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劍鋒
關鍵詞:教師管理;教學實效性;制度建設;職業道德
【中圖分類號】G?648??????【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23-0041-01
眾所周知,當前我國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備的教師管理體系,但是在對其進行落實方面卻仍然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在這一背景下,加強教師管理已然勢在必行。為了使其得到有效的落實,教師管理應更具針對性和可實施性,如此才能確保每一條管理措施都能發揮出其效用。長而久之,必然能夠構建出一批高效率的教師隊伍,進而提高教學實效性。為此,筆者從教師管理的幾種策略出發,提出了以下三點建議,以期能夠達到拋磚引玉的效果。
1.嚴把教師入口關,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教師管理和學校管理以及教學管理都在當代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教育的目的是育人,所以嚴把教師的入口關,重視對教師的綜合性選拔極為重要。當前許多學校的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不高,這與教師入口關把握不嚴格有著很大的聯系性。所以為了有效避免這一現象的發生,教師管理首先要從教師認證方面開始逐層把控。教師理應由知識廣泛、道德高尚的人來擔任。嚴把教師入口關的根本目的是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是為了促進學校教學質量的整體性提升,所以學校必須要對此內容予以重視。
要想教師隊伍建設,提高學校教師的綜合素質與能力,嚴把教師入口關理應從多個角度進行有效落實。首先,學校要有意識的去提高教師的任職學歷標準和品行要求,要求現有教師努力達標,且不再接收未達標的教師隊伍,從而有序的進行教師管理,并不斷向教師隊伍中投入新鮮的、年輕的血液,使教師隊伍更具激情與活力。其次,學校要對新入職的教師進行合理的培訓,使其在了解學校基本情況的基礎上快速融入到整個教師隊伍中,并適當開展一些教師活動,使教師隊伍更加和諧,從而共同作用于教學質量的提升。
2.落實制度建設,增強教師管理強度
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教師作為學校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雙重身份,他們既是班級的管理者,也是學校的被管理者,所以遵循一定的學校制度是最根本的工作要求。在學校中落實制度建設,對于教師樹立正確的行為規范,養成良好的教學習慣具有積極地促進作用。如果一個學校沒有明確的規章制度,學校管理、教師管理、學生管理都將無從談起,所以對于一個學校來講務必要重視制度的建設,且保證制度具有合理性、價值性和可實施性,如此才能使教師自愿遵守和履行,才能確保在制度的約束下提高教師管理質量。
制度建設針對的是教職工的教學和管理,所以一定要確保其具有科學性和可行性,同時也要考慮到它的人性化。制度的作用不僅僅是約束人,也包含著引導人,制度設立的最終目的則是養成人,培養人們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所以,學校理應本著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讓學校領導集體站在一定的高度和廣度上想問題,從而有效落實制度建設,只有使其得到落實,才能樹立起教師的制度意識,使教師自覺的遵循學校制度。學校制度建立的目的之一是更好的管理教師,要想使制度的落實更加可靠和持久,學校管理層就應該加大檢查力度,將制度擺到明面上,使其成為不可觸碰的底線,從而使教師形成良好的自律習慣,進而有效提高教學實效性。
3.加強職業道德建設,提升教師德育水平
所謂“業高為師,德高為范”,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學生道德品質的典范。要想有效促進教師的教育與育人并行,學校就不能忽視教師的職業道德建設,只有使教師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才能發揮出教師的真正作用,并進一步提升教師德育水平,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與進步。
在加強職業道德建設的過程中,學校首先要重視示范效應,也就是從諸多教師中選出典范,以發揮出垂范作用。其次,學校可以組織教師共建校內文化,使教師自主融入到文化建設的氛圍之中,并受到相應道德文化的熏陶,提高自身道德素質。除此之外,學校還可以借助板報、報刊、雜志等內容,以教書育人為核心,將其貫穿到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各個環節之中,從而引領教師樹立正確的道德價值觀念,并在這一過程中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師是學生的表率,教師職業道德素質的提升將在最大程度上影響學生,推動學生的成長與發展。由此可見,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對于強化教師綜合管理,提高教學實效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更有助于促進學校各項工作的有序開展,進而促進學校的可持續發展。
總之,加強教師管理是教育可持續發展的需求,更是提高教學實效性的基礎。所以,當前的學校理應更加重視對有效的教學管理方法的落實,力求從根本上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與能力,進而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加強管理!提高中小學教師入職門檻切實保障教師待遇[J].中國報道,2019(03)
[2]劉黎明.關于加強教師教學常規管理制度建設的思考[J].西部素質教育,2017.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