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保英
【關鍵詞】 ?高中音樂 歌唱教學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3.951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23-066-02
歌唱教學是音樂教師開展高中音樂教學活動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僅是高中學生最偏愛的音樂學習模塊,也是新課程標準中極力強調的教學環節,能夠很好地表現音樂,培養學生的樂感。因此,如何開展音樂《歌唱》教學是音樂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重點,各位高中音樂教師都應該擔負起自己的責任,對高中音樂《歌唱》模塊教學方式與教學策略進行研究,以更好地發揮其作用。
一、高中音樂《歌唱》模塊教學的定位
根據本人的了解,高中音樂教學的歌唱主要包括獨唱、合唱、重唱等三種演唱形式,其中合唱教學是這三種演唱形式中的最為重要的演唱教學形式。而在新課程標準高中音樂《歌唱》中,教育部門要求教師在開展歌唱教學時要注重培養學生對演唱歌曲的興趣;激發學生表演和創造的潛能;提升學生對演唱歌曲的自信心;提高學生對音樂的審美意識……這些要求同時也是新課程標準對高中音樂《歌唱》模塊教學的定位。因此,以審美為核心的課程理念應鮮明地體現和貫穿在高中音樂《歌唱》模塊的內容和形式中,進而培養高中學生的審美能力,陶冶其情操,完善其人格。
二、高中音樂《歌唱》模塊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內容存在隨意性
由于部分高中音樂教師對歌唱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夠,這就使得他們在安排教學內容的時候,會更加偏向隨意性。比如說,有一部分教師偶然在上課前聽到有學生在對民謠發表自己的意見,然后就一發不可收拾地給學生講民謠的發展史,以及自己對當前民謠界的看法。從而忘記了自己最初的課程安排,等到下一節課再次上課時,教師也很有可能因為所教班級過多,而出現忘記自己上一節課在某個班級講課時計劃被打亂,然后繼續按照之前制定好的課程安排進行講解的情況。這種充滿隨意性的教學模式使得教師在對教學內容進行安排時既沒有一定的系統性,也沒有一定的完整性,學生很難對教師所講內容進行比較系統的把握,也就很難理解、掌握教師在課堂上講授的知識。長此以往,學生在這一模塊的學習碰壁太多,就會對歌唱模塊學習的積極性也就會受到影響,不愿意參與到歌唱模塊的學習過程中來。
(二)歌唱練習不合理
從當前的教學狀況上來看,部分高中音樂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更加偏向進行簡單的唱歌練習,讓學生照著教材上的樂譜學習如何準確地唱好一首歌。這種教學模式固然可以在引導學生學習新的歌曲的時候,對樂譜、節拍等樂理知識進行較為簡單的了解。但是卻大大影響了學生在進行歌唱學習的整體感受,削弱學生對歌唱學習的學習興趣。除此之外,高中課程緊張,音樂學習的周期較短,班級內部學生的學習基礎不夠牢固,學生對學習音樂的興趣不高等現象,都為教師開展教學歌唱模塊教學造成了一定的阻礙,使得教師很難將多樣的、有效的教學方法落實到日常的歌唱練習過程中。
三、高中音樂《歌唱》模塊教學方式與教學策略
由于高中音樂教師在落實《歌唱》模塊教學的過程中出現了上述問題,所以本人在此對這一模塊的教學方式和教學策略進行了一定的分析、探討,希望能夠為高中音樂教師開展音樂教學活動提供一定的借鑒。
(一)以合唱的模式為主,側重演唱方法引導
通常情況下,教師在開展音樂歌唱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需要進行“一對一”的教學,以更好地幫助學生糾正其在歌唱練習中出現的細小錯誤。但是,高中音樂課堂教學顯然不具備這種條件,教師少而學生多,如果教師要對學生進行“一對一”的教學,那么教師的教學壓力就會大幅度增加。所以,在高中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更加注重采取合唱的模式進行歌唱教學。這樣一來,每位學生都能夠參與到歌唱學習的過程中來,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而教師也因此收獲了更為豐碩的教學成果,并在降低自身教學壓力的基礎上,更充分地發揮了自身的引導作用,有效提升了學生的音樂綜合素養。
比如說,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合唱蘇格蘭民歌《友誼地久天長》時,就可以向學生詳細地講解為什么要挑選這首歌作為合唱歌曲,如何進行合唱的排練,如何更好地用合唱的方式表現所選曲目等問題。當然,教師也可以為學生分別播放2014年英聯邦運動會閉幕式上的版本以及宋祖英、多明戈、朗朗、周杰倫合作完成的版本,并引導學生進行對比,體會這這兩個版本之間的區別。最后根據自己班級內部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形式進行排練。除此之外,通過合唱的形式,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對不同聲部之間的融合進行感受;將學生根據聲部分成不同的小組進行集中指導,以更為詳細地幫助學生發現并解決一些演唱過程中的問題,引導學生將感情灌注到自己的歌聲里,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歌唱水平,推動其全面發展。
