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樹梅
關鍵詞:小學語文;學習興趣;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22-0052-01
常言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培養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時,教師不僅要對教學的方法進行相應的創新,也要從小學生的實際出發,在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到學習語文的快樂,從而更好的認識到語文學習的興趣,從而更加主動的進行學習。
1.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的情況
(1)現在傳統的教學觀念還在影響著教師,學生也因為長時間的應付考試,失去了學習的興趣,認為語文是一門枯燥的學科,這不僅僅不符合語文教學本來的特點,也違背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規律,對于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也沒有幫助。
(2)教育教學理論的滯后。現在強調讓學生去進行相關的實踐,特別是一些在科學基礎上進行的。
(3)一些語文教師的思想相對陳舊。這就需要教師不斷的更新自己的教學思想,增強自己的素質。一方面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另外語文老師要增強學生訓練意識,這樣才可以充分的體現他們的主體性。
2.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具體方法
(1)創新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有效性
對于小學語文教師來說,創新教學的方法,使用趣味性比較強教學方法,不僅僅可以吸引學生的興趣,也可以提高教學的有效性,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條件。例如在學習“落花生”這一部分的時候,因為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思考和分析能力的問題,所以教師使用的教學方法適合這個年齡段學生的特點。教師首先要明確教學的重難點,讓學生掌握相關的重難點,從而更有針對性的進行閱讀,并帶著自己的理解進行相關的分析,把握文章的主旨。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相關的大意,在閱讀課文之后,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讓學生更好的探究教師提出來的問題,這樣學生就可以在得到答案之后獲得成就感,認為學習語文很快樂。小組合作的教學是一種傳統的教學方式,也是一種可以讓學生互動的方法。在使用小組合作教學的時候,教師要更好的進行創新,使小組合作更加具有價值,從而產生長久的興趣。
(2)使用教材中語言訓練的相關因素
從一篇文章來說,可以使用的語言文字訓練因素是很多的,要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語言文字訓練,就要科學的使用好這些訓練的因素,也就是新課標提出的相關要求。結合具體的教材和實際情況,就可以把語言文字訓練價值提高,從而讓學生更好的理解作者的情感,并通過對字,詞,句等方面的練習,感受深層次的內涵,突出教材的作用。一些篇章特別適合進行朗讀,那么就可以指導學生進行朗讀的訓練,也可以把一些句子拿出來,進行仿寫的訓練,像云房子蓋好了,有的像一個大冬瓜那樣橫著,有的像……可以引導學生仿寫一些優美的句子進行相應的訓練,讓學生更好的進行造句,表達自己的情感,也可以選擇一些合適的句子進行句式的練習,這樣時間一長,學生就可以很好的掌握語言的學習。
(3)開展相關的活動,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
低年級的學生比較活潑,開展一些活動發揮學生的獨立性。例如在進行識字練習的時候,就可以讓學生接觸一些猜字謎的活動,這樣學生的積極性就會很高,參與性很高。一方面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鞏固學生的學習成果。例如很多學生都喜歡繪畫活動,在學習“詠鵝”這一部分的時候,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根據詩的內容畫一只白色的鵝,并把鵝在水里面游泳的動作和形態都表現出來,展示學習的問句。又比如可以組織學生玩一些打電話的游戲,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互相進行寒暄。
(4)培養學生課外學習的興趣
第一,組織不同的活動,吸引學生的興趣。除了進行日常的學習活動之外,教師還可以舉辦一些圖書角,閱讀角和一些詞語串聯的比賽等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接觸到很多的語文知識。這樣不僅僅可以讓學生學習到一些課外的知識點,也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第二,尋找伙伴,一起成長。小學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如果只是自己進行某項活動就很容易放棄,同時小學生也具有攀比的心理。教師就可以利用學生的這個特點,開展伙伴制的學習方式,讓他們一起學習和交流,互相監督,一起進步。
第三,多個途徑進行學習,培養學習的愛好。現代的通信技術特別發達,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也很多,學生在進行課外休閑的時候,就可以把閱讀當成一種愛好。教師可以推薦一些適合學生看書的網站、電視節目,讓學生在放松的時候也可以學習到一些語文知識,從而發展成自己的一種愛好。
3.構建良好師生關系,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
小學生對很多的事物都感到好奇,因此教師在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時候,也要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進行針對性的教學。這樣才可以建立良好師生關系,提高教學有效性。例如在學習“小母雞種稻子”這一部分的時候,教師就可以使用幻燈片引導學生說出小母雞是如何種稻子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幫助學生在文章中找出答案,這樣的講解過程,就可以維持學生的熱情,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
參考文獻
[1]張敏.論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J].初等教育,2017(10)
[2]肖婷婷.小學語文教師課堂教學語言研究[J].初等教育,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