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語文的知識內容既有語言、文字,又有淺顯的邏輯,更有文學、閱讀、寫作。如何根據教材編排的內容和具體的教育情境對教材進行“二度開發”,從而創造性、個性化地使用教材?筆者在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中,除了對語文知識的講解外,還從不同角度進行了“二度開發”,完成了“三個走向”——情感:從日常道別走向心靈深處;節日:從一般集會慶祝走向心與心交流;學生:從學習主人走向管理助手。筆者以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難忘小學生活》一課為例,進行了一些嘗試。
關鍵詞:“二度開發”;“三個走向”;興趣
一、 走向一——情感:從日常道別走向心靈深處
教材為學生安排的《難忘小學生活》專題學習,安排了“成長足跡”和“依依惜別”兩個板塊的活動內容。依照教材中第一板塊“成長足跡”的學習活動,筆者創造性地舉行主題班會,將班會分為“一路足跡”“師恩難忘”“同窗情深”三個方面來幫助學生回憶六年小學生活的成長足跡,課上學生們踴躍發言,把本來三個平平常常的層次用形象生動的語言表達出來,學生有機會表真情、吐心聲,能抒發尊師重教、同學間真摯友愛之情,課堂效果很好。示例如下:
林思妤:記得初入小學時,口齒咿呀不清的我們初識拼音的驚喜;猶記得,樹影斑駁,蟬鳴叫聲,幾個伙伴,一只網……而今我即將離開這一溫暖的大家庭,又怎能不傷感?即將告別之時,雖頗有《城南舊事》中英子的失落之意,但也能像英子那樣勇敢走向未來。(“一路足跡”板塊示例)
周璐遙:你是我恩師,是我幸運的遇見。夏天時你會請同學們喝汽水,冬日里你會讓同學們多添衣。我總因調皮被你批評,但你總在批評后給我紙巾擦干眼淚,在期末評語中寫下一句“不要再掉那么多小金豆啦”這樣親切的話語。(“師恩難忘”板塊示例)
麻金玲:你眼睛高度近視,所以總是需要我幫你看黑板上的字。記不記得那回我們產生了誤會,我氣得一天沒有理你,任你怎么戳我的胳膊都不予回應,見你訕訕地收回手的我心中有些得意的同時又覺得愧疚。要說再見了,希望我們都會遇見更好的同窗,到了再次相見的時候,愿你我的世界都如春花般絢爛。(“同窗情深”板塊示例)
教育要培養的是有情懷的人才,不是冷冰冰的人。因此,本次綜合性學習的目標設為培養學生的情懷,使其學會表達對母校、恩師、同窗的款款深情。在課上教師引導學生們打開記憶的閘門,使其站在六年之巔,遙望歲月,述說那些藏在心中最美的故事。教師的深情訴說也得到了學生的回應,不僅在本次課上,在課后班里的學生全都更會表達自己的情誼了,教學目標圓滿完成。
二、 走向二——節日:從一般集會慶祝走向心與心交流
課程教學目標主要通過兒童在活動過程中的體驗、感悟和主動建構來實現。為此,筆者將教材嫁接于豐富多彩的活動之樹上。六年級的六一兒童節是學生小學階段的最后一次兒童節。筆者組織學生開展“互贈自制小禮品、祝福語”活動。活動舉辦得很成功。在學生筆記本的留言中,能看出一股股的暖流在他們心中流淌,更能看出他們正確的人生觀在初步形成。示例如下:
蘇鈺雯:燁燁,我送你一只自制小兔子和一本自繪的繪本。我不在你身邊你就對著兔子說吧,它代表著我;當你傷心難過時,你就可以翻翻那繪本,相信你會再次看到春暖花開。
趙曉璇:最后的節日,我買來紅繩為你制作了一個同心結和一張精美的賀卡,那里裝滿了我所有對你的感恩與祝福:感謝你六年的照顧與陪伴,愿你未來晴空萬里,風和日麗。
開展這一活動,學生得到了很大的收獲:一是動手能力得到提高;二是體驗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三是收獲了淳樸的同學情誼;四是提高了寫作水平。有不少學生自制小繡球、小嗩吶、捏面塑、繪畫壯錦圖等,這些廣西民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他們手中制作,在心里得到了傳承,相信他們將會是本民族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重要力量。而充分利用本民族的特色節日來開展教學活動也是當地的特色之一,能夠成為教本課程來推廣。
三、 走向三——學生:從學習主人走向管理助手
綜合性學習進入“赤子之心表心跡”的環節,筆者根據小學語文教改大綱的要求,培養小學生學會批判精神,培養他們善于觀察、敢于說真話的良好習慣,以達到陶行知所說的“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的境界。在學生離校之前的一個多月,經過了編輯整理,將學生的留言編輯成一期叫做《母校,請傾聽我們的心聲》的板報。板報中學生對學校校長、班主任以及科任教師都真摯地指出其不足,并提出了建議。
在板報上,學生們開誠布公地獻出了良策。示例如下:
隆嘯雨:有部分同學上完洗手間后洗手,故意把水開得很大,還一邊和同學互相灑水嬉戲。因此我想向學校提出建議:要提高同學們的節水意識,從身邊小事做起,讓大家意識到水資源的來之不易。
劉涵:班主任若是單一地按照成績好的來選班干,常常是藥不對癥,醫不治本。
韋懿倩:我想對您(校長)說,學習在于勞逸結合,我建議六年級最后一個月,應保留體育課及勞動實踐課。
這些文字雖稚嫩,卻已初顯辨別是非的能力,已體現學生的理性思考,學生能以“小鬼當家”的身份參與管理,將會是學校管理的好助手。有了學校的主人翁意識后,學生將會收獲情懷、責任、擔當,從而更好地成為合格的人才。
以上是《難忘小學生活》綜合性學習的“二度開發”和“三個走向”,它活化了教材,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欲望;使形式的活動深入化,挖掘課程資源,拓展學習時空,讓學習更有序、更有趣、更有益,值得推行。
作者簡介:李忠威,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廣西田東縣江城鎮那蒙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