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開群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教育思想的不斷發展,作為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初中物理教學的形式也發生了重要的變化。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形成開放的教育心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尊重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物理核心素養,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下面,我將結合自身實際的教學經驗,針對新課改下初中物理教學的有效策略展開一番敘述。
關鍵詞:初中物理;新課改;教學
在過去的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會將教學的重心放在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做題能力的提升上,卻忽視了對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培養,導致了課堂教學效率低下的問題。在新課程改革的環境下,初中物理教師應當形成新的教育觀念,重視學生物理核心素養的發展,使學生掌握滿足自身終身學習所需的必備品質,為學生的未來發展做足準備。
一、提高課堂導入的多樣性
課堂導入是課堂教學的開端,有效的課堂導入不僅能夠使學生清晰地了解到接下來要學習的知識,還能夠激活學生的思維,集中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使學生產生好奇心,從而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因此,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初中學生的興趣與認知特點,使用多樣化的課堂導入方法,拉近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與學生進行有效的互動,為課堂教學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
比如,在學習“大氣壓強”這一節內容時,在課堂導入環節,我首先對學生說道:“我們知道在海里,當有大風的時候才會產生波浪,但是今天,我們不用風吹就能使得水面上升或者下降!”這樣,就通過一個簡單的開場白引起了學生的有意注意。接下來我再利用一個大水槽、一個盛有高濃度品紅溶液的燒杯以及一個大試管和一個橡膠管進行實驗,利用大氣壓強的原理實現對試管內水面上升下降的控制。通過這個簡單的小實驗,學生的好奇心被充分地調動了起來,接下來再引出大氣壓強的概念,讓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到教學內容上,可以使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到接下來的學習中來,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繼而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
二、增強知識講解的啟發性
知識講解是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如何讓學生更高效的接受教學知識也是一直以來初中物理教學的難題。在過去的教學中,我們往往會使用灌輸式的教學手段,導致學生只能生硬地接受教學內容,不利于學生的長遠發展。在新課程改革的環境下,為了完善初中物理課程的有效改革,教師要使用充滿啟發性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深入探索物理知識的形成過程,使學生能夠形成更為完善的知識結構。
比如,在學習“安全用電”這一節內容時,由于本節課的內容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側重于使用生活中的實例使學生理解安全用電的知識。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我對學生講到:“在一些農村地區,很多家庭的線路并不是專業的電工人員安裝的,這些家庭在設計電路時必須要考慮到兩個方面,一是線材的選擇,至少得要選擇六平方毫米以上的銅線才可以保證安全,二是絕對要注意不能將鋁線與銅線直接相連,因為兩者在相連時會發生電化反應,是十分容易引起事故的……”這樣,通過更為生活化的具體知識的引導,可以大大地提升學生對知識的接受程度,并提升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應用能力,不僅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質量,同時也發展了學生的綜合素養。
三、提升實驗教學的開放性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課程,實驗教學是初中物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課程改革的環境下,教師要更加重視物理實驗教學的意義,提升實驗教學的開放性,在保證安全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自主地進行實驗,了解實驗中應用到的各項物理知識,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能力和創造性思維,深入挖掘學生的內在潛能。
比如,在學習“現代順風耳——電話”這一節內容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一次開放性的實驗活動,鼓勵學生結合自己學到的對電話本質的認識,在課下搜集相關的材料,制作成簡易電話,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發展學生的科學創造精神;再比如,在學習“液體的壓強”這一部分的內容時,需要學生進行“探究液體內部壓強”的實驗,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制定實驗的內容,如測量哪種液體的壓強、實驗條件如何劃分等,讓學生自主掌握實驗的進度。這樣,通過提升實驗教學的開放性,可以大大地提升學生對物理實驗的學習興趣,給學生創造出良好的學習機會,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探究精神,提升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
四、加強課后作業的實踐性
課后作業是連接學生課上學習與課下生活的重要環節,對學生的學習能力發展與習慣養成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在新課程改革的環境下,教師應當加強生活與學習之間的聯系,增強課后作業的實踐性,引導學生從更多的角度學習物理,擴展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物理學習體驗。如此,可以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使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物理學習習慣,促進學生物理核心素養的有效發展。
比如,在學習“電功率”這一節內容時,我給學生布置了一項家庭任務,讓學生首先在家里進行信息搜集,了解家中各種家電的電功率,并上網搜集更多相關家電的電功率,進行對比,了解各種家電電功率的常識;再比如,在學習“聲的利用”這一節內容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任務,讓學生利用網絡、圖書館、電視節目等各種途徑了解更多教材上沒有講到的聲音的利用范圍,將其搜集起來,制作成調查報告,在課堂上分享出來。這樣,通過實踐性強的課后作業的布置,可以明顯地轉變學生的被動學習狀態,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知識的探索中來,感受物理學習的樂趣與成就感,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豐富學生的物理學習經歷。因此,初中物理教師一定要積極總結教學經驗,結合初中學生的行為特點,提升課后作業的實踐性。
本文針對新課改下初中物理教學的有效策略展開了一番敘述。初中學生正處于各項能力快速發展的年齡階段,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關注學生個體綜合素養的發展,培養學生良好的物理學習興趣,提升學生在學習中的參與度,使學生能夠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從而提升初中物理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唐宇嘉. 基于新課改下的初中物理有效教學策略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7.
[2]王毅. 新課改背景下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學設計模式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