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平
摘 要:游戲是最貼近幼兒身心發展特征的教學方式,能夠喚起幼兒對于教學活動的愿望,主動參與其中來對知識進行學習,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如果教師能夠妥善地使用游戲教學方法,將有效提高幼兒教學的效率。在本文中,筆者將從教學實踐入手,探索游戲教學法在幼兒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幼兒教學;游戲教學法;應用方式
在教學實踐中,很多教師發現,每次玩游戲的時候,幼兒的注意力最集中,興趣也最大。如果能夠將游戲與教學相結合,發展游戲教學法,將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游戲教學法應用其中,能夠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促進幼兒身心的全面發展。
一、貼近幼兒實際,科學選擇游戲
在對游戲進行選擇的時候,教師應對幼兒進行深入了解,貼近幼兒的身心發展水平來進行選擇,不能夠超過幼兒的實際情況。3至6歲的兒童不能夠進行較為劇烈的體育游戲,也無法對復雜的游戲規則進行理解,教師在選擇游戲的時候應盡可能選擇簡單、有趣、生動的游戲,使幼兒的興趣得到調動。
例如,在一次游戲教學的時候,我發現幼兒都非常喜歡音樂,跟著音樂蹦蹦跳跳。于是我為幼兒設計了一個游戲活動,為幼兒播放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讓幼兒兩個人一組,一個扮演洋娃娃,一個扮演小熊,一起拉手轉圈圈,跳起圓圈舞。當歌詞唱到洋娃娃和小熊的部分的時候,幼兒要根據歌詞的內容來做出相應的動作,來與歌曲的內容進行融合。在音樂游戲中,幼兒既能夠感受到音樂的魅力,又能夠在游戲中鍛煉自己的身體,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通過貼近幼兒的身心發展特征來設計游戲教學內容,能夠有效激發幼兒的參與欲望,使課堂氛圍更加活躍。
二、游戲融入音樂,激發表演欲望
幼兒都有隱藏的表演欲望,但是很多時候幼兒比較害羞,不愿意主動展示自己。如果教師能夠將音樂與游戲相結合,讓幼兒以玩樂的方式來進行表演,會讓他們感覺非常新奇、非常有樂趣,進一步產生表演欲望。教師可以經常采用音樂游戲的方式,讓幼兒能夠在表演中重新認識自己,感受自己的潛力。
例如,在教學過程中,我會播放音樂《小蘋果》,邀請幼兒跟我一起來到教室中間跳舞,跟隨音樂節奏盡情舞動。剛開始,有的幼兒比較靦腆,不愿意跟我一起跳舞。我一邊跳舞一邊在教室中吹起彩色的泡泡,讓音樂與泡泡融為一體,營造良好的游戲氣氛。漸漸地,幼兒還是站起來,捕捉美麗的泡泡,也融入到舞蹈當中,與我一起進行表演。幼兒的羞澀心理在好玩的泡泡游戲中一掃而光,性格更加開朗,膽子也越來越大,在音樂游戲中展現出真實的自我,也看到了自己在表演方面有著一定的潛力,能夠爭先恐后的加入到表演活動中,實現綜合能力的發展。通過游戲與音樂的融合,能夠讓幼兒的表演欲望得以激發,帶動幼兒肢體協調能力、音樂欣賞能力、展示自我能力的提升和發展。
三、采用集體游戲,促進幼兒交流
幼兒是在集體中進行學習、生活和發展的,很多幼兒剛剛從家庭進入集體,對集體生活還不太適應,因此會產生焦慮、沮喪、抵抗的心理。教師可以經常開展集體游戲,讓幼兒在游戲過程中實現交流,使幼兒之間的感情越來越好,成為好朋友,共同在集體的環境中成長。
例如,我會經常組織幼兒進行戶外游戲,讓幼兒在玩樂中增強對彼此的了解。有的時候,我會組織幼兒進行“跳房子”的小游戲,讓幼兒雙腿并攏,在“房子”形狀的圖案中練習跳的動作。在幼兒掌握了基本動作之后,我會讓幼兒分成兩組,進行“跳房子”比賽,看看誰跳得更快、跳得更標準。在集體比賽的過程中,幼兒會對班級中其他的小朋友進行了解,并且在你追我趕的氣氛中與其他小朋友建立良好的關系,在比賽中搭建起友誼的橋梁。很多幼兒都在參加集體活動的時候認識了更多的小朋友,也找到了與自己志趣相同的好朋友。很多幼兒都非常喜歡集體游戲,甚至很多小朋友在回到家之后,也會跟爸爸媽媽開心地說:“我今天在幼兒園的游戲中交到了很多朋友。”在集體游戲中,幼兒感受到了好朋友的重要性,在集體中感受到了快樂,對于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在集體游戲中,幼兒的情商得到了提升,當幼兒走入社會的時候,對于集體生活也會更加自如,實現自由人向社會人的轉換,更好地適應社會。
總之,幼兒在其成長過程中,由于天性活潑、喜歡做游戲,通過游戲教學法的合理運用,能夠讓幼兒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也正因為此,現今絕大多數的幼兒園都將游戲視為開展教育活動的重要手段。幼兒教師利用游戲去開展教學活動,不但能使幼兒收獲快樂,同時還能使其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質獲得切實有效的成長,這對其日后的學習和發展是大有裨益的。因此,廣大幼兒教育工作者應加強對游戲教學的認識,并基于此,積極鉆研游戲教學方面的知識。只有這樣,才能在實際的教學中充分發揮出游戲教學的價值。
參考文獻:
[1]岑娥.游戲多元化教學方法在幼兒園教學中的應用體會[J].課程教育研究,2018(24):89-90.
[2]李圓圓.淺談游戲教學在幼兒教育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6(3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