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在學習中出現各種各樣的錯誤總是在所難免的。關鍵在于我們怎么認識和利用錯誤。有的人認為錯誤是洪水猛獸,考試的各種各樣錯誤,使得付出的努力達不到預期的效果,既傷害了老師,也打擊學生自信,讓人沮喪。而我卻認為錯誤是一種財富,能讓人進步。錯誤是達到真理的一個環節,正是因為錯誤,真理才會被發現。錯誤是學生思維的真實反映,我們要把它們收集起來,當作是一種資源,好好地加以利用,以錯引正,變廢為寶。但又如何認識和利用這些錯誤資源呢?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錯誤資源
一、 正視學生的錯誤
人非圣賢,孰能無錯?然錯后能改,從錯誤中加深對事物本質的認識。很多老師總是希望自己的學生解題時不出錯,久而久之,學生不敢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教師也就無法從法獲取課堂上的真實信息,很多沒有暴露的問題都留在了課后。學習本就是一個探索過程,教師急于給出解題的正確方向,這會讓學生失去自主探索過程。正所謂欲速則不達,老師的指引或許當場有效,但下一次呢?正因為學生沒經歷過錯誤,對解題少了經驗,他會反復的錯下去。容錯也是一種本領。老師甚至要欣賞錯誤。要給足學生思考時間和空間。順應其認知其錯誤思想運行軌跡摸清其錯誤根源。錯誤的原因有多種,但無論是哪一種,讓學生找到自己犯錯原因,不斷自我糾正,才能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重新認識錯誤,帶領學生突破錯誤的數學思維模式。
二、 糾正學生錯誤的方法
(一) 歸謬反證
抓住答題或練習錯誤推演,促使改變錯誤思維方向,讓思考朝著正確目標行進。
(二) 例證反駁
通過實例反駁認知錯誤,并通過例證發現知識規律,確認錯誤原因。
(三) 比較區別
相近或相反知識進行比較,澄清模糊認識。
(四) 直接糾錯
概念出現錯誤應直接糾正。
(五) 同伴互助。
同學之間相互幫助,尋找解決問題方向。
三、 引導學生收集錯誤
巧用錯題本。錯誤是一種資源,一個好的老師不能讓這些資源白白的溜走,要讓它產生它應有的作用。我們要求學生準備一本錯題本,將做錯了的題目抄下來,將各題注明屬于某一章某一節,錯誤的原因。如:概念模糊類、審題錯誤類、記憶錯誤、理解錯誤、計算錯誤等,這樣分類便于按類型查找原因,為今后復習帶來方便,再看時能提醒自己要注意易錯點。錯題本能將錯題回爐淬煉造就出新的自我。從錯題找知識點漏洞,找出個人存在的弱點,從錯誤原因中舉一反三。每學完一單元,要及時翻看錯題本,重溫課堂講授和作業檢測講評時,老師強調的重點。尤其是“這題在課堂上講過”“這個類型題目以前做過”的錯題,問問自己是不是學會了。抓住改錯時間,針對錯題向老師和同學請教解決方法,造出新的自我。
四、 利用學生的錯誤
學生的錯誤能真實地在課堂上反映出來,老師的真實水平也能在課堂上真實地體現出來。一節真實的好課正是有了各種錯誤,才使教學環節更精彩,教學過程才更體現出真實性。教師不但可以及時調整教學環節,還可以利用學生的錯誤“將錯就錯”拓寬學生的思維。例如在講解三角形全等時,不存在SSA證全等的方法。教師可要求學生制作符合條件,兩邊長分別是5,3和一個已知角是30度的三角形卡片,通過同學之間的比對,發現這三個條件不能證全等。該知識課程可不是到此結束,發現錯誤才是開始,這里為什么不能全等?學生的比對,弄懂直線外的點到直線上的點長度是3的點有兩個,用圓規以外點為圓心,以3為半徑作弧。學生才會在此有頓悟,同時對SSA這種錯誤判定方法深刻理解與認識。教師應在易錯的環節上設置“陷阱”,誘使學生陷入歧途,創造思維沖突,誘發靈感,產生真知,同時也可培養學生的試錯能力。這樣既可充分暴露學生思維的薄弱環節,又能使學生深刻地有突破地認識到錯誤所在,有利于自診自治,提高對錯誤的免疫力。例如:在講(x-1)2=16這一道題的時候,出現錯誤的多是以為x-1=4,x=5,讓學生反思錯誤后,得出錯誤的原因是對平方根概念理解不夠。給時間讓學生改正。但是課程不是到此為止,老師對錯誤的類型加以變式,提出y=(m-2)x+m2-4是正比例函數,求m值。很多學生經歷剛才的錯誤,很自然地認為m可取正負2,并沒有考慮到m不可能等于2的情況。連續的兩次錯誤對學生反復打擊,就是要讓學生知道思考不是片面的,要對題目整體把控,方能提高對錯誤免疫。
五、 教師收集錯誤
學生收集的錯誤范圍可能比較小,而且未必每一個學生都能完善自己的錯題本。教師的寶貴在于他的經驗豐富,所以有必要為自己做好一個強大的糾錯庫。越容易錯的地方,教師越是要小心對待。對每一章節的錯題進行分類。例如勾股定理這一章書。我的錯題庫是這樣的:第一節,勾股定理,概念模糊類:邊長3,4,第三邊是?審題錯誤類:已知a平方等于36,b平方等于64,c平方等于多少?理解錯誤:在Rt△ABC中,∠ACB=90°,AC=5cm,BC=12cm,則其斜邊上的高為( )。計算錯誤:(8-x)2=x2+42。第二節,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概念模糊類……,等等,我就不在這一一羅列了。每個人有自己的總結方式與收集方式。但歸根到底都是為了對今后的教學提供幫助。
六、 教師利用收集的錯誤資源提高自己
對易錯點的了然于胸有利于學科命題。學科命題是教師必經之路,每一章節的易錯點多是重點難點。把握住重點難點,出一份好的試題也就不難了。教師在上課過程中信手拈來的易錯題變式也可以更具想象空間。
七、 教師做好教學反思
教師上課不是每一節都能上得完美的,在教學過程中,出現小問題在所難免。可以把這些小問題當作是錯誤來對待,加以改正。完善自己的課堂。改正這些錯誤的最好方法就是教學反思。
(一) 反思自己的教學設計
反思教學設計中的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是否合理,設計的課堂形式是否合理,設計的課堂有沒有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設計的課堂練習能不能讓多數同學在規定的時間里正確完成。設計的作業對學生各項能力有沒有作用。通過反思以上一系列的內容,找出問題所在,思考補救的措施。該補充的就一定要補充,該糾正的錯誤一定要糾正;該集體強調的一定要集體強調,該個別輔導的就要個別輔導。將當堂課內容補起來,以便進行下面的學習。不同的班級教學設計也不盡相同,不能一勞永逸。
(二) 反思教學方法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學方法的選擇,取決于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通常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我們可以采用講授式、啟發式、發現式、問題式等教學方法,也可以利用掛圖、模型、實物、小黑板、多媒體課件等輔助教學。教學方法是否得當一個最大的標志是學生參與意愿高不高。如果學生情緒不高漲,則要好好地反思,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形成自己特色的課堂。
總之,我們在教學中要善于找錯、改錯,用發展眼光看待學習中的錯誤。好好將這些資源加以利用,從而使學生,教師獲得雙贏。
作者簡介:
何顯斌,廣東省信宜市,廣東省信宜市教育城初級中學。