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雪蔚
摘 ?要:長尾理論是美國《連線》雜志前主編克里斯·安德森提出的網絡時代的新經濟理論,闡述了一種符合大數定律的營銷現象:長尾現象,即消費者的需求將從主流商品和市場向大量利基產品和市場轉變,形成無限延伸的需求曲線。文章嘗試基于經濟學中的長尾理論,圍繞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需求量最大的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這一主題,探討應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養定位與模式構建問題。
關鍵詞:長尾理論;應用型;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717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19)22-0128-03
Abstract: The long tail is the new economic theory of the internet era put forward by Chris Anderson, the former editor of wired magazine. The theory expounds a marketing phenomenon which conforms to the law of large numbers. The long tail phenomenon means that consumer demand will shift from mainstream goods and markets to a large number of niche products and markets, forming an infinite extension of the demand curve. Based on the long tail theory in economic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orientation and model construction of talent cultivation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y focusing on the theme of cultivating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with the greatest demand in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Keywords: The long tail theory; applied; cultivation of talents
伴隨著人工智能、云計算、3D打印、新能源等新技術的飛速發展,人類歷史上第四次工業革命已經拉開帷幕。第四次工業革命被認為是互聯網技術與可再生能源的融合,勢必將和前三次工業革命一樣,給人類社會帶來一場深刻變革。高等教育,作為人類社會持續發展和進步的引領者,一方面為工業革命的發生、發展提供持續智力支撐和原動力,另一方面也必須緊跟工業革命的步伐,改革人才培養模式,以適應社會變革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我國高等教育在經歷了招生規模快速擴張后,在較短時間內實現了從精英化到大眾化再到普及化的階段躍升。如何在數量提升的基礎上,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在國民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更為積極的作用,全面助推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是高等教育者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本文嘗試基于經濟學中的長尾理論,圍繞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需求量最大的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這一主題,探討應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養定位與模式構建問題。
一、長尾理論的提出
長尾理論(The Long Tail)是由美國《連線》雜志前主編克里斯·安德森提出的。安德森通過對Amazon、Google、eBay、Netflix等互聯網零售業巨頭的銷售數據與Walmart等傳統零售商的銷售數據進行對比、研究,發現了一種符合大數定律的營銷現象,即長尾現象。
依托信息化虛擬商務平臺,商品的展示不再局限于物理空間,生產與銷售成本大規模下降,傳統銷售模式下看似需求量較低的小眾化、個性化商品,只要有人生產,就會有消費者購買,從而形成了一條向著橫軸(商品種類)盡頭無限延伸的需求曲線,拖著長長的尾巴。對于那些位于長尾曲線中長尾部分的需求量和銷售量都不高的商品來說,他們所共同占據的市場份額,完全可以和位于長尾曲線中主體部分的商品所占據的市場份額相比,甚至會更大。長尾理論揭示:在智能化技術日趨成熟的信息時代,位于需求曲線尾部、面向特定人群的私人訂制產品和服務可以與需求曲線頭部的主流熱點同樣具有巨大的經濟利益,消費者的消費需求將從主流商品和市場向大量利基產品和市場轉變,生產者的生產方式將從大規模工業化生產向小規模個性化生產轉變。
二、長尾理論對應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養定位的啟示
應用型本科高校是指面向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同時兼顧開展應用型研究與技術服務的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在我國高等教育學專家潘懋元教授提出的普通高等教育分類中,應用型本科院校應該屬于多科性或單科性專業型大學或學院。
目前,全國應用型本科高校總數已經超過600所,辦學規模占據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根據長尾理論的觀點,匯總的尾部市場利潤不亞于熱門市場。在人才需求市場中,應用型本科院校所承擔的人才培養任務在數量和種類方面,都足以匯聚支撐起人才需求長尾曲線的尾部。應用型本科高校主要由部分原有區域行業院校、新建本科院校(1999年以后建校)以及獨立學院組成。這部分類型的高校大多存在辦學時間短、師資力量不足、辦學基礎薄弱等先天不足,在社會認可度和美譽度上與傳統研究型高校相比存在較大差距,如果一味跟隨、模仿傳統高校學術型人才培養模式,勢必將無法在高等教育體系中確立自身存在的價值。因此,應用型本科院校要基于辦學實際情況,明確人才培養定位,探索一條適合自身特點的發展之路。
