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怡茵
摘要:在我國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國家對教育行業的發展越來越重視,在教育上的投入也越來越大,高校的發展速度逐漸加快。而在高校快速建設的同時,其財務工作對其發展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國家也從制度上對高校的財務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對高校的財務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影響。本文主要就新政府會計制度下對高校財務的影響進行研究,分析高校在新會計制度下該如何采取應對措施促進高校的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新政府會計制度;高校;財務管理
一、新政府會計制度對高校會計工作的影響
(一)增加高校財務人力以及財力需求
對比改革前后的高校財務工作,改革后增加了成本核算、資產清查、財務會計等多個項目和要求,增加了財務工作人員的工作量,同時也對財務人員的能力水平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由于高校的特殊性,其主要工作重點在于學生培養,所以必然重視教育教學、師資力量等,對財務管理工作認知不足,多數高校對財務工作的要求側重會計核算方面,難以滿足新政府會計制度管理會計的要求。同時由于對財務管理的不重視,導致大部分高校在財務方面投入的較少,人力、物力都較為缺乏。另外,新會計制度下高校財務改革工作對財務中需要使用的系統、軟件等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而人才和系統的引進迫切需要提高對財務部門的入力、物力投入。
(二)增加預算管理的有效性
新政府會計制度也對高校的預算管理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高校預算管理的有效性受到預算編制科學性的影響較大,預算編制需要涉及到高校的多個活動中,難度提升。目前高校的預算編制方法主要為增量預算法,這種編制方式下,相當于直接默認往年預算支出的合理性,預算編制并不科學。而新政府會計制度下,可以核算費用和成本,這樣在預算管理中,可以更加關注到資金使用的效率和效益,對下一年的預算編制和資金安排提供科學依據。
(三)增加會計核算的有效性
在會計核算上,改革后對會計核算的要求更高。以往高校財務在會計核算上采用收付實現制的預算會計,會計核算較為單一。在新政府會計制度下,高校財務部門必須擴大核算范圍,同時增加負債類、資產類、凈資產以及費用等多個項目對高校收支進行細分。雖然改革后高校財務部門在會計核算工作開展中的難度有所上升,但不可否認,以往的會計核算過于單一,核算工作雖然簡單,但在高校的發展中難以全面、完整、準確的反映高校的資產和負債狀況容易產生核算不嚴謹等問題,比如固定資產虛提折舊、無法核算辦學成本等。同樣,新政府會計制度下要求會計核算采用雙基礎、平行記賬、雙分錄,雖然會計核算更加科學嚴謹,但增加了財務人員的工作量,復雜的會計核算賬目也對工作人員的能力水平提出了較高的要求[1]。
(四)增加決算嚴謹性
財務報表的編制對會計決算工作有很大的影響,在新政府會計制度下,對財務報表所要反映的信息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意味著對財務報表的編制提出了嚴格的要求。財務工作人員在編制財務報表時還要加入基建數據,并考慮和國庫支付與核算中心的銜接工作。新制度要求下的財務報表明顯提高了財務數據的有效性,既反映了預算執行情況、績效評價;又反映了學校整體的財務狀況、償債能力、辦學成本和持續發展能力,強調了決策的有用性,但也為財務人員帶來了報表編制的難度。
二、高校在新政府會計制度要求下的應對措施
從上面新政府會計制度對高校財務的影響可以看出,目前高校財務還存在諸多問題,這些問題不單是新會計制度對高校財務轉型的強制要求,同時也是高校進一步發展的內部需求,完善的財務管理是保證高校穩健發展的必要手段。
(一)加強高校對財務轉型的思想認知
