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琬璐
【關鍵詞】 ?初中音樂 課堂教學 現狀 對策
【中圖分類號】 ?G633.951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22-042-02
引言
音樂學科作為中學教育的一門基礎學科,主要目標在于培養學生的審美感受和表現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相較于小學階段,初中的文化課程學習逐漸加重,但即便如此,仍不能忽視這個階段對于美育方面音樂層面的培養,足夠的音樂意識對于學生人格的塑造和全面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新課改實行下的音樂教育,越來越受到廣泛的關注,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教學質量的水平也有了顯著提升,音樂學科也逐漸成為對中學生德育、智育與美育的有效途徑。
一、初中音樂課堂教學現狀分析
(一)學生音樂基礎參差不齊
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自不同的小學,就目前現狀來看,不同小學對于音樂教育的重視程度,以及各個小學音樂教師的專業能力和水平都不盡相同,甚至有些城市偏遠地區不同小學的音樂教育情況大相徑庭,有些學生音樂基礎薄弱,甚至小學都“沒怎么上過音樂課”,就會造成了進入中學后知識銜接斷層的現象。學生音樂基礎參差不齊的現狀就會讓初中階段的音樂教師很難把握教學進度和深度,課堂教學開展起來十分被動。
(二)嗓音特殊時期,不敢開口歌唱
眾所周知,男生女生的變聲期大多處于13-16歲之間,也正是初中階段,這個時期因為喉頭、聲帶增長而伴隨的聲音嘶啞、音域狹窄、嗓音疲勞等問題都深深困擾著這個階段的學生和教師。嗓音問題讓這個本就敏感的年齡更加“難以啟齒,羞于開口”歌唱,那么如何引導學生正確面對變聲期的諸多問題,變聲期間應該如何科學發聲和歌唱,怎樣調動學生參與演唱的積極性將是這個階段音樂教師面臨的重要問題。
(三)初中音樂欣賞教學存在的問題
有過初中音樂教學經驗的教師不難發現,相較于小學音樂教學,又不同高中的音樂鑒賞,初中階段的音樂教學除了歌唱教學外,有相當一部分內容是欣賞教學。這個階段的音樂教師不僅要上好唱歌課,更要上好欣賞課。但很多教師害怕上欣賞課,這是為什么呢?首先,欣賞課需要課前充分、大量的精力去備課,去搜集音頻、視頻、背景材料等準備相關教學內容,其次,必須用心設計好教學環節,豐富教學手段,否則學生不知所云,聽著聽著就沒了興趣,最后趴倒一大片,教師在講臺上就會有深深的挫敗感,從此更害怕上欣賞課了。
(四)音樂課堂中多媒體的合理運用
教育現代化的大趨勢下,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網絡的廣泛應用,多媒體技術在課堂上的應用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音樂與多媒體技術的融合,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課堂上接觸到更多元的知識,也大大提升了教學效率,使得課堂更有感染力。但多媒體技術廣泛應用同樣也會帶來一些問題,由于獲取信息十分方便,多媒體對學生又有著十足的吸引力,很多教師慢慢就開始過度依賴多媒體教學,應用語言變成了多媒體文字;示范演唱變為了音頻播放;聆聽歌曲變成了視頻欣賞……這樣不但失去了多媒體教學的意義,音樂課的學科特性也被弱化了。
(五)流行音樂與傳統音樂的碰撞
流行音樂的迅速發展使它成為當今樂壇的主力軍,它的時效性和獨特的風格深深地吸引著當代青少年,它散布在生活的各個角落,推廣度大,影響力強,一些學生難免過度推崇和盲目崇拜。音樂教師不難發現,學生對于流行音樂的興趣要遠遠超過課本上的歌曲,流行音樂引入課堂是不可避免的趨勢,如何讓學生在喜愛流行音樂的同時不忽視傳統音樂,傳統音樂與流行音樂如何碰撞出火花,是我們應該思考的問題。
二、初中音樂課堂的有效對策
(一)做到因材施教,創新教學方法