在當前我國的高等教育體系中,首先所有的高等院校都應主動服務于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其中國家高水平建設的研究型高校承擔創新引領的角色,而眾多應用型本科院校則擔任了全面支撐經濟發展與轉型的作用。如果將整個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工作看成是一個新興的經濟市場,以培養拔尖創新型人才為主的研究型大學則構成了長尾曲線中堅強有力的頭部,具備較高的學術研究水平,引領國家高精尖產業的發展方向,而眾多以培養面向生產、服務、管理一線的應用型人才為主的應用型院校則積聚合成了長尾曲線中的細長尾部,承擔起全面支撐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重任。根據意大利經濟學家帕累托歸納出的“20/80定律”認為,20%的研究型大學將給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主要的、重大的影響。長尾理論顛覆了傳統的“20/80定律”,認為處于曲線細長尾部的80%的應用型本科院校如果能夠培養出大量行業、企業需求的應用型人才,給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貢獻程度完全可以和研究型大學相匹敵甚至會更高。隨著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不斷深入,對于知識與技能兼備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需求日益迫切。
2015年,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三部委聯合發布《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教發〔2015〕7號),明確提出引導部分高校轉型發展,致力于培養生產服務一線緊缺的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人才。這一文件的出臺與長尾理論完全吻合,鼓勵應用型本科院校朝著人才市場長尾曲線的尾部發展,定位于應用型人才培養,努力形成鮮明的辦學特色,培養滿足地方經濟建設發展急需的高素質人才,積聚形成長尾曲線中細長的尾部,與堅強有力的曲線頭部——研究型大學和諧共存,豐富高等教育資源,形成“百花齊放、萬馬奔騰”的良好格局,共同承擔起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的重要職能。
三、長尾理論對構建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啟示
應用型本科院校要想培養出真正符合行業企業需求的高素質專門人才,就需要在人才需求市場長尾曲線中找準人才培養定位,建立形成獨具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并探索實施成果導向的教育教學過程。因此,應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養工作應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學生能力培養為核心,遵循“行業企業需求——專業設置——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畢業要求——課程體系——課程要求——教學實施”的邏輯主線,實施人才培養全過程。
(一)調整優化專業布局
專業設置規定了人才培養面向的服務領域,決定了所培養的人才的素質結構、業務規格和就業方向,也直接體現了高等學校的辦學特色。應用型本科院校在高等教育體系中的位置與功能決定了其專業設置應該是具有鮮明的辦學特色,并隨著社會產業結構調整和人才需求變化而變動不居的。目前,各高校專業設置“千校一面,一成不變”現象較為突出。據統計,全國有超過80%的高校都開設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英語兩個專業,其他諸如法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工商管理、藝術設計、會計學、通信工程等專業在全國高校專業設置中重復度都很高。
應用型本科高校如何在人才需求曲線中找到適合的專業設置與定位,是學校特色發展的頂層架構設計。一方面,應用型本科院校應瞄準區域地方經濟轉型發展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以及未來5-10年內人才需求變化趨勢,調整優化專業布局,專業設置探索向人才需求長尾曲線尾部延伸,有針對性地設置具有明確服務領域及行業背景的特色小眾專業,專門性、系統化培養特殊行業人才,為行業、企業提供廣闊的人才選擇空間。另一方面,對于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土木工程等布點數較多的專業,由于行業企業對畢業生需求廣泛,需求規格也多種多樣,從而形成了人才需求曲線的長尾。應用型本科院校需重點考慮自己的人才培養定位于長尾曲線中的位置,并通過設置特色專業方向,明確具體的培養面向,以及畢業生應具備的知識、能力與素養結構,在使學生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與應用能力的基礎上,注重培養其準職業人的綜合素質,增強學生就業競爭力,通過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充分拓展學生的就業空間。
(二)構建多樣化的人才培養路徑
長尾理論是與傳統稀缺經濟學相比的豐饒經濟學,主要為個性化選擇提供服務。高等教育行業的重點服務面向是人,人與工業產品的本質不同在于個性化,每個人都有思維意識與個性特長,不可能也不應該培養出標準化、單一化的人才。如何更好地尊重學生在教育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從學生的需求出發,設置個性化、多樣化人才培養方案,滿足學生個體成長成才需求,是應用型本科院校要重點思考并解決的問題。
1. 分流培養
