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永菊
摘 ?要:在“教書育人”的教育本質之下,語文學科教育則亦應秉承在教學語文知識之外,培育學生人文素養的理念。“人文素養”落實至小學語文教育階段與閱讀教學模塊,則當可為文本共情能力,且學科教材文本中心由低段到高段亦在悄然發生著從自然到人文的轉變。由此,基于人文素養培育的情感教育應當成為小學閱讀教學的主要方式之一。本文就此模式的具體建構方法結合《窮人》一文做了:學生文本初讀與初解、重復朗讀、教師引領深化情感感受此三方面的闡述。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情感教育
作為語文教育旨歸之一的“人文素養”即為“人文科學的研究能力、知識水平和人文科學體現出來的以人為對象、以人為中心的精神”,簡言之,則是“對人類生存意義和價值的關懷”,在語文閱讀層面上,則可進一步具象化為“文本共情”,即能夠與由文本文字傳輸而來的作者、文內人物,抑或是單純的文字意義“感同深受”,這是學生具有真善美品質的重要前提。因而,基于此的情感教育則當為閱讀教學模式之首選,而關于此模式的具體建構話題,則分下列三點進行敘述。
一、學生基于情感中心問題的文本初讀與初解
包括情感教育的任何閱讀教學模式的前提無一例外地以學生為主體對于文本的初步閱讀、感知與理解,即首先介入文本以了解文本大體內容、感知其大體基調。但此初讀與初解的過程下亦得伴隨有關于一定問題的思考,以實現側重性感知與高效閱讀的目標。而依據教學目的的不同,所側重感知和思考的問題也便相異,在情感教育之下,則應對應呈現為情感問題,且應進一步精化為情感中心性問題。
例如,在《窮人》一文的教學中,在學生進行文本初讀之前,我則預先提出了“‘她的心跳得很厲害,自己也不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做,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這句話的含義是什么”此一問題,以使其閱讀能夠不限于字面表層意義與文本表層內容而深入情感內里,并在內里亦具有側重思考的方向。在伴隨此問題的閱讀過程中,同學們能夠隨小說引人入勝情節的推移模糊地對這句話取得一定程度上的認知,也即獲得初解,如“桑娜將兩個孩子抱回家是她的本能驅使和反應,她沒有辦法給出一個具體鮮明的理由,但是我覺得是因為她不放心這兩個孩子就孤零零地躺在那里”。此雖有一定的對桑娜此人物內心的些許感知,但依舊模糊膚淺,而對其的重新審視與澄清梳理則是以下環節的任務。
二、教師基于學生初解將問題再置文本,重復朗讀
情感作為文本的一大要素,其必存在于文本,對其的感知與分析亦必基于與文本語境的結合。因此,在學生對于情感中心問題的初解成果基礎之上引領其回歸文本、對與問題涉及相關內容的上下文進行重復朗讀、感知與體悟,并在此培養其回歸文本意識與習慣,則應為閱讀情感教育模式的第二環節。
例如在《窮人》一文的教學中,在學生攜帶上述問題進行完文本初讀與問題初解之后,基于亦在上述提到的其對問題相對膚淺的解答結論,我則讓其將此問題再置文本,對關聯其的上下文進行再次、重復的朗讀,對其所在前后語境進行重復的感知。在此過程中,同學們則會將在桑娜馬燈的照耀下顯現出來的西蒙死去的悲涼與她身邊兩個蜷縮著的可憐的孩子、以及在抱回孩子后桑娜擔心丈夫的激烈反對的內心活動納入到自己的意識與思想中。等再落實至對上述問題的重新審視后,其則會相對于第一環節的初解有更深的情感體悟。如一位同學說:“桑娜不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做,因為他的丈夫可能會不同意,可能會因此打她;而且兩個孩子還是活著的,她不忍心置他們于不顧”。這便是重復朗讀的效果,但更深層次的意義還未得到完全的挖掘,其亦無法得到更深層次的情感感受,于是,便需要下一環節的教師引導。
三、教師引領勾畫關鍵詞,逐步深化情感感受
通過對上下文的重復朗讀,學生對上述情感中心問題的自主理解亦已達到了一定的水平,但還未理解通透,而需要教師的及時點撥以突破思維壁壘、打通思維脈絡,從而逐步與作者、文本人物發生深刻的共情。
例如,在《窮人》一文的教學中,在同學們通過重復朗讀對上述情感中心問題有更深一步的解析與情感體悟之后,我則從“她的心跳得很厲害,自己也不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做,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這句話源頭處的層次分析入手,引導同學們勾畫出“不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做”、“非這樣做不可”此兩個關鍵詞。而后則依據同學們上述第二環節中的回答,如“桑娜的丈夫可能會不同意,可能會打她”,對此進行進一步的深挖,即對“她的丈夫為什么可能會不同意”問題的思考。此時,同學們則會跟隨此思維再去回看原文,找到“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的信息,我則又追問:“為什么五個孩子夠他受的了”,其則會前溯文本,發現桑娜家庭的貧窮和窘境。且為使其能夠深刻地體悟到“貧窮”的概念,從而更能夠體悟桑娜的心理,我則又讓同學們去提煉出這個小家庭的吃穿住行:沒有鞋穿,吃黑面包等,且讓其去進行角色轉換,假設自己生活在那樣的環境之下,會是什么樣的。至此,同學們則能夠真正透徹地體會到桑娜“不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做”的復雜心理。針對“非這樣做不可”的問題我亦采用了這樣的追問方式,以最終讓同學們既能夠深入文本體會到桑娜夫婦的不易與善良,又能夠在文本視角外認識到這種善良的可貴,同時生出感動、磨練出自己一顆敏感善良的心。
總之,情感教育有效實施的關鍵在于學生的自主情感體悟與教師對其體悟成果進行的步步深挖,以最終使情感種子顯露、開花、結果。
參考文獻:
[1]蘇艷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8(29):71-72.
[2]李鑫.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西部素質教育,2017,3(0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