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健
摘 要:本文基于生物學課程標準中提出的“生物學課程強調主動探究學習與注重概念知識傳遞”這一教學要求,對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的探究式概念教學實施策略做簡要分析。
關鍵詞: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學;概念建構
生物學是一門研究生命現象及活動規律的科學,除了豐富的理論知識,也包含著人類在認識自然現象與規律當中所形成的一些特有思維方式。而在教學中培養學生養成這些探究思維,對于其生物科學素養的提高無疑有著重要意義。
一、創設情境,激活動機
課堂教學中的情境有很多中,其根據教學目的、內容以及類型的不同,教師所選擇的情境創設手段也會不同。但無論哪一種情境,都需要依托于問題,將問題置于情境之中,使其成為學生探究和建構概念知識的原點,這樣在激活舊知的過程中,循序漸進,再結合觀察與思考,完成整個概念探究和建構過程。因此,教師所提出的問題必須要與學生的生活認知經驗和已有知識儲備緊密相關,在此基礎上再根據概念的不同來設置出相關的情境,通過一個又一個的問題來引導學生進行探究。例如,在探究“藻類植物”相關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參照生活中出現的“劣質紫菜”事件,發表自己的看法。提出“如何判斷紫菜是不是塑料做的?”等問題,引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并引申出使用顯微鏡觀察、燃燒或在水中浸泡等鑒別方法,而支撐這些想法的背后,則是有關植物細胞結構和物質組成等學生的已有概念知識。再如,在“綠色植物與生物圈的物質循環”中,教師可以事先為學生準備一組對照實驗,選取兩根粗細比較接近的枝條,其中一根去掉葉片,另一根保留;分別插入兩個錐形瓶當中,瓶外露出的枝條部分用塑料袋包裹住,扎緊袋口。向瓶中導入水,確保兩個瓶中的水面高度一致,并做上標記,為防止水分蒸發,在液面上方滴上適量食用油,提前放置在可以接觸到陽光的地方。等到課堂教學開始后,引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可以看到保留葉片的枝干上在塑料袋內出現大量水珠,且液面下降。由此教師便可以提出問題:塑料袋當中的水是怎么來的?通過實驗創設情境,來將課堂教學指向了對“植物蒸騰作用”的探究當中。
二、圍繞問題,引導探究
該環節是探究教學中的關鍵,教師應在教學設計當中根據學生已知概念來設計探究活動,從而使學生在體驗探究過程的同時,獲得事實性知識。
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探究活動可以分為實驗和非實驗兩種。實驗作為生物學中的重要研究方法,既能用來探索未知,也可以應用于教學。學生在課堂中從設計探究方案到具體實施實驗,整個過程從初步感受科學實踐,到形成基本的實驗探究能力,并且有助于于建構抽象的概念知識。例如,在“植物的呼吸作用”概念教學中,針對學生廣泛存在的錯誤:“植物呼吸吸入二氧化碳,呼出氧氣”這一前概念認知,教師應引導學生來制定實驗探究方案,驗證假設的正確性。實驗一:裝有新鮮菠菜的塑料袋在黑暗環境下放置24小時后,塑料袋中的氣體能夠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由此得出第一個結論:植物呼吸呼出二氧化碳;實驗二:裝有新鮮菠菜的塑料袋在黑暗環境下放置24小時后,將點燃的蠟燭伸入裝有新鮮菠菜的廣口瓶中,蠟燭熄滅。由此得出第二個結論:植物呼吸吸入氧氣。那么此時教師還需要再進行第三個實驗:將等量的干蠶豆種子與萌發的蠶豆種子分別裝在兩個相同的保溫瓶中,靜置24小時,然后讓學生用手感受兩只瓶子的內部溫度,并用溫度計進行測量。由此得出第三個結論:植物呼吸釋放能量。再如,在“人體內物質運輸”中,涉及到心臟結構、血流方向、血液循環等知識點,概念比較難掌握,教師需要清晰的圖解和模型來引導學生進行記憶,但這種方法比較容易遺忘。那么教師可以用實驗的方式,來讓學生觀察豬心的結構,近距離觀察和接觸心肌的薄厚,看清血管與心臟之間的連通、瓣膜等等,勢必能夠使學生留下深刻印象。
可見,科學概念必須要經過觀察、實驗和比較等有意義的建構過程來產生,這也是培養學生知識遷移能力的一種有效途徑。
三、歸納總結,建構概念
表達與交流是探究教學中的最后一個環節,也是學生得出科學結論,形成概念的階段。教師此時應為學生創造一個交流合作的探究性氛圍,鼓勵學生以不同的方式來呈現探究成果,在互動、表達、交流、質疑和討論中提高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歸納環節離不開概念圖,無論是教師的板書還是作為學生的總結工具,它都具有能夠將某一主題下涉及到的所有概念進行整理歸納的作用,而且還能夠表明概念與概念之間的關系,形成一個直觀地知識結構圖。例如,在“植物的光合作用”中,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產物包括有機物和氧氣,條件是光,場所為葉綠體,通過直觀清晰的概念圖來使學生掌握“綠色植物能夠利用太陽能(光能)來將二氧化碳與水合成為貯存有能量的有機物,同時釋放氧氣”這一概念。
綜上所述,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具體實施探究式概念教學,需要從加深學生對概念 的理解出發,選擇合適的教學策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改善其學習態度,有效提高其學習能力,真正構建一個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
[1]趙月祝.初中生物探究性實驗教學的優化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31):161-162.
[2]楊同勇.初中生物概念教學探析[J].基礎教育研究,2018(06):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