思想是對行動指導的方針,在高校的財務轉型中,首先提高高校對新政府會計制度的認同,認識到目前高校的財務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完善的財務管理對高校發展的促進作用,從而使高校管理者從制度上對財務改革提供支持,同時主動加大在財務工作上的資金和人力投入。除了加強高校領導者對財務轉型的認識之外,還要加強財務負責人對財務轉型必要性的認知,畢竟相比領導人,財務負責人更加清楚目前高校財務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更容易掌握財務管理轉型的要點。
(二)構建專業會計團隊
在高校財務的改革中,財務人員的能力是滿足新財務工作能否全力開展的重要原因,所以高校要重視在人才方面的培養工作。一方面,高校可以按照新政府會計制度對財務人員的要求引進專業人才,同時也為財務部門注入活力。另一方面,高校要加強對現有財務人員的能力培養,提升他們的專業知識。同時,高校也要加強財務管理人員的轉型,推動財務會計轉向管理會計,促使財務人員將工作重心轉變為管理會計。高校可以定期開展財務工作研討會,以新政府會計制度的要求為基準總結當期工作。同時,高校也可以依托其本身的教育資源優勢舉辦財務管理學習培訓班,系統地對財務人員的能力水平進行提升[2]。
(三)建立績效考核體系
新政府會計制度下的財務改革離不開有效的績效考核體系。由于高校原本的管理制度中忽視辦學成本,容易出現重復建設、設備利用率低下等問題,導致辦學中資金使用效率低下。同時對經費使用的效益也缺乏合理的指標考核。對于此,高校可以在內部構建績效評價系統,將預算資金的使用與學校的發展目標相關聯,并具體化細分到各部門和各項目負責人,明確其崗位職責以及績效指標,并以指標達成度來對人員的工作效率和效益進行評價。
(四)健全預算管理體系
1.科學制定預算編制
科學的預算編制要從預算編制原則出發,從預算的狀態、預算的時間屬性、預算的執行等多維度選擇適宜的預算編制方法,增加預算編制的合理性。其中在預算編制上一般采用自下而上、再自上而下、上下結合及目標指導原則,具體方式則由高校根據自身的需求進行選擇,一般多采用上下結合的方式。
2.多維度角度設定預算指標
在進行預算指標的設定時需要從多維度角度評定,一般采用“三位一體”的方式,即高校制定預算指標時要結合高校發展目標以及關鍵績效指標。其中高校的發展目標較為容易獲取,在關鍵績效指標的確定上,高校可以通過建立的績效評價系統確定,在績效考核系統中,在明確高校的發展目標后,可以進一步通過分析高校辦學過程中的各項數據確定各部門和各人員的績效考核指標。采用三位一體的方式是為了保證指標的可行性,預算指標不能脫離高校發展目標,三者互相制約,保證了各指標制定的科學、合理性。
3.構建預算偏離應對機制
高校在辦學過程中由于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故而遭受到來自市場沖擊的影響較少。高校面臨的主要競爭壓力,是招生數量和辦學規模與層次,這些都與財政的撥款、學費收入息息相關。而地方公辦高校,往往對于財政資金的依賴度極高。而學校的辦學規律是學年制,財政資金是年度制,同時再加上受到師資力量、學校環境等多方面的影響,導致財務年度預算受學年制等諸多因素影響存在一定的偏差性。所以,在建設預算管理體系時高校還要構建預算偏離應對機制,對預算管理進行調整。一般預算偏離機制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先對高校實際辦學過程和預算計劃進行對比,發現其中導致兩者出現偏差的環節,并對其偏差程度進行確定;第二部分,將第一步中發現的偏差環節進行偏差原因分析,確定其關鍵影響因素;第三部分,按照原因分析的結果采取適宜的措施進行偏差調整。通過對偏差的調整,高校辦學過程中的預算指標將更加合理,預算管理的有效性也大大提高。
三、結束語
新政府會計制度的出現具有必然性,以往高校的財務管理制度難以滿足高校在深化改革大背景下的發展,新政府會計制度中對高校財務提出的改革要求是對高校財務管理制度的完善,對高校的監管更加全面、有效。所以,高校要加強對新政府會計制度的認知,發現自身財務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對其管理模式、財務制度、信息系統、內控機制進行調整,促進高校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樊韓林.淺談新政府會計制度對高校財務的影響[J].現代營銷(下旬刊),2018 (07): 190.
[2]齊超.淺談高校財務部門如何做好政府會計制度的銜接工作[J].經貿實踐,2018,No.231 (13): 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