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玲玲
摘 要:本文以《背影》為教學案例,在教學中發現學生對文中的父子之情不能很好理解,甚至完全事不關己的態度。所以,本文試圖從觀察品味生活的角度,增加學生的認知,從而達到情感上的豐富,使學生在作文中有真情實感,從而慢慢提升作文寫作水平。
關鍵詞:《背影》;細節;生活;認知;情感;寫作能力
初中學生的寫作能力開始出現參差不齊的現象,但是總體水平還是比較低。由于中高考作文所占比重較大,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重視。以下就是我在教授《背影》這一篇經典散文時,發現學生在觀察、體驗生活中,所缺少的細節,并引導他們把生活如何很好地和作文結合在一起。
一、《背影》案例教學中出現的問題
自己希望能夠給學生上一堂有意義的《背影》課,所以在上此篇文章之前,我翻閱過大量的資料書、觀看了很多專家上此課的視頻資料。其中令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袁愛國先生在《背影》的發生地——浦口火車站,在那個寒冬,給學生上了一堂繪聲繪色、非常有意義的《背影》課。我在上這一課時,由于受到客觀因素限制,無法像袁老師那樣,讓學生親自感知、體會、重現當年“背影”那一幕。我是重點分析“望父買橘”這一部分:主要通過對父親的外貌描寫和動作描寫的分析來感受父愛,也學習了袁老師讓一位學生演示了一下父親當時爬月臺時的艱難。上完本課之后,我的感受是:學生對于父愛理解不夠,不能深刻體會,當然這跟他們的生活體驗、人生閱歷、年齡等都有很大關系。但在上這篇文章時,很多學生都是一副事不關己的態度,完全不受感動。
二、如何解決《背影》案例中出現的問題
于是我試圖加以引導:大家想想如果這是我們自己的父親,在年老體弱之時,還擔心遠行的你,路上不安全,吃不好,喝不好,在火車站跨過危險的軌道、爬過月臺給你買橘子,你是什么感受?學生大多數有了感受,變得嚴肅認真起來。接著繼續引導:請大家齊讀這段文字,邊讀邊想象當時父親的那個孤獨的“背影”(初步感知畫面)。接著讓同學們一起閉上眼睛,聆聽老師富有感情的誦讀這段文字(形成畫面,加深學生的感知)。在上完這一課之后,特意給學生布置了一個小作文:仿照“望父買橘”這段文字,寫一段有關于“愛”的話題的文字,注意細節方面的刻畫。小作文收上來之后,可以說問題很多,常見的幾個問題有:一是完全不注重細節描寫;二是故事情節老套(媽媽送傘給我、媽媽陪我寫作業、爸爸為我買藥、媽媽照顧我一整晚等);三是文章一定要講出來“媽媽或爸爸非常愛我”之類的話,否則,好像不能表現父母愛自己一樣。
這些問題就需要我們老師對學生加以引導。我也在這方面做了一點嘗試:首先,給學生一個星期的時間,回去對父母進行觀察,看看父母每天都在做些什么事,有沒有令你感動的小事或細節,請記錄下來;然后,上了一節從哪幾個方面進行細節描寫的作文課:一抓住特征繪外貌,二定格瞬間繪神態,三捕捉個性繪語言,四錘煉詞語繪動作,五依托情感繪心理,六烘托渲染繪環境;接著,學生知道要從這六個方面來寫,但不知如何下筆,于是我又結合實際的例子講述細節描寫的方法:一細化動作、延長過程,二運用修辭、畫其神韻,三變換角度、增加層次,四類比聯想、添其內涵;最后,讓學生組織語言對上次的小作文進行修改或重新寫作。
三、案例解決所收到的成效
這次作文收上來,效果還是明顯的,最起碼學生有注意到,并有不同程度的細節描繪和選材方面的多樣性,這兩點令我很欣慰。其中寫的比較好的一段文字:
