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鋒
摘要:建筑行業在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過程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對于建筑企業來說,要實現建筑工程建設效益的最大化,就必須控制好建筑成本。本文筆者就針對建筑成本控制中的財務預算管理策略進行了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建筑成本控制;全面預算管理;策略
財務預算管理實際上就是根據企業所開展的相關經濟活動而采取的一種財務管理手段,其主要具有全員參與性、全面化等基本特點,這是一種全新的財務管理理念和方法。當前,我國建筑行業在成本管理上正面臨多方面的問題和困境,財務預算管理理念的引入恰好能有效應對這一嚴峻的局面,促進我國建筑企業成本控制水平的提升。
一、當前我國建筑行業的主要特點分析
(一)綜合管理水平偏低
現階段,我國大多數建筑企業在財務管理上都處于比較粗放的管理狀態,不注重財務管理的精細化與嚴謹性,而且也沒有構建完善的企業財務管理機制。從整體上來看,我國建筑企業的發展依然局限于本國范圍之內,政府在國外建筑企業的投資、建廠等方面設置了諸多比較嚴格的門檻。與此同時,我國建筑企業能走出國門,實現國際化發展的也寥寥無幾,即使能在國外立足,其所能承包的外國工程項目也是非常少的。在一些中外合資參建的工程項目之中,盡管我國建筑企業在經濟實力上比較有優勢,整體規模也比較大,但由于在建筑設計上缺乏新穎性和創造性,施工工藝技術也無法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通常只能負責完成某些技術要求不是很高的施工作業環節。
(二)企業組織形式具有多樣性
在新時期的時代背景下,我國建筑企業的組織形式變得越發多樣化。在建筑施工領域,不僅有實力雄厚的國有企業,同時也有新興的私營企業。而且這些企業之中既有國有控股企業,也有集體企業。由于國有企業與私營企業相比,在制度保障和經濟實力上往往具有更多的優勢,所以,通常來說,國有建筑企業的經營規模都比較大,而私營建筑企業的經營規模則比較小。但不管是哪種類型的企業,長期以來都存在一個比較明顯的問題,那就是經營范圍非常有限,絕大多數都是將某一方面作為主體來開展業務活動。但伴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進一步完善,大部分建筑企業都意識到了這一問題,并開始試著拓展業務范圍,借助多種多樣的方式來開拓業務,進而為自身爭取到更大的經濟效益。
二、建筑施工企業財務成本管理的主要內容
成本指的就是企業在提供產品、勞務等服務過程中所發生的各類損耗,主要涉及到人工勞動費用的支付、材料的采購資金以及相關機械設備的折舊費用等。根據成本來源的不同,可將其劃分為勞務成本和產品成本兩大類型。對于建筑施工企業來說,其財務成本管理工作主要是通過設定預期的成本管理目標,然后利用相關職能部門行使管理職權來完成的。具體來說,主要涉及到對于成本有關的各方面因素與條件進行深入分析,然后以此為依據制定科學可行的防控與調節對策,進而保證財務成本管理最終目標的實現。一般來說,根據施工環節的不同,可將施工企業的財務成本管理劃分為成本預測、成本規劃、成本管控、成本分析等主要模塊。
三、建筑成本控制在財務預算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不具備科學而系統的財務管理體系
當前,我國建筑企業對成本管控工作的重視度正逐漸提升,不少企業都設置了專門進行財務管理工作的部門,并安排了專業素質較高的人員來開展財務預算管理工作。然而,許多企業都不具備科學化、完善化的財務管理體系。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未出臺明確而具體的財務管理制度,導致諸多財務方面的管理工作在實際開展的過程中都沒有可供參考的依據,這就很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第二,預算管理部門在職權分配上不夠明確、合理,許多崗位在職責劃分上往往沒有明確的界限,一遇到矛盾和問題,就經常出現互相推卸責任的現象,最終對成本控制效果的提升產生嚴重阻礙。