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于行業企業需要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大部分畢業生將會走向就業市場,與企業進行雙向選擇,還有部分學生會選擇自主創業、攻讀碩士研究生、攻讀第二學士學位、出國留學等,共同形成畢業生去向的長尾曲線。對于應用型本科高校來說,人才培養定位不能僅集中在位于用人單位長尾曲線頭部的外企、政府企事業單位、大型國企等實力雄厚的單位,而是要將人才培養面向的重點向位于曲線尾部的廣大中小企業延伸,針對中小企業的用人需求,明確學生應具備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提升學生崗位履職能力,拓展就業空間。同時,要敢于打破“千人一面”的傳統人才培養模式,嘗試向長尾曲線尾部多樣化分流,讓學生在滿足共性要求的基礎上實現個性化發展。學校應努力為學生分流培養搭建平臺,引導學生根據自身特點,確定合適的發展方向,激發學生優勢潛能,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真正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自行選擇最適合的成才路徑。
2. 分層培養
教育公平性的內涵主要體現在不同能力的學生應獲得與之相適應的教學資源。目前,多數高校優勢教學資源明顯向在校生長尾曲線的頭部——優秀學生傾斜,對處于曲線中部、尾部的學生較為忽略。為了體現教育公平性,應用型本科高校應將關注點向普通甚至學習基礎薄弱的學生轉移,對學生進行錯位、分層培養,根據學生學習基礎,均衡教學資源,靈活設置不同層次的培養目標,實施不同的培養方案,實現學生的錯位發展。
3. 學習引導
長尾市場,也被稱為多樣性的經濟學,是選擇的天堂,但是太多的選擇不僅令人迷惑,也會令人不堪重負。因此,在長尾市場中會通過有序的組織幫助用戶進行選擇。構建學生主體性個性化培養方案,要在給學生提供可選擇的個性化、多樣化成長途徑的同時,引導學生發現自身的興趣愛好、優勢潛能,幫助學生明確努力方向,選擇最適合的教育。
(三)建設豐富多元的課程資源
長尾理論指出,顯著下降的獲取成本使尾部市場供應豐富。在數字化產品長尾市場上,傳統經濟學中兩個重要的稀缺性函數:邊際生產成本和邊際銷售成本,正在趨近于零,因此可以提供近乎無限豐富的產品。在傳統教育教學模式下,普通高校在課程資源建設過程中,由于受辦學成本、教學資源、師資隊伍等客觀條件的限制,不可能為學生提供無限向曲線尾部延伸的課程種類,學生只能在相對有限的課程范圍內進行選擇。當前,由于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活動的深度融合,極大改變并豐富了高等教育的手段與方式,使得學校建設適應于學生個性化需求的、無限豐富的課程資源成為可能。應用型本科院校應該緊跟技術發展的步伐,把握現代高等教育技術新形態,通過建立在線課程、引入慕課(MOOCS)、建設智慧教室等多種方式,依托數字化平臺,充分向課程設置長尾曲線的尾部擴充,提升學生課程選擇的靈活性與自由度,為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優秀課程種類,引導、助推學生自由選擇、全面發展。
(四)強化實踐能力培養
應用型人才必須具備突出的專業應用能力。傳統的“教師做,學生看”的演示型教學模式是實踐教學長尾曲線中龐大的頭部,根本無法承載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重任。應用型本科院校要嘗試向實踐教學長尾曲線細長的尾部延伸,密切關注行業企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變化,根據崗位(群)對畢業生應具備的職業能力要求,建立由單一到綜合、由簡單到復雜的項目化訓練體系,設置能力培養目標明確的模塊化課程,并通過探索實施訂單式、嵌入式、雙元制、共建實驗室等校企合作育人模式、職業資格證書推動模式、學生科研與競賽模式、學生社團活動模式以及假期社會實踐模式等人才培養模式,將學生能力培養由課內拓展至課外,由校內拓展至校外,實現學生實踐能力螺旋式提升。
(五)改革教學方式方法
尊重學生在教育中的主體地位,就要求學校要從“以教為主”的滿堂灌方式向“以學為主”的互動方式轉變。傳統授課方式中的教師“一言堂”,是課堂教學模式長尾曲線中固執的頭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受教育者的主體參與地位,是目前高校中采取的最主要的教學方式。應用型本科院校要想在人才培養模式上有所突破,就必須要對傳統的教學方式方法進行改革,依托教育現代化技術,探索采取啟發式、討論式、探究式、高峰體驗課、翻轉課堂等多種教學模式,向長尾曲線尾部延伸,不斷探索集有益于學生能力培養、知識傳授為一體的教學方式,充分調動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積極性。
(六)變革課程考核與評價方法
應用型人才培養要構建以能力考核為主要目標的多元化考核制度與評價方式。單一知識性評價的試卷考核是課程考核機制長尾曲線中的頭部,不能準確地衡量學生能力培養目標達成與否。應用型本科院校應采取將知識掌握與知識應用相結合的考核方式,靈活實行論文、項目報告、成果展示與答辯等多樣化的考核手段,強化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的主觀態度、參與程度、綜合能力和學習效果的評價,發揮激勵導向作用,全面提升學生綜合能力與素質。
作為高等教育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找準人才培養定位、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是應用型本科院校得以健康發展的立校之本。長尾理論給應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構建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全面展示了個性化、多樣化人才培養對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要意義,并為應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養定位確立、人才培養模式構建等方面指明了發展方向。與此同時,應用型本科院校要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不能一味死搬硬套,要對長尾理論有選擇地加以應用與實踐,從而探索出一條具有鮮明特色的應用技術大學發展之路。
參考文獻:
[1](美)安德森.長尾理論:為什么商業的未來是小眾市場[M].喬江濤,石曉燕,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2]潘懋元.我看應用型本科院校定位問題[J].高等教育,2007(11):34-36.
[3]陳凱紅.“長尾理論”視野下我國成人高等教育發展思考[J].成人教育,2018(9):14-19.
[4]王朔.長尾理論在高職院校教學改革中的探索與實踐[J].湖南郵電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2):1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