(二)融合多種教學方式,培養音樂審美表現力
有效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表現力是高中歌唱模塊教學的重要目標,它能夠有效推動學生藝術修養和審美情趣的提升。因此,高中音樂教師需要尋求積極有效的教學方式對學生的音樂審美表現力進行培養,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潛能。
以《同一首歌》為例,教師在引導學生對這首歌進行學習時,就需要讓學生通過反復吟唱的方式對這首歌的曲式特征進行感受,能夠正確理解歌詞的內涵,并能與歌曲產生共鳴,體會曲目樸實自然的風格與簡潔無華的音節,最終通過學唱歌曲,激發學生對人間真情的追求,學會與人溝通,關愛他人。能用真摯、深情的歌聲表達人們對真情的渴望、呼喚,并讓學生通過各種方式來體驗、深化歌曲的意境、內涵,從而提升學生的音樂審美表現力。
(三)增加歌唱實踐機會,融入相應歌唱技能
眾所周知,歌唱技能是我們完美展現音樂的重要推手,也是提升歌唱表現藝術的重要途徑。所以,高中音樂教師在開展歌唱教學活動時,需要著重對學生的歌唱技能進行培訓,以更好地幫助學生表現音樂、展示音樂。而在這個過程中,建議高中音樂教師可以采取增加學生進行歌唱實踐的機會的方法對學生的歌唱技能進行有效培訓。
首先,教師需要將歌唱理論與實踐進行巧妙地結合,向學生講解一些必要的聲樂理論知識。比如,教師在引導學生演唱《我的未來不是夢》時,就必須要求每位學生的演唱都能夠達到字正腔圓,避免將“一次一次徘徊在十字街頭”唱成“一字一字徘徊在十字街頭”,也為接下來的學習奠定一定的基礎。隨后,教師就可以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到歌唱實踐中來。正所謂“光說不練假把式”,學生如果想要將這些歌唱技巧轉化成為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就必須將這些歌唱技巧應用到實際演唱過程。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對學生站立的姿勢以及學生的手勢活動進行指導,將一些能夠呈現更好的舞臺效果的表演技巧傳授給學生,畢竟觀眾希望看到的是一個或一組具有生命力的人,而不是歌唱完美卻十分呆滯的“木頭人”。總之,教師需要積極利用合唱比賽、運動會開幕式表演以及藝術節等契機,為學生爭取更多的實踐機會,盡可能擺脫機械化教學的束縛,盡可能地提高學生對音樂學習積極性,為學生無聊、沉悶的高中生活添上一筆靚麗的色彩。
(四)完善相關教學評價,有效激發學生潛能
正如松下幸之助所說,“能虛心接受人家的意見,能虛心去請教他人,才能集思廣益”,教師在開展音樂歌唱教學時,在積極引導學生虛心接受他人的評價的同時,也需要盡力完善教學評價體系,以通過更健全的教學評價體系,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不足和優勢,進一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比如,教師可以定期讓學生對自己的歌唱水平進行自評,找出自己的不足進行改正,找出自己的優勢繼續保持;也可以引導學生之間進行互評,讓學生了解在他人眼中自己的歌唱是怎樣的;還可以通過談話的方式,給學生更為專業化的評價……總之,教師要采取多元化的評價機制,通過評價讓學生對自己有一個適當的定位,最終有效激發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中音樂《歌唱》教學在高中音樂教學過程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能夠幫助高中生更好地鑒賞音樂、表現音樂,使其能夠更為深刻地感受音樂的魅力。因此,高中音樂教師需要根據自身的教學經驗,在教學實踐中不斷進行反思、總結,最終有效提高自身歌唱教學的整體效率,推動學生音樂綜合素養的全面提升。
[ 參 ?考 ?文 ?獻 ]
[1]鄒凡清,周榮春.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音樂鑒賞教學探究[J].名師在線,2019(20):76-77.
[2]劉靜.信息技術背景下高中音樂“歌唱”模塊教學研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05):93-94.
[3]郭新梅.試論高中音樂“歌唱模塊”中歌唱集體課的設計與實踐[J].北方音樂,2017,37(16):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