因材施教是教育原則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來自不同小學,音樂基礎參差不齊的學生,教學課堂上的差異性,教師要不怕麻煩,不怕辛苦,因材施教,熟悉學生、了解學生的基礎水平,針對不同能力、不同基礎的學生制定合理的教學進度,做到難易適中,既不限制程度好的學生的發展,也不忽視基礎差的學生。在完成基礎教學目標的前提下,可以著重加強對基礎薄弱生的提高。即便基礎理論知識十分重要,但音樂教學的本質屬于感性認識的過程,因此,一方面要合理進行教學設計,另一方面是注重教學策略的合理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更好激發不同程度學生的積極性與參與性,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二)靈活教學方式,樹立學習信心
在學生嗓音處于特殊階段時期,幫助學生樹立學好音樂的信心,教師的鼓勵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日常的學習相處中,積極與學生溝通,建立良好的信任關系,在和諧良好的課堂氛圍中,學生的“防備心”和敏感逐漸放下,愿意放開自己,參與歌唱。教師也要在歌唱教學中注重范唱的示范作用,只有教師的親身帶領,才能最大程度的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三)豐富教學手段,培養審美能力
音樂課的學習,絕不僅僅是學會“怎么唱”就可以了,新課改下的音樂教育,更注重的是對學生創造力、藝術鑒賞力和綜合素養的全面培養和提高。被動地欣賞和照本宣科地講解,并不能滿足學生對審美的需求,增強師生互動,優化教學設計,豐富教學手段,使學生真正進入音樂,進入情境,才是有效開展欣賞教學的良策。欣賞教學中,教師不能一味的講而是要注重學生的及時反饋。欣賞的同時引發學生對于音樂的深度思考,轉變傳統教學模式,組織合作學習,提高音樂鑒賞能力,使學生成為課堂主體。學生探討式的學習,有利于加深對音樂的理解和認識,從基礎上提高鑒賞能力,體會音樂真正的魅力。
(四)優化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率
多媒體技術在音樂課堂中對于教學情境的創設有著不可取代的地位,它能夠很好地增強課堂感染力,是豐富教學手段重要形式之一。教師在對多媒體技術的運用時,應更好地對教學內容進行優化,應首先具有對有效信息的篩選能力,讓多媒體成為輔助教學、提高教學效率的利器,有效地擴充課堂容量,最大化的體現多媒體技術的優勢,而不是喧賓奪主,成為音樂課堂的主體。不要使課堂成為學生與多媒體的互動,將教師“架空”,教師在展示多媒體資源的同時加強溝通交流,增強和實現課堂互動,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五)轉變教學觀念,加強審美引導
流行音樂如今已經成為當下青少年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對于流入音樂課堂的流行音樂,教師要做到嚴格把關,認真選擇曲目,內容應是積極向上的,具有一定教育意義。流行歌曲的引入不僅豐富了教學資源,同時也是教師發掘學生音樂才能的重要手段,甚至可以帶動學生對傳統音樂文化的學習興趣。音樂素養的提高不僅僅停留在教材,還要積極汲取流行音樂元素,拓展學生對音樂的認識,做到統籌兼顧、協調發展,不能忽視傳統音樂的藝術性,二者相互穿插,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結語
初中階段的音樂教育對于這個時期學生人格的塑造和全面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堅持從學生實際出發,敢于發現問題,及時反思總結,勇于改革和創新,才能更好地提出有效對策,針對解決當前初中音樂教學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從教師自身而言,不斷地學習,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積極改革教學思想、教學方式,才能夠從根源促進教學效率和質量的提升。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享受音樂學習,從音樂學習中受益,從而促進音樂教育的長足發展。
[ 參 ?考 ?文 ?獻 ]
[1]王旭蕾.新形勢下中學音樂教育現狀與對策探究[J].北方音樂,2017.12.324.
[2]唐旋.初中音樂課堂教學現狀及對策分析[J].黃河之聲,2018.5.506.
[3]邱靜.多媒體技術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音教論壇,207.
[4]劉玉紅.對初中音樂教學引入流行音樂的探討[J].藝術素養教育,2018.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