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莎莉 陳晶
摘要:目前隨著社會信息化的不斷發展,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體的出現,已經成為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同時也對民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產生新的影響,在這一新時代下,民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關教師應樹立新思維,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領域掌握并運用好新媒體,創新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進而提高民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
關鍵詞:新時代;新媒體;思想政治教育;民辦高校
一、民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現狀
我國高等教育的組成部分之一——民辦高校,民辦高校在我國教育領域中發展態勢呈現良好,極大的提升我國整體教育水平與水準。相比較公辦學校,民辦高校同樣肩負人才培養效度,立足于我國社會發展需要,為國家社會發展培養所需要的能力、素養,使人才以自身能力成為社會發展的建設者。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作為民辦高校教育體系中的重要一環,在培養大學生素養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效度。
當前,民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有優勢,也有不足。其優勢有:一是民辦高校辦學彰顯特色性,重視學校文化的構建與傳承,能夠為社會發展培養復合型人才,以此提升民辦高校辦學效度,為我國高等教育效度添姿添色;二是民辦高校教學管理呈現嚴謹規范態勢,具有較為成熟的教育管理標準,增強民辦高校人才培養質量。最后,民辦高校辦學形式主要是立足地方,具有較強的地域性色彩,以校企合作等模式,推進民辦高校教育模式與當地知名企業合作,推進民辦高校專業課程理論與實踐融合,為學生專業實踐提供平臺,提升民辦高校自身辦學效度。
與此同時,民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足現象也得到凸顯。首先,我國民辦高校主要是面向國家發展、社會需要的,以此調整專業教育效度,推進民辦高校專業教育教學的開展。這種專業教育教學形式,過分的重視大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特別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視不足。其次,民辦高校教師的離職率很高,因此,他們有機會就去找另一份工作,這影響到民辦高校教育質量的提升。最后,民辦高校大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功利主義,究其原因,是民辦高校大學生職業素養培養效度不高,不利于民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傳遞。
二、思想政治教育中新媒體的應用分析
新媒體是不同于傳統媒體形式,其是借助互聯網技術,新生成的一種媒體形式,不同于報紙、電視等媒體形式,其集音頻、視頻、文字、圖片于一體的媒體形式,受到廣大人民的青睞,尤其是大學生群體。從實踐調查中而知,大學生群體是新媒體中運用的主流力量,推進新媒體技術的進一步發展。目前,國內許多專家、學者根據新媒體的生成、影響效度等因素對新媒體進行研究,認為,新媒體是在傳統媒體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是高科技應用的成就之一。本文認為,新媒體是一種將移動通信技術、網絡技術等相結合的媒體形式,為受眾面提供豐富的信息數據,增強受眾面信息數據的運用效度,體現了技術創新,還體現了現代社會傳播觀念的創新。
當前針對新媒體技術的運用效度,以及大學生對新媒體技術的運用熱衷,不少高等教育機構將新媒體運用到教育體系、體制中,推進新媒體在專業教育中的有效運用,民辦高校也不例外,以其獨特的辦學理念、效度,將新媒體技術使用到自身專業教育中,為各大專業教學提供革新契機,使新媒體在民辦高校中發揮根本運用效度。與此同時,新媒體在民辦高校中的運用,較為符合大學生獲取信息數據能力,尤其是針對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數據的獲取模式,增強新媒體在民辦高校中有效、實效運用作用。
三、民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媒體中帶來的影響
(一)大學生受到的影響
從當前民辦高校教育發展現狀來看,如果新媒體技術不能科學合理地應用于民辦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它將對大學生全面發展形成一定的影響,包含身體素質的發展、心理素質的發展、思維品質的發展等。信息技術發展的今天,智能手機已經普及到人手一只,而智能手機的生成為大學生生活、學習都帶來良好的運用價值。例如:運用智能手機登錄某一個網站、平臺獲取大學生所需的信息資源,拓寬自身知識面,加強輿論導向。與此同時,大學生也成為新媒體平臺信息數據的分布者,成為虛擬世界真正的主體者,以此加強輿論導向。由此可見,新媒體對民辦高校大學生的影響,對大學生之一影響效度,使民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開展模式形成沖擊。
此外,在新媒體影響效度下,對民辦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層面形成一定的負面影響。許多大學生也無意中由于在線游戲成癮研究,對大學生來說弊大于利,這會對大學生的觀感產生反面影響。新媒體信息數據資源參差不齊,民辦高校針對教育信息資源的獲取大都在新媒體中,會使學生思想形成一定的沖擊,甚至影響到學生三觀的塑造。在新媒體環境中,在沒有法官標準,沒有規則的前提下,在大學生對信息選擇,信息傳遞,大學的約束下大學生在新媒體上的展覽行為將不受控制,負面影響將越來越大。
(二)民辦高校受到的影響
目前,新媒體替代上課問題模式已經屢見不鮮的出現在民辦高校專業教育中,違背了民辦高校教育管理秩序,影響到民辦高校專業教育質量的提升。基于新媒體能夠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教育資源,部分教師重視學生線上教育活動的開展,為學生在在線構建精品課程,這樣與線下課堂教學模式銜接,能夠達到良好的民辦高校專業教學效度。然而,部分教師在新媒體平臺教育資源的運用中,偏離正確的軌道,以新媒體教育代替傳統教育模式,這不利于民辦高校教育教學的有效開展,使大學生的專業知識水平將下降。從長遠來看,這將對私立學院和大學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究其原因是部分民辦高校教師沒有意識到新媒體教育內涵。從教育層面來看,新媒體教育模式只能夠作為課堂教學的輔助形式,不能夠代替課堂教學模式,民辦高校課堂教學才是大學生獲取知識、學習知識的主渠道。
四、提高民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路徑
(一)推進“新媒體教育和實踐教育相結合”教育教學模式
