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有清
關鍵詞:小學語文;隨文識字;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23-0136-01
語文學習的基礎就是字詞的認識,只有夯實基礎,才能夠更好的展開聽說讀寫學習,教師應改變以往枯燥無趣的識字模式,讓學生在趣味的環境中自然的認識字詞,可從文本入手,幫助學生尋找文字的認知規律,系統化的記憶信息避免遺忘,讓學生逐漸的累積詞匯,豐富詞匯庫,強化學生強化識文斷意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
1.隨文識字教學法的優點
(1)符合小學生的認知規律
識字的形式有很多種,隨文識字較大的優勢在于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小學生缺乏主動識字的能力,教材信息間接明了,部分的故事趣味十足,學生在閱讀中遇到生字生詞自然會想要查閱,在教師的幫助下認識生字也就更為順利,學生可結合文本的理解,在更短的時間里,完成生字認識、重點背誦等人物,通過教材資料能夠幫助學生規范語言,讓學生形成隨文識字的習慣,每天都能夠累積一點生字詞,有著多重的教學效果。
(2)有助于學生記住字形
字形、字音、字義是學生在識文斷字時遇到的難點,很多的生字詞都有類似的形義,學生遇到形近字、同音字,容易造成混亂的記憶,隨文識字將生字放在原文中,學生在結合前后文的理解上,可更加直白的辨別字詞,隨文識字更加關注整體記憶、系統化記憶,還可以分析出其中近似字詞的規律,讓學生形成規律化的記憶。
2.開展隨文識字教學的方法
(1)初讀課文,借助拼音,認讀生字
學生最開始識字時可通過拼音來自主記憶,教師可在學生掌握了拼音后,適當的放手讓學生借助拼音來閱讀,此時教師可劃分小組,讓學生同組之間來閱讀課文,互相監督幫襯,學生們可選擇每個人分段,一個人閱讀一段的方式來學習,也可以每個人扮演一個角色,按照角色劃分來閱讀識字,如教學“比尾巴”時,學生們分別扮演小動物,每個人閱讀一段,一個人問一個人答,同桌之間選擇一個人閱讀“誰的尾巴長?誰的尾巴短?誰的尾巴好像一把傘?”另一個人回答“猴子的尾巴長,兔子的尾巴短,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傘。”這個過程中教師可發放生字卡,“比、尾、短、猴、鼠、扁、最、鴨”這些生字可與圖畫結合讓學生更加方便理解,初讀中有卡片輔助,有同組成員互相協作,讓學生對生字的認識更加深刻,主動汲取生字信息強化積累。
(2)精讀課文,結合語境,理解字義
精細化的閱讀課文,結合文章的語境,逐步的理解字的意思,通過文字的表象看到內在,可讓學生理解生字的根本含義,一則可以讓學生對文字的理解更加充分,再則可以讓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更深。如教學“丑小鴨”時,教師先領讀課文,讓學生了解“欺負”“籬笆”應該讀輕聲。“負”在讀單個字時要讀第四聲,“笆”在讀單個字時讀一聲,在這里組成詞后讀輕聲。而后教師可展開游戲互動,去掉拼音板書字詞,讓學生在脫離拼音的情況下重新來認識這些字詞,而后教師再給出一組詞匯讓學生來摸索規律“暖烘烘、鴨媽媽…”鼓勵學生結合這組詞說出類似的詞匯,總結ABB式的詞語,鼓勵學生利用ABB式的詞語造句,聯系上下文嘗試將暖烘烘,改成其他的詞匯,來感受這個詞語應用的特殊效果。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回想生活中暖烘烘的瞬間,回顧自己當時的經歷,利用現學的詞匯去想象與思考,爭取做到感同身受,深層次的領會語文字詞的內涵。
(3)分析字形,教給學生識字方法
語文的字詞有一定的結構可供參考,如同樣的偏旁部首,拆分一些較為復雜的生字來記憶,分析文字背后形成的含義等,如曬拆分成一個日一個西,可以理解為太陽從西方生氣讓人感到曬,既能讓學生感興趣,又能快速的記憶,另外語文的文字學習,還可以導入其他的形式,在隨文記憶中采取猜謎的形式,讓學生競爭猜測,如大王頭上有一人:全;大哥壓著可弟身:奇;一天一天又一天,天天太陽都出山:晶;寶貝小口頭上開:員;大米青草一口吞:精;很字兩人離,木棍左邊立:根…在隨文識字中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建立文字的思維導圖,如教學“頤和園”時,頤和園本身就是一個學生在生活中有所耳聞但并不熟悉的生字,教師可鼓勵學生延伸出圓明園、故宮等類似的詞匯,并通過多媒體的形式展示圖畫讓學生來猜測其建筑名稱,并展示對應的文字,通過字詞拓展讓學生增加累積量。
綜上所述,隨文識字是基礎的、簡單的教學形式,但隨文識字并不如表面上看似的那樣輕松,教師可帶領學生在更加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反復的識記,形成深刻的記憶,獲得文字的理解,而提高語文的認知能力。
參考文獻
[1]何敏.小學語文隨文識字教學中游戲法的有效運用[J].教師,2016(6):91-91
[2]嵇文佳.隨出精彩識出能力小學生"隨文識字"教學法的實踐[J].作文成功之路(下旬),2017(6)
[3]夏竹.小學低段隨文識字教學研究以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課堂教學為例[J].教育家,2016(18):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