點評問題;
(3)教師對學生合作學習過程中出現的疑點進行點撥,解釋。全面完成學習任務。
(4)教師在本環節應預設性的提出幾個學生沒有提出的重點問題供學生共同探討解決,再經教師點撥使知識系統得以升華。
5.練習總結
每堂課學習新知識后都要通過變式練習及時復習鞏固所學知識,要通過一定的習題檢測反饋是否達標,還要總結反思是否做到堂堂清、人人清。檢測的主要方式有:
(1)口頭檢測,組內相互提問,側重于知識的記憶理解。
(2)口頭檢測,班內相互提問,側重于知識的運用和聯想。
(3)試題檢測,用教師在備課中設計的檢測題進行檢測。
從以上環節來看“五環節”高效課堂要求教學設計要精當;課堂教學要高效;主體發揮要突出;分層教學要具體;師生關系要和諧;教學目標要達成。
總之,五環節高效課堂模式是探索出適合初中英語學科特點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不但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改變現有的缺乏生命活力的課堂教學,還可解決課堂教學中現有的一些問題,使課堂不僅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而且成為學生成長的樂土,真正通過高效課堂走向高效學習,從而實現終身學習。
參考文獻
[1]杭寶桐.中學英語教學法[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8
[2]曾葡初.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研究[M].湖南師大出版社,2000
[3]孫玉明,李鐵軍.上好一堂課的22個關鍵要素[M].光明日報出版社,2006
[4]李英.新課程教學設計[M].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