在傳統媒體發展中,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是相對固定的,而新媒體教育的生成,為民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提供平臺。新媒體視域下,推進民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革新形式,實現民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新媒體技術的相融合,拓寬民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渠道,提升大學生獲取知識面的廣度,構建新媒體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使新媒體作為輔助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工具,進而推進民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發展,滿足大學生對民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習需要,增強了民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整體效果。在借助新媒體進行教育教學的過程中,以當地大學生日常生活中的緊密關系為例尋找教育實例,有效地提高大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發展大學生思維,促進大學生的參與到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開展中,樹立相互合作的團隊合作精神,加強師生之間的合作與溝通,這是目前非常有效的教育教學方式。
(二)運用新媒體的優勢,貫徹素質教育
大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民辦高校樹立以人為本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以老師的指導為輔。民辦高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著眼于大學生,要提高大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新媒體自由化可減輕民辦高校大學生的心理負擔,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學習積極性,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學習效率達到最終教育目的,提升民辦高校辦學效度。新媒體視域下,身為民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使用新媒體技術,建立與大學生的交流平臺,促進新媒體在民辦高校有效運用,以便及時地幫助和指導大學生。
(三)建立完善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平臺
新媒體視域下,民辦高校建立學校官網,QQ,微信、微博、抖音等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官方在線平臺,并建立相應的網站。 在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的過程中,力求引起大學生更多的關注,聘請專業指導教師參與到大學生交流更為頻繁的網絡平臺中 ,為大學生提供幫助,解決大學生思想層面中的問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傳遞效度,從而促進大學生思想教育的改善。
(四)民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中加大新媒體監管力度
在民辦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尋求多方合作,與附近企業構建良好關系,彰顯地域教育特性,提升民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在民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幫助大學生自動過濾,阻止一些不良網站對大學生思想上的侵襲,建立民辦高校校園網自動報警系統,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質量,在日常工作中應提供大學生的思想教育教學指導,可以定期開展相關講座避免在惡劣的網絡環境下學習,達到了提高了民辦高校辦學效度。
五、結束語
新時代背景下,新媒體運用到民辦高校教育中,在民辦高校工作中,創新民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順應時代潮流發展,將新媒體應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中,增強黨對民辦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領導主題;改進民辦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和方法;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的校園環境;加強民辦高校網絡環境建設,引導大學生,開展大學生思政教育,進而提升新媒體運用到民辦高校教育教學中的運用價值。
參考文獻:
[1]曾志嫘, 遲春麗. 日常生活審美化視野下民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 考試周刊, 2019(29).
[2]周志鵬, 耿雪蓮. 新媒視閾下民辦高校大學生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現狀研究[J]. 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9(5).
[3]劉雪, 李由. 民辦高校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現狀及思想政治教育對策研究[J]. 智富時代, 2019(1):171-171.
[4]韓帥. 民辦高校大學生畢業實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J]. 現代經濟信息, 2019(11).
[5]查小艷. 民辦高校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進學風建設研究[J]. 現代職業教育, 2019(7):132-133.
[6]戴紅梅. 大數據時代民辦高校藝術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路徑探析[J]. 藝術科技, 2019(1).
[7]徐暢. 民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現狀與對策研究[J].長江叢刊, 2019(1).
[8]王曉平, 譚玉蘭.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探索與價值--民辦應用型本科院校“重德學,促五進”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2):107-111.
[9]徐敏. 文化自信視域下的民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淺析[J]. 北方文學, 2019(2).
※ 本文系2018年度江西省高校黨建研究規劃一般項目:新時代民辦高校思政教育創新研究(主持人:趙莎莉,項目編號18DJYB113)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