(二)缺乏科學可行的風險管理手段
對于建筑企業來說,全面預算管理工作的開展必須以企業的整體發展規劃作為前提。而且必須采取行之有效的風險管理手段,最大限度降低建筑項目在實施過程中面臨的各種財務風險。但是,目前我國諸多建筑企業并未對其各方面的風險進行全面把控,導致財務工作的開展面臨諸多不確定的風險因素,例如,一些建筑企業只注重對損益性資產的預算規劃,而在資產負債、現金流量等方面往往缺乏重視度。此外,還有很大一部分企業所采取的財務預算編制方式具有一定的滯后性,沒有注意到數據信息的動態變化特征,最終造成預算結果和實際的成本之間存在較大差異,根本無法滿足企業實際運營的需要。
(三)未樹立起正確的財務成本管理觀念
隨著建筑行業市場競爭的進一步激烈化,企業對成本管控工作的重視度也明顯提升,但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仍然有很大一部分企業無法將財務成本管理工作有效落實到位,有的甚至直接忽略了對項目施工全過程的安全成本、供其成本等的把關。如果企業不能從根本上提高對財務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視度,必然會導致此項工作的開展過于表面化和形式化,而不能起到實質性的效果,這對建筑施工企業綜合效益的提升來說是非常不利的。
四、建筑成本控制中財務預算管理的主要策略
(一)構建科學完善的財務預算管理制度體系
要保證財務預算管理理念有效應用于建筑企業的成本控制之中,就必須構建科學完善的財務預算管理制度體系。企業應當結合自身的長遠發展規劃,找準建筑成本控制的目標與關鍵所在,把企業所能推出的各種服務與當前建筑行業的市場狀況相融合,從而確定具體的管理指標。一般來說,財務預算管理制度體系中必須涉及到業務預算、投資預算等多方面的內容。
(二)嚴格將項目成本預測工作落到實處,編制科學可行的成本管控方案
首先,應當按照對應的施工圖紙,結合其施工工藝技術的特點以及可能影響成本的因素,在合理分工的基礎上進行施工預算方案的編制。其次,應當結合施工預算工作,對分項工程的施工預算、單價等進行綜合分析,準確評估各類成本目標計劃,可采用定性評估與定量評估相結合的方式,在完成工程項目成本預測工作的基礎上,對方案進行擇優選擇,從而制定出最具科學性與可行性的項目成本管控計劃。根據這一計劃,可安排相關人員開展成本管控工作,充分發揮出企業戰略成本管控的優勢,把風險控制在最低范圍內,避免行為的盲目性,提升企業的財務預見能力,力求實現經濟效益的最大化。
(三)建立成本信息管理系統,實現對業務與財務的全方位、一體化管理
從現階段我國建筑行業的管理水平來看,財務成本管理在我國諸多建筑企業中仍然處于不太成熟的發展狀態,絕大部分建筑企業都還沒有設立專門的財務成本信息管理系統。要確保財務成本管理目標的實現,就必須建立一個科學的成本信息管理系統,推進企業成本管理的信息化、現代化發展。信息化建設工作必須堅持由部分到整體、由點到面的基本原則,最終實現從人力資源部門,到材料采購部門,再到客戶管理部門的全覆蓋。信息化成本管理系統的構建不僅有助于提升企業的財務成本管理效率,同時還能幫助企業提高其市場競爭優勢。
五、結語
總之,建筑成本控制對企業的長遠健康發展來說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而要實現建筑企業成本控制的目標,就必須做好財務預算管理工作。具體來說,應設立完善的財務預算管理組織體系,采取適當的風險控制手段,并出臺明確的財務預算管理制度。只有做好上述工作,才能從根本上提高財務預算管理的成效,促進企業成本控制目標的實現。
參考文獻:
[1]黨艷麗.建筑成本控制中的全面預算管理策略探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6 (12): 215-215.
[2]陳丹丹,徐慧.建筑工程造價預算及管理研究[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8 (5): 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