由于家庭生活比較艱難,父親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外出打工,所以我對父親是比較陌生的。我對他最深的印象就是他皮膚黝黑、很少說話,但一說起話來聲音粗獷,有時能嚇我一跳,致使我很少和他交流,就想躲著他。母親總是忙著工作,無暇顧及我和弟弟的學習,所以從小我的學習就不是很好,我自己也不是很上心。
小學畢業升初中時,父親從外地打工回來,送我去學校報名,我清楚地記得:那天特別的熱,一開始我和父親并排著走,我們一路也沒有說一句話,當時的氣氛讓我感覺很尷尬;后來實在是太熱了,我有點走不動了,就落在父親的身后,他不時地回過頭來看我,等一會兒,繼續走他的路。我心里可不是滋味,感覺自己一點都不重要,于是我越走越慢干脆在原地不走了。他很快就發現我沒跟上來,就給我來了兩個字“快點!”在那個炎熱的夏天,聽到如此粗獷的聲音,我是既害怕又有很多不滿和不耐煩。但也只能是這樣,我從來不敢在他面前耍脾氣的。又走了一會,我真的是走不動了,他大概是看出來了,于是回轉過身,朝我走來,我看見他朝我走來,有點驚訝、也有點竊喜,感覺自己在這場博弈中贏了,故意不朝他看。他來到我的身邊,壓低了聲音親切地問道:“小子,真的累啦?”這應該是我聽過他最溫柔的一次講話,心里暖暖的,但鼻子酸酸的。“嗯……”眼睛不敢朝他看,只見眼前之景模糊了雙眼。他大概是發現了我有點委屈,就說“那我們休息一會再走,去早了還要等。”他就和我面對面坐著,我能看出來他也很熱,因為他白色的襯衫早已被汗水印透了,他不時地把襯衫拉一下,讓里面涼快點。就在他拉動襯衫的那時,我注意到父親身上明顯有兩種不同的顏色:一種是膚白色、一種是醬紫色,這兩種顏色最明顯的分界線就是襯衫的領子,領子能蓋住的地方是膚白色,沒蓋住的頸子和胸口呈現出一道醬紫色的分界線,是那么的明顯。我低著頭,看看我自己是多么的白凈。就在那一刻,突然覺得父親很不容易,他何嘗不想在家陪著我、弟弟和媽媽,他何嘗不想和兒子有更多的交流,他何嘗不想每天不要那么的勞累……。但是,他沒有辦法,因為父親只讀到小學四年級,很多職業他從事不了,只能到工地上去干活,常年下來,他怎能不變得如此的黝黑和蒼老呢。想到這里,我立馬站了起來,“爸,我們走吧,學校就在前面,我們快到了!”我又重新燃起了繼續走下去的愿望,這一愿望也是從來沒有過的奮斗的愿望,是那么的堅定。
此段文字,我認為小作者有很好地刻畫父親的一些行為動作,如“不時地回過頭來看我”、“很快發現”、“壓低了聲音親切地問道”,還有父親的語言,如“小子,真的累啦”、“那我們休息一會再走,去早了還要等”這些帶有安慰性質的話語,但又很符合父親的性格特征,最重要的就是那段外貌描寫“我注意到父親身上明顯有兩種不同的顏色:一種是膚白色、一種是醬紫色,這兩種顏色最明顯的分界線就是襯衫的領子,領子能蓋住的地方是膚白色,沒蓋住的頸子和胸口呈現出一道醬紫色的分界線,是那么的明顯。我低著頭,看看我自己是多么的白凈。”通過父親身上分明的一道分界線,并和“我”做對比,感受到父親的不易,和父親對“我”和“家庭”的愛,最后把父親對我們的愛,轉化成一種奮斗的力量,積極向上。
四、關于提升寫作的心得體會
在上《背影》這一課中,讓我也是感受頗深,我們既可以采取還原真實場景法,來讓學生如臨其境,感受父愛;我們同樣也可以讓學生在平時的生活中感知、認知父愛,從而和作者達到情感上的共鳴,在和作者達到了共鳴之后,我們可以仿照作者的手法來對我們的作文加以潤色,豐富我們的寫作技巧和情感抒發。因為生活就是寫作的源泉,寫作就是寫生活,寫情感,寫思想。這樣的話,我們的寫作境界才能夠提高。
參考文獻:
[1]崔允漷.有效教學[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90—94.
[2]許書明.語文有效教學設計技能訓練[M].暨南大學出版社,201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